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将军回忆:1932年11月中旬我军进人关中平原,在王曲,子午镇击败了拦截的敌人,逼近古城西安,使得西安守敌惊恐不安,为摆脱国民党军队"围剿",我军虚晃一枪,折而西进,
行军时我们团处于全军两个梯队之间,当接近陕西户县彷徨镇时,团长孙玉清派我带另一位交通队员王三春到彷徨镇找向导,此时担任前卫的主力营刚过彷徨镇不远,
我和王三春从镇东南走向镇口,看到两个行走的老乡神色慌张,是不是镇内有情况?
我们立即警觉起来,隐蔽地前进,在街口拐角处,猛然间看到国民党部队已从另一个方向冲进了镇子,再向南望,镇东南的山上也有敌人呈散兵线展开,向镇子靠近,
情形不好!敌人已经把镇子抢占了,一旦把我军行军纵队拦腰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我立即对王三春说,"王三春,你快往前面跑,告诉部队,我往后跑,报告团长,要想办法把镇子里的敌人消灭掉。"
我飞奔团部报告。团长当机立断,指挥2营和交通队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向镇中敌人突然攻击。当时,我团3营还在后面。
营长陈再道、营政委胡奇才听到前方枪声激烈,立即带领全营跑步前进,从镇子的另一边向镇中冲击,在一片喊杀声中,子弹、手榴弹在敌群中飞舞。
这时,已通过彷徨镇的1营也折回来,向敌进攻。从一个被俘的士兵口中得知,该敌是胡宗南警备旅的前卫团,
任务是截断我军西行通道,尔后配合南、北两路部队,围歼我方面军于秦岭山下。孙团长当即将这个情况报告上级,并继续指挥战斗。
敌人虽然兵力、火力大大超过我们,但是由于我先敌展开,占领有利地形,把敌压缩在镇内狭小地区,使其兵力、火力施展不开,陷入被动。
敌在我两面夹击之下,首尾不能相顾,大部被歼,残敌龟缩至镇东北角作垂死挣扎,企图拖延时间,固守待援。此时,徐向前、陈昌浩同志率领第二梯队赶到,
组织几个团的兵力,对从南北两个方向靠拢彷徨镇外围的敌人发起迅猛攻击。这次战斗,我军毙、伤敌第1师团长以下官兵数百人,歼灭陕军一个警备旅。
![]()
我们32团警惕机智,勇猛果断。歼敌一个团大部,缴枪300余支,对整个战斗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受到了总部的表扬。
团长孙玉清向徐总报告战况时,提到了我和王三春,说,要不是他们及时发现敌人,情况将变得非常严重。徐总听了不住点头,叫孙团长表扬我们俩。
我们北越秦岭之后,遇到东西北几面六七个师的敌人堵截,于是,再度向南翻越秦岭。
此时已届隆冬,大雪覆盖着茫茫群山,使得平均海拔在两三千米之上的秦岭地区冰冷彻骨。我们着夹衣,穿草鞋。
白天,顶风冒雪,艰难地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晚上,没有被子,稻草也找不到,只好互相依偎,露宿于峭壁苍松之下,
最冷的时候,上级指示我们,将缴获的残破枪支拆卸,用木枪托烧火御寒,沿途人烟稀少,粮食极其缺乏,艰苦异常。
自从趟过72道水,我的双脚就起泡溃烂,水肿淤血,半个多月来天天长途跋涉,越磨越烂。夜里,双脚疼痛难以入眠。
![]()
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能发挥出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为了征服秦岭天险,部队各级党团组织开展生动有力的宣传鼓动工作。
干部随时碰头,党、团小组每天边行军,边研究班、排思想情况,讲任务,提要求,喊宣传鼓动口号,组织强弱互助。
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克服困难,遵守纪律,开展团结互助活动,从总部到师、团的领导干部,人人都把马匹让给伤病员骑,许多干部争着拍担架,搀扶病员。
徐向前、陈昌浩等首长,每天拄着木棍和我们一起行军,了解情况,鼓舞士气。每当看到这些动人场面,部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
经过连续9天行军,翻过9座海拔2000至4000米的大山,通过老君岭、厚珍子、下佛坪、都督河、黄柏源等地,进抵秦岭南麓的小河口,徒涉寒冷刺骨的汉水,进驻上元观地区。
至此,红四方面军把敌人的追兵甩在秦岭和汉水以北,终于摆脱了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部队群情振奋,心情舒畅多了。
开始,总部计划在西乡、镇巴一带搞块根据地。谁知到达这里一看,由于连年然灾害,加上兵匪践踏,人民群众生活很苦,不宜大部队久驻。
从陕南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提供的情报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成都一带混战,川北敌人的防务空虚。
![]()
川北地处大巴山南麓,山高林密,地域宽广,红军到那里去时机合适,回旋余地大。为此,方面军在大巴山北的钟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挥师入川。
部队在钟家沟、杨家滩、罐子坝一带驻了一个多星期,进行休整补充,为下一步进军川北做准备。
将我军打土豪得来的浮财、粮食,一部分分给贫苦老百姓。部队也补充了一批粮食、衣被、棉花等物资。
上级把缴获的棉花分给连队,弹成棉絮,把夹衣或单衣改制成棉衣。广大群众积极支援部队,缝军衣,做军鞋,蒸白馍,拿出花生、红枣、核桃、柿子等犒劳部队。
经过休整、补充、训练和动员,全军消除了长期转战的疲劳,恢复了体力,提高了士气。
进军川北,最大的困难是征服大巴山天险。大巴山层峦叠嶂,高耸入云,山险路隘,上70里,平70里,下70里,当地人称"巴山二百一"。
险峻陡峭的大巴山,气候恶劣,更难攀登行走。前卫217团砍伐密密层层的竹丛,开出一条通道。
这次的行军队伍和平常有一点明显的不同,人人都背了一小棞稻草或柴禾。这是徐总指挥想出的法子,在途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
上山70里、随着山梦的不断升高,出现了适合不同温区的植物带,山脚是常绿树木,
到了较高的地方,到处长着密密丛丛不止一人高的沙棘,枝叶互相缠联,上面站满冰雪,很难穿行,
到了靠近山顶地段,下起了鹅毛大雪,落地成冰、狂风卷着雪花朝我们脸上、身上扑来,冰坡一个接着一个,一不小心就有滑落山崖的危险,部队在这里摔死了不少牲口,有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
登山途中、各级领导和党团组织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有的编顺口演、表扬好人好事:有的编快板、赋口号、鼓励大家艰苦向前,
到坡陡路滑的地方、战友间互相提醒、你拉我,我快你,抢着帮身体弱的同志背枪背干粮、有的一人背两三支枪,
有的还背着体弱有病的同志前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体现我们红军部队的阶级友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到了山顶、雪越下越大、积雪越来越厚,天黑路滑、难以行走,部队住了一个晚上、部分伤员、病号、挤往在先道队誉建的草棚里,
绝大多数人就在雪地里过夜,大家把积雪推扫到一边、搞成个雪窝、有的用油市和稻草铺在地上睡、有的就坐着休息。
![]()
不一会儿,一个个全成了雪人,团政委张成台和我们交通队挤靠在一堆篝火旁、他问:"同志们,到了四川、你们个人想做点什么?"
"我要先弄双新的草鞋穿穿,这双太破了、"全班副班长李仲文一向爱说笑话,
他说:"我要好好学文化,把这一路上的事记下来,好让儿子、孙子们知道、老子当年是怎样闹革命的。"大家七嘴八舌,讲着美好的心愿。
张成台说:"到了四川,我要围着火盆,先喝二两老酒,再吃一碗辣子多多的抄手(四川人称馄饨为抄手),那才暖和呢!"
他的几句话,说的大伙都乐了,把寒气驱赶走了不少。那天晚上,连、排干部过一段时间就叫醒大家起来活动活动,免得冻僵身体。
就这样,第二天清早清点人数,还是发现有的战友躺着没起来,扒开雪一看,他们已永眠于大巴山上。
下山70里走起来顺利多了,渐渐听到狗叫鸡鸣,见到人烟。12月21日,红四方面军1.4万余名将士胜利翻越大巴山,进抵川北。
自西征以来,历时两月,行程三千。由于徐总的正确指挥,全军在脱离根据地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克服山川险阻、气候恶劣、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
两越秦岭,战胜数倍于我的敌军追击,冲破重围,屡挽危局,从逆境走向光明,部队始终情绪高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