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未来产业,为光谷5年、10年以后的发展播下种子、夯实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跑好世界光谷建设的接力赛。”
文|刘青青
ID | BMR2004
近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光谷”)正在造一个极其科幻的故事——脑机接口,让人们能用“意念”控制现实。
10月上旬,光谷印发《关于支持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强技术产品攻关、推动技术成果应用、壮大创新主体、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等五方面,推出11项政策举措,加快发展培育脑机接口产业。
由此,“脑机接口11条”将助力光谷抢抓脑机接口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产业链生态建设。在光谷布局的一批未来产业生态中,最科幻的故事也将成为现实。
01
聚光成谷
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石,构建起庞大且先进的产业生态。
因光而兴,聚光成谷。近半世纪前,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在武汉问世,1988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从一束激光走到了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光谷”。
2024年,光谷全年经济高开稳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同比增长7.1%,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23年的4.9%提升至5.3%,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由第9位升至第6位。
作为全国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2024年光谷芯片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光谷的另一优势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则突破2000亿元。
数字化领域专家、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指出,光谷2024年GDP突破3200亿元,对武汉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近50%,如此亮眼成绩得益于其独具特色的差异化产业布局:
一是光谷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石,构建起庞大且先进的产业生态。从光纤光缆到光通信设备,从激光加工到光电显示,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众多龙头企业在此汇聚,不仅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更使光谷在全球光电子信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二是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光谷另一大亮点。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光谷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等领域取得突破。创新药物研发不断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加快,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涌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是智能产业在光谷也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通过建设智能产业园区,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光谷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同时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央企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等。
光谷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光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73家、稳居全国高新区第4,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827家,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长。
袁帅认为,光谷崛起有着多方面独特优势。首先,政策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包括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等,为光谷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其次,人才资源丰富是光谷的核心优势之一。光谷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 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光谷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涵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产业等多个领域。同时,光谷积极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提供良好生活和发展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形成人才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持。此外,创新生态完善是光谷崛起的关键因素。光谷拥有众多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创新载体,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创新氛围浓厚,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勇于突破,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创新动力。
02
快速崛起的脑机接口产业
得益于光电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临床医疗资源和科研资源,武汉脑机接口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光谷已初步形成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
光谷汇聚了一批高新未来产业,其中脑机接口这一新兴技术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以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依瑞德”)为例,公司经颅磁刺激仪获国内首张精神领域三类医疗器械证;阿米3S导航机器人能实现自动定位、自动治疗;发布轻量化导航系统及经颅聚焦超声技术;构建“精准定位—智能刺激—深部调控”技术闭环……2025年7月,依瑞德还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脑机智能神经调控中心。
依瑞德总裁蔡胜安表示,依瑞德作为国内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和神经调控领域的领军企业,多年来深耕脑科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战略合作将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依瑞德的快速发展像是光谷脑机接口产业的一个缩影。得益于光电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临床医疗资源和科研资源,武汉脑机接口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光谷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
技术路径上,形成侵入式、非侵入式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包括: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衷华脑机”)自主研发的65536通道植入式芯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联合协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脑肿瘤患者植入测试;依瑞德经颅磁刺激设备保有量超万台,抑郁症治疗产品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临床应用上,同济医院开设华中首个脑机接口专病门诊,运用非侵入式设备辅助康复,通过侵入式技术实现高位截瘫患者自主喝水等功能恢复;协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通量脑机接口临床手术,与衷华脑机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神经网络及神经调控机制。此外,湖北率先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加速技术向临床转化。
产业生态上,光谷不仅拥有武汉现代病理工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脑研究所等创新平台,还建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集聚了以依瑞德、衷华脑机、格林泰克、沃亿生物为代表的设备研发与制造领军企业,构建“电极器件—设备研发—临床应用”完整产业链。
据悉,下一步,武汉光谷将构建“1+1+N”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打造覆盖全周期的创新生态——建设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依托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临床评价体系;打造产学研医一体化创新中心,集成成果转化、微纳加工、数据平台和国际交流功能;构建产业配套支撑体系,支持企业建设研发生产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及检验检测平台,形成从概念验证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推动脑机接口领域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助力湖北省抢占脑机接口产业战略制高点。
03
“抢抓未来”
作为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光谷正依托高新产业基础,借助优秀科研资源、开放招商生态,建设起一个个未来产业,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除了脑机接口,而光谷还在构建其他高科技产业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光谷正加快构建“两强带动、两新融合、抢抓未来”的“221”产业体系。“两强带动”方面,聚焦“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着力补齐核心设备、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两新融合”方面,聚力推进数字经济与新消费深度融合,搭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产业,支持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提升数字消费能级。
“抢抓未来”方面,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制定支持量子科技、脑科学、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培育政策,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近期引发市场关注的“脑机接口11条”就是光谷为抢抓脑机接口发展机遇,培育未来产业,发布的鼓励措施,给予大量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除了脑机接口产业,一批未来产业已经在光谷聚集成长起来。
例如:紫东太初4.0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发布;格蓝若人形机器人量产;国创科等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新型显示30%的关键设备及材料实现国产化;中科牛津波谱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打破国外垄断;手术机器人等一批全球首创的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应用;“劳动者”“神农”“天问”等10款人形机器人亮相湖北“新春第一会”、各展绝活……
作为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光谷正依托高新产业基础,借助优秀科研资源、开放招商生态,发力一个又一个未来产业,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光谷政府指出,2025年定向发展未来产业。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研究院实体运行,组建未来产业专家委员会,安排专项资金;瞄准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未来能源等重点方向,面向全球遴选30个未来产业项目,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未来产业,为光谷5年、10年以后的发展播下种子、夯实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跑好世界光谷建设的接力赛。”光谷政府表示。
04
打造“世界光谷”
从积极角度看,打造“世界光谷”这一目标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励光谷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早在2018年,光谷就提出“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的构想,全面开启建设“世界光谷”新征程。
彼时,光谷提出:第一步,到2020年“中国光谷”影响力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到2023年9月,湖北省提出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光谷”世界影响力初步显现,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在加快建设“世界光谷”的目标下,光谷计划引领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面建成,成为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和宜居、绿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知名科技新城,全力打造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未来产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世界光谷”。回顾过去8年,在打造“世界光谷”的道路上,光谷已经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突破性技术不断涌现,存储芯片、光电集成芯片、空芯光纤、心肌旋切等自主创新技术领跑世界,2024年中国信科等光谷企业共摘得6项国家科技奖励、60项省科技奖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长,还诞生了国产数据库、中国电竞、交互式AI等一批新兴产业“全国第一股”。
在新兴赛道发展上,孕育出一批行业领先平台或企业。九峰山实验室两年多时间集聚创新企业30多家,总估值超百亿元,点亮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灯塔;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亿元,加快迈向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第四极”。
袁帅指出,“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这一目标彰显光谷迈向世界光谷的雄心壮志。从积极角度看,这一目标为光谷发展指明方向,激励光谷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它促使光谷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科技前沿接轨,吸引全球资源,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然而,光谷距离‘世界光谷’仍有差距。”袁帅表示,在产业国际化程度方面,光谷企业国际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与国际巨头相比,在全球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能力上仍有不足。在创新能力上,虽取得显著成就,但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依赖进口,与硅谷等国际创新中心相比,创新生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待增强。在人才方面,虽然人才资源丰富,但高端领军人才和国际顶尖人才相对匮乏,制约光谷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袁帅认为,总体而言,光谷凭借差异化产业布局和独特优势取得显著成就,迈向世界光谷目标虽具挑战,但也充满机遇。通过持续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优化人才结构等举措,光谷有望逐步缩小与世界光谷差距,实现从中国光谷到世界光谷的华丽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