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刘强东在京东品酒会宣布两大重磅举措:
(1)京东外卖独立 App 正式上线:从京东主 App 分离,成为独立入口,解决用户 "找不到外卖入口" 的痛点
(2)推出京东点评并承诺 "永不商业化":同步上线 "京东真榜",誓言永不接入广告、商家推广费或竞价排名
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符合当下的消费趋势和经济特征,尤其是流量紧缺时代,让用户再下载APP,难度极大,就算抖音、淘宝都很难真的实现这种战略目标,虽然京东可以依赖于巨头体量,非常有希望让这个APP成为千万级用户的软件!
但从消费心智和一站式、全品类集中化的角度看,逆市分流的逻辑,我还是不太能理解,但现在的巨头也确实面临着主APP越来越重,功能越来越多,而京东缺乏阿里的支付宝壁垒、缺乏腾讯的微信壁垒、甚至缺乏美团的本地化深度、也缺乏抖音的海量流量资源、甚至缺乏小红书的一堆”年轻女王“。
![]()
因此,分而击之,我觉得更像是不愿意被洗牌出局,至于点评永不商业化,有可能是文字游戏,也有可能是真的,因为UGC生态本身靠补贴创作为主,商业化就是投流和广告、带货,但你只要接广告单的不是外卖APP的公司,那这个功能就能可以说不会商业化,况且,AI是能被污染的!
当然,免费化的持续,还是印证了这个市场继续卷的特征,反正大家马上高度同质化了!最后拼物流和补贴的游戏,可能还会继续!
要知道,今年的几次外卖大战,美团和阿里的天王山之战中,仅在第三季度,即时零售业务预计就给阿里巴巴、美团带来高达约360亿、200亿的巨额亏损,而京东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三季度亏损157.36亿元,日亏1.16亿元 ,京东居然因为投入较少,暂时基本出局。而从双11数据看,京东外卖日单量超2500万,入驻商家超200万,全职骑手超15万人。不过,早在今年6月,京东外卖的日单量就宣布达到2500万了,这意味着在5个多月中,京东外卖的日单量并未有所增长。而若这背后还叠加了京东两个季度亏损近300亿
![]()
当然,你就算点评没有商业化,也不代表外卖用的人就会多了,这行业的生态技术壁垒不深,存粹就是砸钱,这样的话,除非已经证明线下外卖的流量对其供应链、电商、金融等服务已经起到了关键流量入口的效应,否则,持续下去,你比别人少50亿,就等于白砸的话,这种模式太吓人了!
不过,就和前面我写过的京东点评文章一样,京东希望将其本地化服务从 "附属功能" 到 "生态主入口",其同时在整合外卖、即时零售、酒旅预订和日常购物,而非单一外卖工具。并希望依托 130 万骑手运力,主打 "最快 9 分钟送达",覆盖餐饮、生鲜、医药、3C 全品类!
此外,其和美团、阿里还有些差异,京东主要做五大频道:美食、酒店、好物、游玩、家政,其中酒店、家政是其强项,能支持 "种草即消费" 的闭环体验,并实现 "本地生活 + 日常购物" 场景无缝衔接,促进用户高频次互动
更重要的是,其希望以 "品质外卖" 定位,区别于美团、饿了么的价格战,瞄准中高端用户群体,但能否如愿,尚未可知!
![]()
最后,再重点说下,这个点评模块永不商业化的逻辑吧:
首先,京东说其自研了 "AI 全网评" 大模型,每日能分析数亿条全网数据,生成中立评价!并且,通过"AI 分析 + 真实复购 + 万人盲测"(招募 10 万名 "求真官"),确保评价真实性!这样的话,就能不接受商家付费排名、删差评,保持评价与商业利益彻底解绑,而且不仅服务外卖,还涵盖酒店、景点、航空等全品类生活消费评价!
这种就是瞄着阿里、美团、小红书、抖音这种按人点评的去了,因为这些平台里普遍存在 "刷单、虚假评价、商家买排名" 等信任危机,而京东想要依靠机器人实现以 "真实评价" 为卖点,吸引注重品质的价值型用户 !
这个计划如果如愿,未来甚至可以通过免费建立权威评价体系,逐步抢夺行业标准话语权,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但是,低佣金 (5%)+ 点评不商业化,如何维持可持续发展,可能需要长期战略耐心!并且,要改变用户已养成的美团 / 饿了么使用习惯,也需大量获客成本和时间!而美团、饿了么一旦采取反制措施,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京东又可能成为点炮,但吃不到头席的哪一个!
当然,无论最终成效如何,这种敢于颠覆行业潜规则、重塑商业信任的尝试,都值得行业关注与思考,阿里其实也在尝试类似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