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官抵达北京,面对记者三缄其口。与此同时,中方对高市连提三个要求。那么,在高市发表不当涉台言论后,日本高官为何来华?中方提出的三项要求,日本方面又能否做到?
11月17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悄然抵达北京,计划于18日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会谈。这位日方高级外交官在机场面对记者追问时全程沉默,与以往高调外交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常的“静默外交”背后,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涉台问题上闯了祸。
![]()
11月7日,高市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暗示可能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冲突。这一言论不仅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更严重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红线,引发中方强烈反制,教育部和文旅部发布留学、旅游风险提示,航司推出涉日航线免费退改,日本消费板块随即大跌。这让日本终于明白,中方这次是动真格了。
从中方这次的动作节奏来看,已不是简单的批评高市早苗,而是系统化和分步骤的反制日本。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时,罕见连用“五个严重”,措辞几乎没有回旋空间。这个交涉级别在中国外交中极少使用,基本相当于亮明“事情已经不是一般的摩擦,而是重大原则性冲突”。
日本国内的反弹,更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自民党内部有人开始公开表示高市在反省,暗示不想让事态扩大。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鸠山由纪夫等人都公开对其涉台言论进行警告。虽然这些声音不是为了迎合中国,但也让日本政治圈意识到高市这一步走得太冒险,把日本推向一个成本巨大的战略风险。
![]()
因为中方一旦在经济层面扩大反制,日本GDP会立刻受挫。高岛屋等零售巨头则坦言:中国游客减少就是“看得见的业绩下滑”。更严峻的是,日本第三季度GDP已因游客减少出现1.8%的年率萎缩,这种经济阵痛正倒逼日方寻求外交缓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金井正彰来到了北京,试图通过与中方官员磋商,设法把不断升温的紧张气氛压下来,让局面不要继续滑向更糟的方向。这也表明他此行的核心目的,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沟通误会”,更不是为了替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道歉,而是为了设法阻止当前的局势继续恶化。
高市的涉台表述,在中国激起强烈反响,连带引发社会舆论、经济交流等多个层面的波动,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的敏感度远超预期,一旦让紧张局势继续升级,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因此,金井此行更像是在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止损行动。
![]()
面对日本这种只想止损而不反思的做法。中方自然不会接受,1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提出了三个要求,这不仅是对高市言论的纠偏,更是对今后中日关系稳定的最低前提。第一个要求是日方立即反思纠错。中方强调高市的涉台表述性质恶劣。如果日本政府不能进行彻底反思,就等于在涉台问题上向外界释放一种危险信号,即日本可能在政策层面默许甚至容忍这种错误倾向的出现。
第二个要求是高市彻底收回错误言论。中方明确指出所谓“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与“可讨论集体自卫权介入”等表述,突破了战后国际秩序框架,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日方必须明确收回,而不是以解释来应付。
第三个要求则是停止制造事端。这其中既包括停止与“台独”势力的任何形式勾连,也包括在历史认知等问题上停止采取激进做法。这三个要求的提出,既是对当前风波的直接回应,也是中方划出的清晰边界:台湾问题不容试探,原则问题不容践踏。
![]()
站在历史十字路口,中日关系何去何从?答案不在于日方派官员来华着急降温,而在于能否拿出诚意把中方三项要求一一落实。毕竟日本政府如何处理高市的涉台言论,将直接影响两国关系能否回到稳定轨道,也关系到整个地区能否避免被不负责任的言辞推入新的风险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