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开始亲自上阵,直接出售二手房,银行大规模直接售房现象的兴起,背后是断供潮引发的银行不良资产激增。”
在阿里和京东资产平台的“银行清仓”栏目中,多家银行正挂牌销售房产。这些被业内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源,实际上大多来自不良贷款处置。
银行,这个曾经扮演着房地产行业“资金供应者”角色的机构,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身份转变。
楼市“接盘侠”不够,银行只能亲自下场卖二手房,这个事实比价格暴跌更吓人。
吉林银行直售2000多套房产
近日,吉林银行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挂牌出售抵债房产,总数超2000套,房源遍及长春、沈阳、大连、四平、延边、通化等东北主要城市,拍卖价格最低可至十几万元,较高可达900多万元,价格跨度相当大。
![]()
2021年末至2024年末,吉林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分别为620.54亿元、654.77亿元、691.20亿元、901.11亿元,金额仍在上升。不过其在全部贷款中占比不断下滑,2023年、2024年吉林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占同期贷款总额的16.25%、14.51%。
大幅出售手上的房产,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压降不良资产规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末,吉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57%,较2024年末上升7个百分点。
2024年度,在吉林银行终止确认转让的不良信贷资产账面金额为49.16亿元,转让对价为27.85亿元,相当于转让不良资产打了5.7折。
楼市神话被戳穿
银行下场直接卖房,不仅仅是吉林银行一家。
兰州银行、天津银行以及地方城商行、农信社都加入了这场二手房大甩卖的队伍,2025年,兰州银行挂牌直售房产标的为1779个,比2024年增加57%,天津银行挂牌数量接近1300个。在京东和阿里的资产拍卖平台上,四川农信系统挂牌量甚至超过了2.5万个,辽宁农信系统累计挂牌量超过1.1万个,广东农信系统挂牌出售的房产标的超过1.2万个。
银行大规模直接售房现象的兴起,背后是断供潮引发的银行不良资产激增。当企业或个人借款人无力还贷时,银行通过债权剥离取得完整产权,随后以房东身份直接出售。
银行,这个曾经扮演着房地产行业“资金供应者”角色的机构,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身份转变。
为了快速回笼资金,银行直售房的价格,不再是估值,而是市场的真实价格。部分房源以市场价7-8折挂牌出售,远低于同小区二手房价格。比如,兰州农商行在9月底拍卖的兰州市城关区铁路东村街道某小区房产,125平方米的抵债房产获拍价为151万元。而该小区同面积段户型的市场挂牌价在180万元至220万元不等。更极端的案例是,兰州农商行出售的沈抚新区育才壹品小区的房产单价仅为2300元/平方米,而该小区目前在网上挂出的二手房单价约在3.3万元/平至4.6万元/平之间。
过去20年,房价年均涨8%,买房必赚几乎成为共识,“身价千万”却囊中羞涩的“中产”比比皆是。
如今,这一泡沫正在破灭,银行可以降价几十万甩卖,而普通人却不行,只能默默看着自己的资产在账面上被消化、被转化、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