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齐白石
(1864-1957)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生于湖南湘潭,57岁后定居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诗书画印”俱佳的巨匠。
![]()
齐白石
《花鸟册页十一开》
款识:
1.寄萍堂上老人。钤印:老苹
2.白石。钤印:木人
3.曾见颠道人画荷花法。即八大山人法也。白石山翁。钤印:白石
4.八砚楼头主者。钤印:萍翁
5.寄萍老人作。钤印:阿芝
6.不辞长作岭南人。吾亦有句云:再梦无有到广州。与东坡进一层。白石。钤印:木人
7.濒生。
8.借山吟馆主者。钤印:木居士
9.杏子坞老民。钤印:老齐
10.白石。钤印:木居士、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居多
11.齐大。钤印:借山馆记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出作品。
出版:
1.《齐白石彩色精选》P215、P217,台北市艺术图书公司,中华民国75年初版。
2.《齐白石全集第三卷绘画》P274-279,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
3.《荣宝斋画谱八花卉草虫·齐白石绘》P38-41,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12月。
4.《齐白石画谱分类系列第一辑》<荷>P2,<菊>P6,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
5.《齐白石·现代大师名作与艺术人生画册(之一)》P57-58,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05月
6.《齐白石绘画作品图录·中卷》P46-4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
7.《荣宝斋珍藏7·绘画卷七》P110-120,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5月。
8.《荣宝斋藏册页·齐白石花鸟册》,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
9.《荣宝斋珍藏绘画题跋齐白石》P54-57,荣宝斋出版社,2017年2月。
著录:《齐白石的世界》P143,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4月。
27×33.5cm 33×34cm
![]()
出版物封面
![]()
著录封面
![]()
![]()
齐白石在荣宝斋
1919 年,已过天命之年的齐白石,毅然决然地告别故乡湖南湘潭,踏上了前往京城北京的路途。此时的他,虽在艺术领域已有所积累,但仍渴望在京城这片文化沃土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初到北京的齐白石,落脚于法源寺,面临着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困境。彼时,他的画风尚未被京城主流画坛所接受,作品少有人问津,生活也颇为拮据。
![]()
20世纪20年代荣宝斋南纸店外景
在艰难的处境中,琉璃厂成为了齐白石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琉璃厂作为京城著名的文化街区,汇聚了众多古玩店、书画店和文房四宝店,是文人墨客、艺术家们常来之地。齐白石在此挂单刻印卖画,希望能以此维持生计并传播自己的艺术。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荣宝斋,从此开启了与这家百年老店长达近40 年的深厚缘分。荣宝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前身是松竹斋。民国年间,这里更是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鲁迅等的常客。初来乍到的齐白石,便在荣宝斋挂笔单卖画。荣宝斋独具慧眼,看中了齐白石作品的独特之处,特意将他的画挂在店堂最显眼的地方,还为他设立了“笔单”,详细列出各类作品的价格,积极为他推广。
此幅《花鸟册页十一开》现藏于荣宝斋,是其晚年艺术创作的集大成之作。创作于其艺术生涯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齐白石,经过“衰年变法”,艺术风格已臻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此幅册页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荷花、枇杷、荔枝、牡丹、南瓜等多种花卉果蔬,每一幅画作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的 “衰年变法” 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艰苦探索。在这十年间,他不断尝试,反复实践,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但始终没有放弃。他在诗中描绘道:“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经过十年的闭门苦修,齐白石终于脱去凡俗之气,创作出心满意足的作品,实现了艺术风格的重大转变。这次变法不仅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风格特点上,齐白石晚年的画作笔力雄浑,笔墨运用更加自由奔放,线条简洁而富有张力,墨色浓淡相宜,变化丰富。他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和概括的笔墨,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神韵,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 的艺术境界。在色彩运用上,他大胆采用鲜艳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却又和谐统一。构图上,他打破常规,注重画面的疏密、虚实和开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画面布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册页之一
齐白石早年深受八大山人影响,在他早期的荷花作品中,能明显看到八大山人风格的痕迹,如用笔简洁,墨色淡雅,注重画面的留白,营造出一种冷逸、空灵的氛围。册页中的这张荷花,题跋中透露:“曾见颠道人画荷花法,即八大山人法也。”八大山人以独特的冷逸画风著称,其荷花画作往往以简洁的笔墨、空灵的意境和独特的构图,传达出一种孤高、冷峻的情感。然而,齐白石并未局限于对八大山人的模仿,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衰年变法后,他在笔墨运用上更加大胆豪放,以金石书画用笔表现荷叶的厚重与质感。在构图上,他突破了八大山人简洁空灵的布局,画面更加饱满丰富,而且齐白石常将荷花与其他元素,如小鱼、鸳鸯、青蛙等相结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的荷花作品不再局限于八大山人的冷逸孤高,而是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一种朴实的赞美。
![]()
册页之一
册页中的荔枝,将绘画与诗词完美融合,展现出诗画交融的艺术境界。画中,齐白石以简洁而生动的笔墨,描绘出荔枝的形态和色泽。荔枝果实饱满圆润,色泽鲜艳而细腻,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其香甜多汁的美味。枝叶繁茂,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展现出荔枝树的生机与活力。看着这幅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的那句词便会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彼时苏东坡被贬惠州,在品尝到荔枝的美味后,从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白石的荔枝,大吉大利,同样传递出对的美好的生活向往。诗与画虽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共通的。
![]()
册页之一
![]()
册页之一
齐白石酷爱画枇杷和牡丹。在这幅册页中,他以浓墨画叶,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展现出叶片的层次感和质感。枇杷果实则以鲜艳的黄色点染,温润,饱满。枇杷树枝干斜出,果实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枝头,画面简洁而富有生气。他一生酷爱画牡丹,这一题材在其花卉类画作中占据突出地位。从早期的墨牡丹到晚年的红牡丹,他持续探索,不断精进,将牡丹的富丽堂皇与古朴的金石之气融合,这张就是其晚年“红花墨叶”的典型风格。他认为画牡丹应以富厚为佳,若失其体态,则失牡丹之本色。齐白石的牡丹画,既绚烂夺目,又简练写意,寓意吉祥,堪称近代画牡丹的圣手。在这幅册页中的牡丹画里,他以大写意技法刻画牡丹的国色之美,色彩夺目。用鲜艳的红色描绘牡丹花朵,花瓣层层叠叠,;叶片则以浓墨绘制,墨色厚重。画面构图饱满,花朵占据画面中心,周围配以枝叶,展现出牡丹的雍容华贵之态。
![]()
册页之一
齐白石一生的主题都离不开生活的景物,在这幅册页中还花了南瓜小鸟,南瓜厚实饱满,两只小鸟互相盘旋嬉戏,很鲜活灵动,鸟的眼睛画的很精确,重墨点睛很传神。此外,这幅册页中还画梅花、菊花等君子之风的题材,梅花深浅不一的红色层层叠叠,梅枝度让穿插,很有开合之势。菊花花头饱满硕大,枝干多了许抚媚摇曳的姿态。火红的茶花莲蒂并开,滕黄色的花芯辅以重墨点蕊。色彩俏丽,墨色画枝叶,与此幅册页中另外一幅桂花相映照,是其“红花墨叶”风格提炼出来的单纯简洁。此外还有富有寓意的春蚕之景,笔简意足。整幅册页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质朴与美好。
这幅册页在荣宝斋的收藏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也是其晚年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是齐白石艺术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它承载着齐白石一生的艺术追求与人生感悟,展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每一幅画作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笔墨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布局,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使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也展现了齐白石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了诗画交融的艺术境界。而荣宝斋对这一册页的珍藏,不仅使其得以完好保存和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研究齐白石艺术的珍贵契机,是研究他艺术风格演变的重要资料,让我们能够近距离领略这位艺术巨匠的独特魅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艺术氛围,为我们了解近现代中国绘画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晏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