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袭夺
一条河流溯源侵蚀导致分水岭外移,从而占据相邻河流流域的过程称为河流袭夺。
一般说,这一条河流之所以能够袭夺那一条河流,是由于这一条河流的侵蚀能力加强,分水岭向另一方移动而破坏造成的。
一般是河水面较低而水量较大的河流,袭夺河水面较高的河流。河流在袭夺之前,两河之间的分水岭已被侵蚀的很低平了,当洪水暴发,河流的溯源侵蚀突然加强,从而导致发生河流袭夺现象,河流袭夺常发生在两条垂直向的河流之间。
河流袭夺现象的产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
③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河流袭夺示意图
(源自中国国家地理)▼
![]()
河流袭夺以后,袭夺它河的河叫做袭夺河,被它袭夺的河叫做被袭夺河。
被袭夺河的上游段,因被袭夺而改变方向流入袭夺河,所以称为改向河。
就在被袭夺河改变流向所形成的最显著的弯曲河段,称为袭夺湾。
被袭夺河的下游河段流向未变,但上游已被劫去,故称为断头河。
而被袭夺河原有谷地的一部分成为袭夺河与断头河的分水岭,即所谓的“风口”。
河流袭夺示意图
(源自《科学发现者 <地球科学> 》)
![]()
古金沙江本经由红河流入南海,古长江本发源于巫山东麓。距今十几万年前,古长江不断进行向源侵蚀,切穿巫山,形成三峡后,将四川盆地古湖放空,进而向西南,在今云南石鼓处,切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
典型例题
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据图完成1-2题。
![]()
16、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右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沼泽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答案】1.C 2.C
【解析】
1.河流袭夺与流量大小无关,①错。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②对。河流袭夺与河道的弯曲、平直无关,③错。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④对。C对。
2.右图中,河流发生袭夺后,甲、丁河流汇入乙河道,称为流域的一部分,不会形成沼泽、湖泊,A、B、D错。丙处与河流不再相连,成了独立的水域,可能发展成湖泊或沼泽,C对。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作用会导致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湖北省清江上游某河谷的发育过程就是典型的河流袭夺现象,其发育速度较一般河流袭夺更快,称为“清江袭夺模式”,下图为该河谷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A、B、C表示不同时期发育阶段。据此回答3-5题。
![]()
3.图中的基岩类型可能是( )
A.沉积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4.“清江袭夺模式”袭夺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沉运动
B.地下水的溶蚀
C.岩石风化作用
D.地表流水侵蚀5
5.袭夺后,图中袭夺河流域内变化最小的是( )
A.流域面积
B.水系形态
C.河流流量
D.气候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3.A 4.B 5.D
【解析】
3.由图可知基岩具有层理结构,故为沉积岩。
4.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判断河流袭夺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A、C错;根据图中河谷不同时期发育阶段和水流方向判断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加快了河流袭夺的速度。
5.分水岭是河流流域的分界线,决定流域面积的大小。材料中由于侵蚀作用,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袭夺河流域面积增大,河流流量增大,A、C错;河流袭夺使袭夺河的支流增多,流域面积增大,水系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B错;河流袭夺只是局部地区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对该区域气候影响不大,气候特征变化不大,D对。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低位河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后部分河段可能出现河水倒流,发育成为“反向河”。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据此完成6-7题。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周河流量大,袭夺沂河
B.沂河地势高,袭夺东周河
C.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
D.沂河落差大,袭夺东周河
7.图中“反向”河段是( )
A.BC段
B.CD段
C.CE段
D.FG段
参考答案
【答案】6.C 7.C
【解析】
6.河流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根据等高线数值,在C点处,东周河海拔小于350米,沂河海拔大于350米,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
7.沂河源头为A点上游,原流向东北方向,在C点被袭夺后,CE段成为东周河支流,图中“反向”河段是CE段,流向西南方向;BC段、CD段、FG段河流流向不变。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他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
8.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右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沼泽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答案】8.C 9.C
【解析】
8.注意解读题目中袭夺的含义,即位置较低、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夺取位置较高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9.丙处由于上游河流被截,成为断头河,水量减少,流速变缓,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大量堆积,堵塞水流,往往形成一些小的沼泽或湖泊。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正常水系支流与干流交接关系应为顺交,雅鲁藏布江中游主要支流共37条,其中顺交支流4条,直交或近于直交支流12条,逆交支流21条(占总支流的56.8%),这一特征说明古雅鲁藏布江流向可能和现在不同。图甲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河网构成图和雅鲁藏布江部分河段河谷平面图。
![]()
图甲
材料二 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图乙是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
![]()
袭夺前 袭夺后
图乙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个长期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大峡谷是先成河(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大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由于该河的发育早于隆起构造,故称先成河),而近年来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大峡谷是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造成的。
(1)指出雅鲁藏布江干流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的特点,并从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推断雅鲁藏布江可能是一条“袭夺河”的证据,并推测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的流向。
(3)若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袭夺河”,试描述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
(4)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对藏东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答案及解析】
(1)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从谢通门至加查不同河段由于板块挤压不均匀,导致抬升速率不同,峡谷段抬升速率高,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形态发育成V字型,而宽谷段抬升速率低,河流流速慢,大量的泥沙卵石沉积使得原来的V型河谷变成U型河谷,即发育成宽谷。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一个巨大的拐弯,可能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袭夺湾;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自东向西流。
(3)古雅鲁藏布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属两条不同的水系。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又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古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先切断山脊,使古雅鲁藏布江改道,流向布拉马普特拉河。
(4)大峡谷的形成有利于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的水汽和热量深入,使藏东南地区降水丰富,也使该地的热带气候向北推移;促进了该地区山脉南北两侧的动植物的交流与混合;减小了该地山脉的南北坡自然带差异。
解析:(1)雅鲁藏布江干流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的特点要结合图中雅鲁藏布江部分河谷分布图进行分析。读图可知,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成因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
(2)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的流向及证据要从材料中获取。对比图甲中雅鲁藏布江干流的形态及图乙中袭夺后河流的河道形态,找出相似点。由两侧支流的特征可以判断,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自东向西流。
(3)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要结合地形、气候及河流的侵蚀作用进行分析。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对藏东南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要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