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此篇为印度《联合兵种服务协会期刊》2025年秋季刊其中一篇翻译稿,作者贾加特比尔·辛格陆军少将(退役),期刊全文180页。本期期刊汇集了12篇文章和两篇书评,涵盖当代军事挑战认知与历史经验反思。开篇文章通过辛多尔行动和鲁德拉旅(Rudra,宗教中翻译为“楼陀罗”)的概念化,审视了印度不断演进的军事改革,凸显了 条令、联合作战和部队重组方面的转变。更广泛的安全关切则通过对恐怖主义政治、中巴经济走廊影响以及社交媒体武器化的研究加以分析。历史视角探讨了地图争端、拉杰普特战争以及贝诺瓦·德·博瓦涅的军事创新。前瞻性的讨论评估了印台关系、定向能武器的潜力以及非接触与非动能战争的兴起。本期最后以对印度空军适应未来发展、技术赋能的联合作战转型的评述作结,凸显印度追求面向未来的安全保障。如需订阅全年期刊中文翻译版(期刊标准装订),请联系小编。
![]()
最初的“冷启动”战略构想于21世纪初,旨在使印度能够在挑衅发生后的数小时内,对敌方领土发动迅速而有限的常规进攻——赶在国际压力阻止其行动势头之前。该战略设想组建能够快速动员并进行有限纵深突击的一体化战斗群(IBG),旨在造成重大破坏,同时避免跨越核门槛。
随着鲁德拉旅的组建,印度陆军似乎已经将该理论的重新构想和现代化版本付诸实践,现在恰如其分地由“冷启动“转变为冷打击”。这种重新命名不仅标志着复兴,也标志着转型——一种适应现代混合战争现实的理论。
鲁德拉旅——以湿婆神的凶猛化身命名——象征着印度陆军向以网络为中心、一体化和快速反应作战能力的转型。该旅配备了尖端监视系统、一体化空中支援、远程精确火炮和无人机目标指示系统,代表了印度下一代进攻部队。
![]()
在刚刚结束的“三叉戟”演习期间,南方军区司令部司令迪拉杰·塞斯中将证实,科纳克军(第十二军)下属的鲁德拉旅已“在作战方面得到全面验证”。 该旅进行了演示: 机械化步兵、装甲部队、炮兵、防空部队、工兵和通信兵的综合运用 与无人机、后勤和作战支援部门进行协调行动 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下进行陆地演习 与印度空军执行联合任务,包括战斗机对地攻击飞行 特种直升机作战和攻击直升机任务 参与演习的鲁德拉方阵被称为“黑狼牙棒”,它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自给自足的、全兵种作战小组在作为一个单一、团结的力量部署时所能取得的成就。
原文翻译如下:
摘要
本文探讨了印度陆军组建一体化'鲁德拉旅'的情况,这是一种全兵种编组,融合了步兵、机械化与装甲单位、炮兵、特种部队以及无人机航空系统。这些编组构想于陆军现代化与转型驱动的一部分,旨在实现多域作战环境中的敏捷、技术赋能及快速响应。此重组反映了印度作战理念的转变,旨在适应核阴影、争议边界及不断演变的混合威胁所带来的挑战。本文亦着重指出了持续存在的关切——例如缺乏政府批准、从现有单位重新分配资源、后勤缺口,以及网络和电子战等战力倍增器需要分散控制。鲁德拉旅的成功取决于清晰的指挥结构、逼真的训练、条令演进以及有效的领导力培养。虽然代表着一次战略跃进,但该举措需要在模拟作战中进行验证、政策协同以及持续的预算支持。
引言
2025年7月26日,在加尔吉尔胜利日纪念活动上,陆军参谋长乌彭德拉·迪维迪上将宣布组建名为'鲁德拉'的新型'全兵种旅'。作为印度陆军现代化与转型驱动的一部分,他表示正在发展全兵种旅和致命特种部队单位,以构建一支'面向未来的部队'。
在德拉斯发言时,他表示:'今日的印度陆军不仅成功应对当前挑战,更在快速推进,成为一支变革性、现代化且面向未来的部队。在此之下,正在组建名为'鲁德拉'的新型全兵种旅。这将包含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单位、炮兵、特种部队和无人机航空系统等作战组成部分,并得到定制化后勤与战斗支援的支持。
他还表示:'已建立'巴伊拉夫'轻型突击营这类敏捷且致命的特种部队单位,以在边境震慑敌人。每个步兵营现在都配备了无人机排,而炮兵则通过“迪维亚斯特拉”炮兵连和游荡弹药炮兵连大幅提升了火力。陆军防空部队正在配备国产导弹系统。
据报道,已有两个步兵旅被转型为鲁德拉旅(编制注:媒体报道分别位于拉达克东部和锡金邦,一个为12军下属第4独立装甲旅改组,Black Mace Brigade,另一个推测为33军下属17山地步兵师重组)。鲁德拉旅的概念建立在印度陆军早前提出的一体化战斗群构想之上。另一方面,'巴伊拉夫'突击队单位是一支特种部队单位,旨在用于快速打击和迅速边境部署。
![]()
第4独立装甲旅营区
该计划涉及在不新增部队员额的情况下转型现有单位和编组。目前看来,此举似乎尚未获得政府批准,因此,人力与装备将不得不从现有组织中调剂,这将在原组织中造成空缺,这当然会产生其相应的影响。但这是在多域环境中协同作战时,整合各战斗、战斗支援和后勤要素方面一次极其重要的转变。
现有体制
通常,一个旅由三个步兵营或其同等的装甲、机械化步兵、炮兵、陆军防空团组成,并配有支援部队,构成一个师的一部分。迄今为止,这些师也同样是按兵种划分的,例如装甲师、步兵师或炮兵师。
此外,还有独立的旅,即装甲旅、机械化步兵旅、伞兵旅、步兵旅和工兵旅,它们混合了各兵种与勤务,直接隶属于军级司令部。
据报道,鲁德拉旅将由来自不同兵种的营或团混合编成。其具体构成将根据作战需求和手头任务而变化。这些旅还将充分装备无人机、侦察设备和区域饱和攻击武器等。
例如,在山地环境中,它可能下辖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团;而在平原地区,它可能拥有两个装甲团、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自行火炮团和一个防空团,这更适于进攻作战——后者类似于现有的独立装甲旅。沿控制线,则可能是步兵营与特种部队单位协同。
因此,一些方面提出的疑问是:鲁德拉旅是否仅仅是这些独立旅的升级版,只是增加了一些额外元素,如无人机及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换言之,这是否为"新瓶装旧酒",还是标志着印度作战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变?
外国陆军
美国陆军拥有旅级战斗队,这是基本的可部署机动单位。它由战斗兵种及其配属的支援和火力单位组成。其设计目标是自成体系,能够独立作战,并拥有进行持续军事行动所需的一切战斗、支援和后勤能力。这要求将师级层面的能力(如炮兵、工兵和情报)下放至旅级。此举旨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减少后勤足迹,提高其利用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ISR和精确火力来增强杀伤力并应对当代威胁的能力。独立旅级战斗队旨在限制性或复杂地形中,针对常规或非常规威胁进行合成兵种进攻作战。其设计使其具备所有必要能力,能够自主或半独立行动。独立旅级战斗队的核心能力在于其两到三个步兵营提供的杀伤力,以及它们能够对敌军施加额外战斗力的能力。
中国的合成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关键组成部分,代表了向更机械化、一体化部队结构的转变。这些旅设计为高度机动,能够进行合成兵种作战,在一个单一、一体化的单位内融合了装甲、步兵、炮兵和防空等多种战斗兵种。
合成旅是中国自称的"世界一流军队"的主要地面行动单位,旨在到2049年超越美军。解放军共有78个合成旅,分布在13个集团军(军级规模编队)中。合成旅的规模从大约4500到5000人不等。其在装备和人员上的构成,以及所承担的任务类型,大致相当于美国的旅级战斗队。解放军正专注于日益一体化的系统和部队结构,这些结构能够在所有域内及跨域进行作战,结合了一系列动能和非动能效果。
就俄罗斯而言,近期所见,特别是在巴赫穆特,是此类编队虽然在初期可能在机械化部队和支援要素方面是均衡的,但却缺乏步兵、炮兵和空中支援。在1995年的格罗兹尼战役中,由于缺乏步兵,它也面临了类似问题,因为步兵在城市作战、夺取或控制地形时至关重要,而其营级战术群拥有大量钢铁装备却人力不足。
因此,在乌克兰遭遇初期挫折后,俄罗斯人变得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其营和旅得到了更高层级编队根据战斗需求定制的解决方案,这与印度现有的、为机械化作战设计的灵活且量身定制的战斗指挥部和战斗群概念有些相似。
优势
最初选择这种编组和混合有其优势,因为装甲、步兵、机械化步兵营、炮兵、防空炮兵、特种部队和无人机在一个旅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全兵种一体化,由于它们的训练和隶属关系,能够实现无缝协同。
这些编队还将提供快速部署能力和灵活性。针对特定地形和任务进行定制,将能够实现快速的进攻或防御行动。
在当今技术赋能战争的环境下,使用无人机监视、区域饱和攻击武器和精确制导弹药提高了战场效能。专用的战斗支援(包括炮兵、防空、工兵和通信)以及内置的后勤保障将允许作战独立性和持续性。
合成兵种作战摒弃了同系统对抗(如坦克对坦克)。相反,合成兵种要求将多样化的战斗兵种整合到一个单一组织中,从而任何单一兵种的弱点都能被其他兵种的优势所弥补。此外,当协调和同步得当时,合成兵种能够相互补充:一个对手防御一种兵种时,会使其易受另一种战斗兵种的攻击。
基于拟议的一体化战斗群和"冷启动"学说,能够生成作战节奏并提供更多运用选择。虽然重新思考武力的使用以应对当今的新挑战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这些编队将如何整合到当前陆军的作战结构中。
然而,也存在固有的劣势。主要劣势在于处理这些编队所需的后勤支援和持续保障,这可能需要对后勤单位(也包括维修和回收梯队)进行改变。另一个当然是重新审视鲁德拉旅指挥部的参谋配置,以便能够管理这些合成兵种编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包括发展所需的技能组合,并培养一种心态,以能够根据作战设计和兵力运用矩阵来执行设想任务。正如前机械化部队总监AB·希瓦内中将所言,重点应放在"塑造能干的领导力和指令式指挥风格,具备大胆、主动、果敢、创新战术和非线性思维等特质"。
分析
尽管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此宣布的时机是"辛杜尔行动"的后果,但陆军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致力于编队重组,作为其转型研究的一部分。
印度面临的战略和作战环境特点是多域和多战线的复杂互动。这些域的激增及其内部和跨域的互动, 需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战略和作战艺术。这一挑战需要发展新概念来设计未来能力和部队发展,基本上就是一套关于如何准备、运作、威慑、战斗并取胜的连贯理论。
因此,此次重组不仅基于威胁感知和战争性质的变化,也基于从持续冲突和经验中汲取教训,包括洞朗和加勒万事件以及沿控制线的经验。在此背景下,一体化战斗群的概念最初由比平·拉瓦特将军提出,而鲁德拉旅的组建似乎是这一工作的成果。
自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投下以来,使用原子武器的门槛一直存在争议。庆幸的是,该门槛再未被突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核威慑降低了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但同时增加了战争门槛以下军事胁迫的显著性。正是在这种日益被视为灵活的核阴影下,鲁德拉旅将展开行动。
世界各地的军队基于其可能进行的战争类型、计划如何作战以及平衡能力、规模和战备状态的最佳方式来构建其结构。因此,将装甲和步兵能力重组为更轻量但更有效的旅级编队,可以被看作是对现代战场上预期将遇到的不断演变的威胁进行更严格审视的结果。
结构转型紧随条令变化之后成功,并基于在给定地形和环境中的运用概念思维过程,同时牢记特定的反应机制和最终状态。因此,这些变化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然而,关键在于训练和发展其独特的技能组合,以及界定指挥与控制,并以一种鲁德拉旅指挥官能够拥有足够作战自由的方式来平衡集中与分散,从而识别作战的决定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步资产,并针对有能力且动态的敌人集中战斗力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未解之问
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这些编队是否标志着陆军作战条令的转变?目前的作战核心是师级单位,那么,师是否会逐渐让位于旅级层面的作战执行?
此外,诸如电子战、网络、防空以及编成支援以外的火力等战力倍增器的整合,目前是在更高层级控制的,因此,将这些资产下放至旅级,就旅的运作矩阵而言,有其自身的问题。将传感器与士兵以及能够打击敌方关键后方区域和交通线的远程精确武器结合起来至关重要,但不太可能在旅级实现融合。更重要的是,必须为这些独立旅所需的更大控制范围提供稳健的结构。这些部队还需要自成体系,拥有集成的、量身定制的后勤作为赋能因素。
希瓦内中将在撰写关于一体化战斗群的文章时指出:"通晓所有兵种的运用和作战空间的维度是战争的科学,而领导力与人类意志是战争的艺术,二者结合将决定一体化战斗群的成败。冒险、果敢和主动性对于成功至关重要。"因此,他表示,在重组一体化战斗群的同时,专注于塑造能干的领导力和指令式指挥风格,具备大胆、主动、果敢、创新战术和非线性思维等特质也同样重要。一体化战斗群的指挥官需要聪明地作战,不应让可预测性和刻板的行动阻碍其节奏。
虽然目前这些编队是通过调剂现有资源、在现有结构中制造空缺来组建的,但如果设想这条道路是未来的方向,那么它们需要其组织结构和装备获得必要的政府批准,并配以相应的预算支持,且宜早不宜迟。
结论
毫无疑问,印度陆军的鲁德拉旅代表着沿中印和中巴边境现代化其作战能力的变革性一步。这种将各种战斗元素和无人机航空系统结合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单一单位,并辅以专用后勤和战斗支援的全兵种一体化编队,将在当代及未来冲突中成为战力倍增器。
这种一体化使鲁德拉旅能够对多样化的边境局势做出迅速、灵活且技术赋能的响应。这也是印度构建现代化、自力更生军队的更宏大战略的一部分,将尖端技术与传统战斗策略相结合,以确保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多域环境中的国家安全。
鲁德拉旅带来了节奏、更好的ISR以及更锐利的合成兵种边缘效力。它更现代化、更灵活,但需要转型为具备协调空袭、网络和电子战以及干扰敌方雷达能力的多域特遣部队。需要实现地面不同武器系统与空中、太空及网络域资产之间的广泛合作。随着每个需要整合的新能力的加入,编队将变得更加复杂。
电子战、通信、防空控制与报告链路、陆军航空兵、传感器整合以及军级司令部可用的任何其他能力,也应整合到作战概念中。但转型和重组不仅仅是新装备和新组织;它还涉及关于沿冲突全频谱反应的条令变更。
无疑,鲁德拉旅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这是一项深思熟虑的举措,旨在汲取过去经验,适应未来威胁。尽管在模拟作战条件下验证这些编队后,其组织、装备和任务分配方面的变化仍需完善。届时需要检查反馈,这将使这些编队不断成熟和发展。
成功的军事行动是由针对威胁和作战环境的适当部队执行合成兵种作战的产物。其熟练程度是组织、良好领导以及有效整合、同步和执行全兵种战术交战与行动能力的产物。关键在于各军种之间的可部署性、互操作性和能力获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