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湾区科技成果转化
洞察最新行业动态
追踪热门领域前沿趋势
本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
有哪些重点资讯?
一起关注
01
我国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6G是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综合性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多技术融合创新,服务对象从人、机、物拓展到智能体,服务空间从地面拓展到空天地一体化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目标。
02
深圳开通跨境直升机航线构建大湾区“30分钟高效交通圈”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近日正式启用跨境直升机服务,开通至香港、澳门两条新航线,将蛇口至香港岛、澳门的交通时间分别缩短至20分钟和15分钟以内。通过创新“海空联运”口岸模式,深圳与港澳协同优化通关流程,实现旅客“无感”通关,并建立航线备案、线上申报等便利化机制。
这一跨境低空交通新通道将有效促进大湾区人才、资本等要素高效流动,标志着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
03
全球首例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完成远程微米级手术
日前,我国眼科医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1月2日上午,一场跨越4200公里的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在广州与乌鲁木齐之间成功实施,完成了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本次手术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及计算机领域团队共同完成。手术核心采用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标志着我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实现了从“可行性”到“实用性”的关键跃迁。
手术过程中,广州的专家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的三维高清画面远程操控,位于乌鲁木齐的手术机器人以微米级精度将药物精准注射至患者视网膜下病灶区域,全程响应灵敏,操作稳定,仅耗时不足7分钟便成功完成。此次成功不仅是远程眼科医疗的技术里程碑,更是科技援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边疆的重要实践,为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04
全球首款“摄像”磁共振亮相高交会,引领医学影像进入动态成像新时代
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全球首款“摄像”磁共振uMR Ultra的首次公开亮相,成为本届展会最受瞩目的突破性技术之一。这一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联影医疗联合研发的创新成果,首创LIVE Imaging技术,能够将人体胃肠道的蠕动等生理活动转化为高清动态影像,使相关检查时间从50分钟大幅缩短至20分钟。临床数据显示,其对直肠癌分期的准确率高达81%。
目前,该设备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美国FDA及欧洲CE认证,这项来自中国的原创突破,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更有望为全球疾病诊断标准带来革命性变革,成功推动磁共振成像从“静态拍照”迈向“动态摄像”的革命性跨越。
![]()
后台回复“白皮书”
领取海内外创新研究白皮书

1
2
3
微信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