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重磅研究刷新认知!转基因猪肾在人体存活61天,异种移植有新突破

0
分享至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每天的医院器官移植科的公告栏前都挤满了焦急等待的人,他们紧盯着那份长长的等待名单,盼着能出现属于自己的“奇迹”。全球范围内,每年数十万患者因为等不到匹配的器官而抱憾离世,仅美国就有超过10万人排队候肾,平均每天都有17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生命。

终末期肾病患者更是深有体会,透析的痛苦远不及“希望渺茫”来得磨人。就在无数家庭陷入绝望之际,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的团队干成了一件大事。

他们让一颗转基因猪肾在一名脑死亡者体内稳稳工作了61天,这不仅创下了异种移植的新纪录,更成功逆转了两次致命的排斥反应。这颗跨越物种的肾脏到底藏着哪些能改变普通人命运的医学密码,它又能否真正终结“一肾难求”的困境?



2023年7月14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疗中心的手术室里,罗伯特·蒙哥马利教授团队的手术刀格外沉重。手术台上躺着一名57岁的脑死亡男性,他的身体即将成为一颗特殊肾脏的“试验场”,这颗肾脏来自Revivicor公司培育的转基因猪,而该公司隶属于生物技术巨头UnitedTherapeutics。

与以往的移植手术不同,团队除了植入猪肾,还同步放进了一枚猪的胸腺,这个负责免疫“教育”的器官被寄予了“让人体接纳外来器官”的厚望。供体猪的改造并不复杂,科学家只敲掉了它体内的GGTA1基因,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直接切断了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根源。

该基因会让猪细胞表面产生α-半乳糖,这种糖分子一旦进入人体,就会立刻触发免疫系统的“自杀式攻击”,短短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能摧毁移植器官,此前很多异种移植手术失败,都栽在了这道“第一道关卡”上。

手术最初的几周,结果好得让人意外,移植后的猪肾很快就开始产尿,血清肌酐稳定在健康范围,肾小球滤过率完全达标,没有出现半点蛋白尿等异常信号。



患者的身体仿佛在主动接纳这个“外来者”,这颗来自猪的肾脏像原装器官一样正常履行着代谢功能,但医学探索从不会一帆风顺,就在移植后的第33天,危机突然降临。

实验室报告显示肾功能骤降,组织活检的画面触目惊心,抗体像失控的士兵一样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堆积,补体系统被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已经出现损伤,这正是典型的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团队没有慌乱,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血浆置换清除血液里的“攻击型”抗体,用大剂量类固醇压制炎症,再用pegcetacoplan药物阻断补体通路,相当于给失控的免疫系统“踩下刹车”。

这次干预成功稳住了局面,但第49天的活检又传出了坏消息,这次的威胁更加隐蔽,是T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悄悄浸润到肾脏表面,试图从内部“瓦解”器官,这就是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团队立刻调整方案,用靶向免疫抑制剂精准清除致病T细胞。奇迹就这样发生了,肾功能很快完全恢复,所有排斥指标都回归正常。到了第61天,团队主动终止了观察,因为他们已经拿到了足够的数据,足以证明这套“防排斥+逆转排斥”的方案完全可行。

曾主导全球首例活体猪心脏移植的莫希丁医生,看完研究数据后直言,这是他见过最确凿的逆转排斥证据,他们不光能发现问题,更能解决问题,这才是这次研究最关键的突破。

不少人会疑惑,市面上不少转基因猪都经过了十多处基因改造,为何这颗仅敲除一个基因的猪肾能创造这样的纪录,而这正是蒙哥马利团队的核心发现,复杂未必是最优解,精准击中要害才是关键。

过去异种移植领域有个共识,认为供体猪必须经过多重基因改造,比如敲除致炎基因、添加人类保护性蛋白等,才能降低排斥风险,但这样的猪只能通过克隆技术培育,成本高得惊人,根本无法实现大规模供应。



蒙哥马利团队反其道而行之,只针对“超急性排斥”这个最大痛点动手,结果证明单一基因改造就足够闯过第一道生死关,后续出现的排斥反应,依靠现有免疫抑制药物就能有效控制。

“这意味着供体猪不用再依赖复杂克隆,通过传统育种就能实现量产”,蒙哥马利的这句话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成本下降的希望,对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移植费用可能大幅降低。

现在一颗人体肾脏移植加上后续治疗,费用动辄上百万,而简化基因改造的猪肾能从源头压缩供体成本,再加上成熟的免疫治疗方案,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移植将不再是奢望。

同步移植的猪胸腺,也在这次实验中展现了潜在价值,胸腺的作用就像“免疫系统的学校”,理论上能教会人体T细胞“分辨敌我”,把猪细胞当成“自己人”而非攻击目标。



虽然研究论文没有详细阐述其作用,但蒙哥马利此前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已经发现,联合移植胸腺能显著延长器官存活时间,这次61天的纪录无疑为这个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或许会成为异种移植的“标准配置”。

团队在实验中还做了一个重要尝试,全程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用单细胞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追踪免疫反应的全过程。

这种“全程监控”的方式让他们掌握了排斥反应的完整“发病剧本”,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在排斥发生后被动应对。这种研究方法的革新,比单纯的时间纪录更有价值,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如果说61天的存活时间是“面子”,那对免疫机制的深度解析就是“里子”,这也是《自然》杂志重点收录该研究的核心原因。过去医学界一直认为,器官移植排斥主要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T细胞、B细胞在“搞事”,但这次实验的发现彻底颠覆了这个认知。



在第33天排斥反应最严重时,团队通过血液分析发现,大量先天免疫细胞比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出现在了“战场”上。

这些细胞过去被认为是排斥反应的“配角”,但这次详细的细胞计数和功能分析显示,它们在攻击猪肾的过程中,扮演了比T细胞更核心的角色,尤其是某些T细胞亚型,其致病作用远超以往的研究结论。

这个发现直接指向了现有治疗方案的短板,目前的免疫抑制剂主要针对适应性免疫,对先天免疫的调控能力很弱,未来医生或许会使用“双靶点”药物,既抑制T细胞活性,又调控先天免疫细胞,让排斥反应的控制更精准、更安全。

基因表达分析还挖出了一个“预警信号”,当排斥反应即将发生时,猪肾组织中的CXCL9、CXCL10、CXCL11等趋化因子基因会“异常活跃”。这些基因就像免疫细胞的“集结号”,它们的表达水平越高,排斥反应就越严重,而当治疗起效后,这些基因的活性会迅速下降。



这个发现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未来医生可能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就能提前预判排斥反应,而不用再依赖有创伤的组织活检。

对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少的痛苦和更早的干预时机,很多排斥反应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肾功能异常时已经造成不可逆损伤,而有了这些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就能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大大提高移植成功率。

团队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两次排斥反应的“攻击模式”完全不同,第一次是抗体“正面强攻”,第二次是免疫细胞“迂回渗透”,对应的治疗方案也必须“精准打击”。

这提示未来临床治疗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案,医生需要根据排斥类型调整用药,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异种移植的主流趋势。这种精细化的治疗思路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副作用,对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任何突破性研究都伴随着争议,蒙哥马利团队的成果也不例外,行业内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简化基因编辑”路线,认为这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唯一途径,另一派则坚持“多重改造”更安全,担心简化方案会埋下隐患。

反对者的核心顾虑是药物副作用,他们指出这次实验中控制排斥使用了强效免疫抑制剂,虽然短期内有效,但在活体患者身上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感染、肿瘤等并发症。

多重基因改造的猪肾,理论上能在更温和的免疫抑制下工作,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更小,“我们不能只看器官存活时间,还要看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一位行业专家的观点道出了争议的本质,是先解决“有无”问题,还是直接追求“优劣”问题。

这场争论的答案最终要靠临床试验给出,目前蒙哥马利团队已和UnitedTherapeutics合作,启动了针对活体患者的临床试验。这次新试验会严格地筛选患者,排除可能干扰结果的基础疾病,确保能准确评估猪肾的真实性能。



无论争议如何,猪作为供体动物的优势已毋庸置疑,猪的器官大小和人类接近,繁殖周期短,三个月就能繁殖一代,而且大规模饲养技术成熟,完全能满足临床需求。

更重要的是,猪的基因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无论是单一改造还是多重改造,都有稳定的技术支撑,这些优势叠加起来,让猪成为异种移植的“最优解”,比狒狒等灵长类动物更具应用前景。

当然,从实验室走向病房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伦理层面,有人质疑“用动物器官救人是否合理”,安全层面要彻底排查猪体内可能传播给人类的病毒,分配层面未来异种器官该优先给哪些患者。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医学家、伦理学家、政策制定者共同商议,更需要全社会参与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印度人疯狂涌入中国,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印度人疯狂涌入中国,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通文知史
2025-11-17 19:00:03
晚清第一奇案:没有真相,只有政治

晚清第一奇案:没有真相,只有政治

最爱历史
2025-11-13 16:16:01
第一个力挺中国的战友出现!只要日本敢出兵,立马使出一大绝招

第一个力挺中国的战友出现!只要日本敢出兵,立马使出一大绝招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8 13:28:13
懒懒的饺子只多留了王思聪半年,分手后狂甩礼物,成最不体面前任

懒懒的饺子只多留了王思聪半年,分手后狂甩礼物,成最不体面前任

一只番茄鱼
2025-11-18 09:59:52
这些电器“再降价也不要买”,已逐渐淡出中国家庭,建议及时止损

这些电器“再降价也不要买”,已逐渐淡出中国家庭,建议及时止损

装修秀
2025-10-18 11:30:03
最新金牌榜:山东40金稳居第一,浙江37金紧追广东,湖北反超河南

最新金牌榜:山东40金稳居第一,浙江37金紧追广东,湖北反超河南

体育就你秀
2025-11-18 11:27:51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建议中老年人:若不差钱,少吃鸡肉多吃这8样,高蛋白低脂又美味

美食店主
2025-11-18 00:31:56
2025年G20峰会召开在即,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有哪些国家参加?

2025年G20峰会召开在即,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有哪些国家参加?

凡知
2025-11-18 17:20:30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5 00:54:33
俄专家:中国军力追上俄罗斯需要10年,能和美国掰手腕还要25年!

俄专家:中国军力追上俄罗斯需要10年,能和美国掰手腕还要25年!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7 15:33:00
心理学知识:不要与血清素功能低下的人走得太近!

心理学知识:不要与血清素功能低下的人走得太近!

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025-11-01 16:35:22
你别不信,大部分公公,都会趁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跟儿媳妇保持距离

你别不信,大部分公公,都会趁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跟儿媳妇保持距离

热心市民小黄
2025-11-19 00:26:51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张晓磊
2025-11-07 11:34:05
中日一旦开战,中国无需动用核武,只要“一招”,日本自动崩溃

中日一旦开战,中国无需动用核武,只要“一招”,日本自动崩溃

钦点历史
2025-11-17 17:23:01
莫雷托:米兰没考虑签回蒂亚戈-席尔瓦,弗鲁米嫩塞也不想卖

莫雷托:米兰没考虑签回蒂亚戈-席尔瓦,弗鲁米嫩塞也不想卖

懂球帝
2025-11-19 00:22:18
央视3分钟点名,中国有权在日驻军,敢打台海主意,8分钟导弹直达

央视3分钟点名,中国有权在日驻军,敢打台海主意,8分钟导弹直达

近史谈
2025-11-15 19:08:31
俄25%的电力被打瘫痪,不良自媒体开始炮制红军村“大鱼场”

俄25%的电力被打瘫痪,不良自媒体开始炮制红军村“大鱼场”

史政先锋
2025-11-16 19:31:46
西贝回应门店一线全员涨薪

西贝回应门店一线全员涨薪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15:41:21
张柏芝的美貌居然是继承了聋哑爷爷的基因,爷爷年轻时是个大帅哥

张柏芝的美貌居然是继承了聋哑爷爷的基因,爷爷年轻时是个大帅哥

探长影视解说
2025-11-18 16:17:45
CBA又出现丑闻,冠军球队欠薪被投诉,国际篮联重罚,面临退赛

CBA又出现丑闻,冠军球队欠薪被投诉,国际篮联重罚,面临退赛

宗介说体育
2025-11-18 10:21:43
2025-11-19 01:23:00
Thurman在昆明
Thurman在昆明
一个被唠嗑耽误的时尚设计师
119文章数 14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教育
房产
时尚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是什么样伟大的前程,值得我们把四季都错过...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