
11月15日
2025年度宝钢教育奖评选结果揭晓
16名南开师生榜上有名
南开大学副校长、化学学院教授
朱守非
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另有3名教师和12名学生
分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宝钢优秀学生奖”
祝贺南开获奖师生!
1
![]()
朱守非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化学学院教授
朱守非深耕教学一线二十载,长年讲授本科生课程“有机化学”“创新研究与训练”“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导论”和研究生课程“有机立体化学”“通识教育”等。在担任化学学院院长期间,牵头推动两项关键教学改革,为化学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针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不足、个性发展受限、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育人经验缺乏制度保障”等难题,朱守非提出“公能兼备、创新引领、个性发展”育人理念,构建起独具特色的“4×3矩阵”培养新范式。搭建“党建引领—大师感召—导师指引”体系,打造“自主选择—学科交叉—本研贯通”模式,实施“导师团制—协同合育—开放交流”计划,建立“制度优先—全面督导—以评促建”机制。这一改革成效显著:化学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拔尖2.0计划和强基计划。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针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单一、研究手段单一”的问题,以新物质创造大型仪器平台为依托,朱守非创建“学科带头人顶层设计+高端仪器人才指导+研究生自主实践”全链条培养模式,推动“把仪器搬到课堂”“以仪器汇聚人才”“以仪器撬动科研”,将仪器实践融入课程思政,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工匠精神。通过上述改革,研究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不断取得重要科研突破,获得全国挑战杯、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凭借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突出贡献,获得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
朱守非高度重视科研育人,构建“使命感和好奇心驱动—重要问题导向—专业知识支撑—实践验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带领学生围绕催化有机合成主题开展深入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和重点项目,提出“手性质子梭催化剂”概念,解决不对称催化世纪难题,被全球30余个课题组应用;发现催化硼氢键插入新反应,成为新一代碳硼成键反应,引发全球40余个课题组跟进;发展了系列铁催化剂及其催化的新反应,揭示了自旋影响催化的新机制,开辟“自旋响应催化”新方向,部分催化剂被国际同行称为“朱氏铁催化剂”,并实现商品化;部分成果成功转化,被国内外知名企业用于药物和香料的生产。相关成果形成高水平论文在《科学》(Science)等权威期刊发表16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科学探索奖等学术奖项。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累计7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等学术荣誉,多名毕业生成长为国家“四青”人才和重点领域企业的科技负责人。
2
![]()
史永堂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史永堂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主讲本科生、研究生课程10余门,主讲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已公示)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指导的学生中多人获评国家奖学金、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先后获评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等;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出版多部教材,获评南开大学2025年度卓越教学奖。
史永堂的研究专业为应用数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图论与组合优化、运筹与优化、理论计算机科学等,承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解决了本领域的多个公开问题和猜想,成果发表在《组合理论杂志,B辑》(J. Combin. Theory Ser. B), 《SIAM离散数学期刊》(SIAM J. Discrete Math.)等本领域权威期刊上,成果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获得霍英东青年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应用数学青年科技奖、中国运筹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等。
史永堂注重服务社会,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发表多篇科普论文,获评天津市科普大使;担任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实施的“英才计划”数学组导师,邀请知名专家,每年举办线上线下讲座10余场,听众达数千人次。
3
![]()
刘伟伟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刘伟伟长期坚守教学科研一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完善和构建以综合素质课和学科专业课为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按照课程思政“三结合”原则,将学科历史、前沿新进展、产业新形势、国家新政策等列入教学内容,使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具体化、有抓手,促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的教学体系建立,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屡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多项学生成果已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
刘伟伟深耕光学工程领域,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等奖励,并将前沿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以实现教研相长。
4
![]()
吴晓林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吴晓林立足教学岗位,推进“三维进阶、五链融合:AI+公共治理新文科”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公共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治理人才;深耕课程思政,打造“现代政府理论”等AI赋能示范课程与课程思政课程,创办“翔宇实务讲堂”,推动实务教学、中国经验进课堂,主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主持11项教育部、天津市和学校教改(重点)项目,推动建成20余个政校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等。
吴晓林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公共绩效与管理评估》(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国际公共管理期刊》(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大城治险:数字化转型与组织变革》《理解中国社区治理: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关联》等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系列文章,获得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导师、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南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
宝钢教育奖是起源于1990年设立的宝钢奖学金,由宝钢教育基金会负责运营,覆盖国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77所评审高校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家评审单位,共涉及高校120余所,被公认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分布面广、奖励总额多、荣誉度高、深受师生看重的全国性奖项之一。
宝钢教育奖最初设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和宝钢优秀学生奖等5个奖项,2010年又增设宝钢优秀学生奖(港澳台地区),每年评颁一次。该奖项旨在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
NANKAI UNIVERSITY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人事处
通讯员:张更辉 杨丽新
记者:李梦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李硕
美工:董灵萱
尾图:苍玥彤
编辑:陈艺清 宗琪琪
审核:吴军辉 梁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