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的三亚保利瑰丽酒店,京东品酒会的酒杯刚举起,行业战火已被点燃。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一边举杯致意,一边抛出两颗“重磅炸弹”:京东点评与京东真榜正式上线,且当众立下“永不商业化”的承诺。“做点评还要赚钱,就不可能真实。”他的直言不讳,为京东近期的密集扩张写下了注脚。
![]()
这场酒局抛出的远不止点评体系。几乎同时,京东外卖独立APP宣布同步上线,此前用户吐槽“找不到外卖入口”的痛点,被直接转化为业务动作。而第二天(11月18日),京东旗下现制饮品品牌“七鲜咖啡”官宣落地,以每周3-5家店的速度在北京拓店,补贴后9.9元两杯的冰美式刚上架,单杯销量就突破5000单,火药味拉满。
![]()
今年以来,京东的扩张版图不断扩大,2月宣布做外卖后,“七鲜小厨”进军餐饮、折扣超市与医美店接连落地,酒旅业务也同步发力;海外市场更出手阔绰,计划以22亿欧元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将其旗下MediaMarkt等千余家门店纳入麾下。从咖啡杯到欧洲卖场,京东的“出击清单”已列到第9项新业务。
如此密集的动作,根源在于电商行业的“增量焦虑”。“存量已死,增量当立”成为行业共识,当横向份额争夺陷入僵局,贴近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零售,成了必争的蓝海。
而京东的底气,来自二十余年积累的超级供应链,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直达厂商的采购渠道,以及10月刚突破7亿的年度活跃用户,这些都为新业务提供了天然土壤。
三季度财报给出了直观反馈:新业务收入同比暴涨214%,冲至155.9亿元;京东外卖入驻餐厅超200万家,双11期间头部餐饮品牌订单量较上线首月激增13倍。更关键的是,外卖带来的新用户中,近半数已向其他业务转化,形成“引流—留存—转化”的闭环。
但热闹的战场从不是坦途。京东点评刚上线,就陷入“三国杀”格局,美团点评有成熟商业化体系,阿里高德“扫街榜”靠5132万人的13亿次导航数据构建独特优势,而京东虽靠10万名“求真官”盲测和AI分析撑场面,却仍未跳出传统点评框架,缺乏差异化打法。
外卖战场的硬仗更难打。美团用百万骑手和28分钟内的配送时长筑起铜墙铁壁,当年饿了么砸30亿补贴都未能撼动其地位。京东虽有独立APP和后厨直播的安全牌,但精细化运营能力仍需打磨。最核心的挑战是资源平衡:三季度新业务烧出157亿元亏损,211亿元营销开支中大半投向新业务,如何在“四处点火”中筛选出核心支柱,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不过京东也有自己的节奏,CEO许冉明确表态:“这不是短期冲刺,是要建能活20年的模式。”
![]()
刘强东的“不商业化”宣言,本质是场信任豪赌。它直击点评行业付费上榜、刷分内卷的沉疴,试图用客观建立用户粘性。而京东所有出击看似分散,实则都围绕“即时零售+本地生活”的核心赛道,供应链是不变的锚点。
从三亚的酒杯到街头的外卖箱,京东的战役才刚打响。这场豪赌能否赢,取决于它能否在扩张锐气与资源底线间找到平衡。但从东哥亲自下场补位的架势来看,这场本地生活突围战,京东打算打持久战了。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