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西与云南交界,北邻四川、重庆,东与湖南毗邻,南邻广西,全省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100米。
贵州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第二梯级到第三梯级的过渡地带,是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贵州与云南统称云贵高原。
贵州从西往东看,地势逐渐降低,形成三个梯级。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海拔在 2000~2400米以上,成为第一个梯级;到了贵阳、安顺、瓮安的黔中地区,海拔降到 1000~1400米,构成第二个梯级;在镇远以东地区,海拔降到800~500米,成为第三个梯级。从南北来看,地势由中部分别向南、北两面逐渐降低,即由1000~1400米以上渐 渐下降到500米以下,从而构成了贵州南、北两个斜坡带。
![]()
贵州主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自驾地理)
贵州四大山系概述
贵州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其中主要有位于北部的大娄山脉,主峰娄山关高1444米,总体山脉呈西北-东南向展布;东北武陵山由湖南穿入贵州,总体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犹如武夷山向西的龙头;中南部苗岭呈近东西向展布,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西部高耸乌蒙山脉,呈近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主峰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贵州境内海拔最高点。
![]()
大娄山脉
大娄山
大娄山西起毕节,东北延伸至四川,在贵州境内的一段长约300公里,宽约15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相对高差常达500米,是乌江水系和赤水河的分水岭,也是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山,大娄山连绵起伏,蔚为壮观。
![]()
雷公山之春 张家裕/摄
苗岭
苗岭横亘于贵州中部,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其西起惠水、东达雷山,长约180公里,宽约50公里,一般海拔1200~1600米,常有1800米以上的山峰耸峙。东段雷公山高达2179米,西段斗篷山高达1961米。雷公山、香炉山、月亮山称为苗岭的三大名山。
![]()
梵净山金顶之蘑菇石景观
武陵山
武陵山位于贵州东北部,呈北北东走向,由湖南延伸入境,是沅江水系与乌江水系的分水岭,海拔一般在1500~2500米,相对高度700~1500米。在贵州境内的一段,地势起伏绵延,主要由三大名山组成,即:北部的梵净山、中部的老岭和南部的佛顶山,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如梵净山最高峰凤凰顶高2572米,金顶高2493米,佛顶山最高峰1869米,老岭最高峰1523米。这些山峰不仅显著地高出周围地区800~2000米, 而且侵蚀切割强烈,重峦叠嶂,河谷幽深,地形崎岖,高山周围多是起伏较小、切割较浅的低山和中山,其间都有面积不大的山间盆地。
![]()
乌蒙磅礴峰林秀 邓强/摄
乌蒙山
乌蒙山位于贵州西北部,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由云南延伸入黔,绵延于威宁、赫章等地,是牛栏江、横江与北盘江、乌江的分水岭,海拔一般在2000~2600米,主脉常有海拔超过2800米的山峰,如西凉山高2853米、龙头山高2879米。通常泛称的乌蒙山,除了上述主脉外,还包括东北至毕节、大方一带的山脉和东南达于水城、六枝的山脉。
实际上是不同走向的三支山脉。西支在威宁草海以西,以西凉山为主脉,向北延伸至云南昭通市境,海拔2600米以上。东北一支过草海东侧,经威宁恒底,跨云南镇雄,穿越毕节、大方、抵金沙白泥窝大山,海拔一般为1800~2400米。东南支则插入水城、六 枝,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北盘江与三岔河的分水岭,海拔一般为1300~2600米。位于东南支山脉西北端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乌蒙山的最高峰,也是贵州全省海拔最高的山峰。乌蒙山区常有坦荡的夷平面和宽阔的盆地、湖泊(俗称海子)散布其间,威宁盆地是乌蒙山区最大的盆地,草海是乌蒙山区著名的湖泊。(贵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1985))
四大山系形成成因
构造运动
贵州在近9亿年的地质演变中,经历了6次海陆转换的过程,即说有6次沧海桑田的变化,正因为如此,贵州的岩石69%为沉积岩,所以称为沉积王国。距今约2.01亿年的燕山构造运动,贵州地形不断抬升,海水由北向南退出贵州,从此贵州全面上升成陆,结束海洋沉积历史,开始了全部为内陆河湖沉积(只有湖或河流沉积)的新阶段,海洋的大幕落下,至此,贵州再没有海。
贵州大地经历了约6次山海变迁后,最终形成了稳定的陆地,之前的五次形成陆地,都被后来的海水淹没,之前形成的岩石大多被埋藏或被剥蚀,古地貌不复存在。
第6次形成陆地后,在板块构造运动下,贵州所在的地块由原来近赤道附近不断向北漂移,纬度发生了变化,一直向北推移。距今 6700 万年~2300 万年(老第三纪)以来,由于亚洲大陆受到印度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在形成青藏高原的同时,也把云贵高原不断抬升,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岩石变形发生褶及断裂,从而形成了山脉水系。
贵州山脉的演化过程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代佚名《上邪》)。足见,人类短暂的生命,是无 法感知大地的变迁及山川河流的转变过程,所以才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的誓言。但是,在地质的历史长河中,高山夷平为大地,平地抬升成高山这样的演化却是经历了很多次。
贵州的地貌自燕山构造运动形成基本骨架之后,经历了长期的剥蚀夷平作 用过程(夷平作用是指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对起伏不平的地表进行侵蚀、剥蚀、 风蚀、刨蚀、溶蚀、浪蚀和堆积,从而促使地表逐渐平坦化的过程总称),又受到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影响,贵阳自西向东大面积大幅度倾斜上升,在整个上升过程中又具有间歇性和阶段性停滞。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南京大学杨怀仁教授就研究了贵州地貌的发育状况,并划分成了三个地文期,即“大娄山期、山盆期和乌江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贵州地貌的演化过程。
大娄山期
大娄山期是贵州地貌自燕山运动(约 1.3 亿~0.8 亿年)之后所经历的第一个剥蚀夷平时期,对燕山期产生的高大山岭和断陷盆地进行了削高填低,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距今3400 万~2300万年(渐新世)。贵州大娄山期地貌的残留主要集中在西部,如威宁、水城及赫章一带的高原缓丘(梁子),黔北以大娄山区的一些高 1600~1800 米以上的山峰顶面为代表。黔中地区见于苗岭主峰及较高台地,如龙里中排亮山、贵定云雾山、都匀与贵定之间的斗篷山,以及黔东南的雷公山,海拔多在1700~2100 米,均能见及经夷平的残留峰顶面。其余地区均遭受后期的构造变动和侵蚀破坏,已难辨认。大约到约距今 5300 万年~距今 3650 万年(始新世末)至渐新世(距今 3400 万~2300 万年),气候逐渐转向湿润,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地面逐渐夷平,并向准平原方向发展。
山盆期
山盆期是贵州地貌发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大娄山期夷平面形成以 后,大约在老第三纪末发生了强烈的喜马拉雅运动(距今约3000万年)(延续时间约为 6700 万~2600 万年),贵州高原地面大幅度抬升,并使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红色岩系发生褶皱,局部出现断裂错位。直到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地面又逐渐趋于稳定。在这一时期,贵州处于湿热的气候环境,在活跃的流水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及喀斯特作用下,形成了现今仍大量保存的山盆期地貌。它以大型的峰林盆地、残丘坡地及高原缓丘为代表。例如黔中的清镇、平坝、安顺、修文及贵阳等地。
乌江期
山盆期夷平面形成以后,到了第四纪初,贵州地块又一次大幅度抬升,随 之转为湿润气候,各水系大势基本形成,并出现新的侵蚀堆积过程。
到了中更新世以后,贵州又发生多次不等量的阶段性上升,各河从宽谷地 面上开始强烈下切,乌江深切 300~500 米以上,形成峡谷或嶂谷。山盆期形 成的准平原面受到强烈的破坏和改造,向山原山地演化,各河谷中普遍形成了 4~5 级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即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陈明华、马会珍等,2025,《山海沧桑》(贵州人民出版社)】。
构造形迹控制了山脉的走势
不同构造体系和构造形态制约着山脉、水系的分布格局,以及地貌形态类型的表现特征。贵州的山脉走向、水系分布都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北部大娄山脉,因受娄山弧形褶皱构造带的控制,山脉走向顺应构造而呈北东向南突的弧形分布,因其系由三组背、向斜形成的褶皱带,因此,山脉也呈三支平行分布。
东部的武陵山属于北北东向构造,故山脉也呈北北东走向。
西部乌蒙山,从威宁经水城、六枝直达望谟的北西向构造带,褶皱紧密,断裂发育,其分布区的山脉走向也呈明显的北西-南东向分布,而且山脉高耸,切割强烈,岭谷高差明显。
唯苗岭是受南北向构造和挽近东西向的新构造运动控制面发育的一带山地,成为横穿南北向构造带。水系分布特征也明显地受褶皱、断裂构造的控制。如黔东的菱状水系(锦江、濂阳河、清水河、都柳江等)是受北东、北西向两组共轭断裂交织追踪发育而成。
总之,形成的贵州山脉的原因极为复杂,其中板块碰撞使地形不断抬升,河流不断下切,是形成山脉的主要因素之一,地貌的走势则受构造形迹控制,贵州的地貌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次的抬升与夷平的转换,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参考文献:
1.贵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8年8月,《贵州省志·地理志》,贵州人民出版社
2.陈明华、马会珍等,2025年11月,《山海沧桑》,贵州人民出版社
来源 《乡村地理》杂志
文/陈明华(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编辑 徐婕妤
二审 张芬
三审 赵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