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青阳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与其在唇枪舌剑中消耗自己,不如在默默耕耘中丰富灵魂。
2012年,从瑞典传回来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消息:
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我国获此殊荣第一人。
大家对此惊喜万分,莫言本人也被这份至高荣誉推上了世界文坛巅峰。
可没过多久,这份荣誉却让他卷入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舆论中。
有人说他不是中国最厉害的作家,名不配位;有人说他的作品格调不高,获奖存在黑幕;还有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一夜之间,这位从山东高密走出的乡土作家,成了众矢之的。
然而,面对这样无端的指责、批评和打压,莫言并没有愤怒回怼,没有在媒体前慷慨陈词,更没有撰写长文辩驳,而是选择了“假装听不到”。
他继续着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将所有批评声全都抛诸脑后。
渐渐地,那些流言蜚语消散了,莫言也凭借自己一部接一部的著作,成为了网友心目中的“精神导师”和那个“可爱的老头”。
回顾这些陈年往事,莫言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无端指责你、批评你、打压你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愤怒回怼,而是懂得以下这3点。
![]()
01
沉默是金,以不辩止万辩
不久前,楼下张姐和李婶就单元门口空地的使用权发生了争执。
春天时,张姐在征询物业同意后,特意在那片空地上种了很多花,并且时不时去给它们浇水、剪枝、拔草,路过的邻居纷纷夸张姐干得漂亮。
可前段时间,李婶突然开始有了意见,她说这空地是大家的,张姐没有权利种花。
张姐一听就急了,啪一下将工具扔在地上,和李婶争执了起来,说自己已经得到了物业的允许。
李婶也不示弱,一口咬定张姐就是占公家便宜,掐着腰开始大骂。
路过的邻居们看到李婶这么振振有词,也认为是张姐不对,你一眼我一语指责起了她。
张姐争辩不过,气得差点晕倒,最后还是物业过来,才终止了这场闹剧。
这之后,张姐一直觉得心里憋屈,好久都没出过门、管过花。
等她再次下楼的时候,才发现花儿已经全部枯萎了。
张姐这才觉得自己当时过于冲动。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太多如张姐一般的人,面对无端指责时,总想争个明白,想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是对的。
可越急着辩解,我们就越容易陷入自证的怪圈里,最后非但没说清,反而落得一个“脾气大”“不随和”的评价。
![]()
正如郭德纲而言:
“冤枉你的人,最知道你有多冤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那些误会你的人,本就打心眼里给你定了性。
无论你再怎么摆证据、讲道理,他也只会盯着自己想看到的。
无论你说得再正确、再合理,他也会有一万种借口继续抹黑你。
一旦你把对方的话放在了心上,一再辩驳,其实就给了对方继续霸凌你的资格。
弘一法师说:“止谤莫如无辩。”
那些真正通透的人,早就懂得了,最有力量的回应,恰恰是保持沉默。
不因他人的贬损而愠怒,不因他人的指责而崩溃。
今后,若遇无端指责,不妨深吸一口气,把已到唇边的辩解咽回去,给自己一个沉默的机会。
你会发现,那些原本以为必须争个明白的事,其实根本不值得浪费口舌;那些看似凶猛的声音,也会在你的沉默中渐渐失去力量。
02
超然面对,以局外人姿态俯瞰喧嚣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段禅语对话:
寒山问识得: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
拾得答曰: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道尽了人们在面对毁誉的超然智慧。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这么一幕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那日本是张三丰的百岁寿宴,张翠山夫妇赶回武当山为师父庆生。
闻讯而至的少林、崆峒、昆仑等门派中人,为逼问金毛狮王谢逊的下落,将张翠山夫妇逼到自杀。
当天,本该喜庆祥和的武当山,因自尽之事被蒙上阴霾。
![]()
更令人痛心的是,各大门派非但没有任何反思,反而借机发难:少林方丈直指张三丰纵徒行恶,崆峒派声称要讨个公道。
面对此等场面,弟子们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拔剑相向。
然而,张三丰这位百岁老人却始终面色平和,面对外人指责,他只是淡淡回应:“老道教导无方,确有过失。”
因为他知道,此时若躬身入局去计较,只会让局势更加混乱,迎来更大的悲剧。
最终,在他的清醒与冷静之下,武当派渡过了这场危机。
事后,当弟子们不解地问他为何如此忍让,张三丰才说:“武林中的是非恩怨,如同山间的云雾,看似浓重,终会散去。何必与他们争执,伤害自己?”
寥寥几句,便告诉了我们:人行于世,若遇恶意,当始终以局外人心态处之,不将他人的恶意当做终极审判,也不把当下纷争视为人生全部。
编剧程晖曾说:“不要试图让打压你的人进入你的生活,这只会让你陷入一场必败的信心游戏。”
深以为然。
何必与那些无端打压、批评你之人较劲?
在烂泥里打滚,纵使赢了也难免一身污浊;与愚者争高下,即便胜了也拉低了自己的格局。
正如尼采所言: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你越是在意那些打压你的人,越会将自己拖入情绪的泥潭;越是超然面对困局,越能让自己轻装上阵。
站在云端看风景的人,从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住脚步;心中有方向的人,也不会因路人的指点而改变征程。
真正强大的人,早就将外界恶意转化成了超然面对的勇气。
![]()
03
专注自我,用实力回应一切纷扰
孔子曾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这句话,在面对指责和纷扰时,也同样适用。
当外界被指责与质疑填满时,你该做的不是沉溺在别人不认可你的沮丧中,而是冷静思考自己需要靠什么安身立命,然后沉下心专注自我,用实实在在的努力,让所有纷扰自动退场。
上世纪90年代,正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樊锦诗,针对莫高窟壁画褪色、剥落等问题,提出了一项骇人听闻的补救措施:
她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想用高精度数字化技术,将莫高窟里面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塑像的细节都完整记录下来。
这样既方便对莫高窟的长期保护,也能让全世界的人足不出户看到敦煌文化。
消息一出,樊锦诗就遭到了不少同行的反对。
有人说:“文物保护就得靠人工修复,搞数字技术是花架子,纯属浪费钱,看你能坚持多久。”
有人暗讽她:“你一个搞考古的,懂什么计算机?别到时候技术没搞成,还毁了壁画,落个千古骂名。”
面对这些指责,樊锦诗没有多做解释,只是默默开启了自己的工作:
她每天清晨天不亮就钻进洞窟,手里拿着相机、尺子和笔记本,蹲在地上一点点测量壁画的尺寸,记录色彩的变化;
图像拼接遇到技术难题,她就带着团队一次次去高校请教计算机专家;
资金紧张时,她四处奔走申请项目,哪怕被拒绝十几次也不放弃。
![]()
就这样,她带着团队坚持了16年,终于让敦煌文化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也让樊锦诗的名字,响彻五湖四海。
那些曾经觉得樊锦诗做不了、坚持不下去的人,如今纷纷称赞她为“敦煌的守护神”“敦煌的女儿”。
她用自己半生的专注和实打实的成果,悄悄回应了所有的质疑。
这也就告诉了我们,面对无端指责时,与其将精力耗费在与他人的口舌之争上,不如将时间聚焦于自身成长,用专注的汗水和亮眼的成果,去狠狠打脸那些曾经无端指责你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那些轻易指责你的人,在开口之前,往往已经在心里掂量过代价。
当你还不够强大时,一味争论对错往往徒劳无功。
你再怎么据理力争,别人也未必会认可你。
因为捧高踩低,欺软怕硬,确实是这世间大多数人的底色。
今天你岌岌无名,别人就敢随意评判你;他日你扶摇直上,别人自会给你应有的尊重。
因此,化解质疑最好的方式,就是专注地强大自己。
只有当你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和资本,才能让那些质疑的声音不攻自破。
专注自我的人,从不用语言证明自己,因为他们的实力与成果,就是最响亮的回答。
![]()
泰戈尔所说: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无端指责与批评,但如若此时,放下急于争辩和愤怒回怼的心态,以沉默养深根,以超然观万象,以专注铸辉煌,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你的价值,从不需要靠争辩来证明;你的高度,自会为你的选择作证。
与其在唇枪舌剑中消耗自己,不如在默默耕耘中丰富灵魂。
当你修得内心的宁静与笃定,外界的风雨终将成为衬托你坚定的背景。
点个爱心,愿我们都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走出最从容坚定的步伐。
作者:青阳,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最好的赞赏,就是“在看”和分享,让生活更有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