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8日讯 近年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以教育评价改革为驱动力,系统构建“一核两翼三层四驱”教育评价体系,将教育评价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积极破解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脱节、校内闭环与外部需求错位的困境,加速学校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锚定“一个核心”把准立德树人根本方向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德技并修培养方向,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和综合素养培育同步发力,为人才培养筑牢思想根基和精神动能。塑造思政育人环境,开设《领航者说:思政引领未来》专题课程,由8位校领导分别围绕“理想信念”“大国工匠精神”等8个主题授课,强化领导带头讲思政课示范作用,营造全员思政育人氛围。加强德育成效评价,全部专业课程前5分钟设为“成长引航”德育环节,结合课程内容融入行业楷模事迹、社会责任担当等内容,实现“课课有德育、节节有引导”;将“德育融入成效”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打造“德育+专业”双优教学团队。城院学子“中国好人”姜召鹏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身体力行展现了新一代职教学子的责任担当。
夯实“两翼支撑”打破校内校外评价壁垒
学校坚持“评价不脱节产业、质量不偏离需求”的教育评价理念,构建“内外联动、双向赋能”的评价格局,让人才培养评价既守得住质量底线,又接得住岗位需求。校内评价“强基础”,由质量控制与绩效管理办公室牵头,联合教务处等部门形成“六级评价梯队”,覆盖日常教学、教师发展、专业建设、学生发展等主要教育环节。校外评价“接地气”,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坊,各专业在合作企业中遴选5年以上行业经验技术骨干组成“企业评价专员团队”,从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匹配度、教学方法与岗位实操适配性、授课案例与产业最新动态关联性三个维度,开展专业核心课听评课和工作坊项目建设成效评价,打破学校和企业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校外行业企业需求反哺校内教学内容优化。
构建“三层指标”对标职教特色发展方向
学校对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系统构建包含基础、发展和创新三个层次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使教育评价做到梯度递进、重点突出。基础性评价,聚焦“不可逾越的底线指标”,从立德树人、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维度细化标准,通过常态化工作通报制度实施动态评价,采用基础分与加减分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硬性保障机制,为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发展性评价,以关注成长变化为导向,围绕学生、教师、专业三大核心主体设置“增值性指标”,采用“基础分+加减分”的动态考核机制,直观体现内涵建设成效,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连年提升,2025年实现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零的突破。创新性评价,通过设立“创新性指标加分项”激励教师开展高级别综合荣誉、重大改革项目及特色亮点工作,推动学校从“规范办学”向“特色引领”跨越,学校建设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与3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牵头和参与制定6个专业的国家技能标准。
激活“四驱动力”升级评价体系引擎
学校坚持评价有反馈、结果有运用的原则,构建“目标-数据-过程-应用”的四驱联动机制,形成评价体系闭环。目标驱动,将宏观目标分解为部门、课程、教师个人的“责任状”,实现人人有任务,确保学校工作一盘棋谋划。数据驱动,通过学校内部质量平台实时抓取数据,实现“一屏观质量”,让学校管理决策做到心中有数。过程驱动,依托学习通教学管理平台,随堂采集“互动、作业、作品”数据,用成长增量曲线替代期末一考定音,让教与学的每一步进步都“清晰可见”。应用驱动,将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资源分配、绩效奖励三挂钩,坚决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切实让“干得好”的集体与个人获得认可,让评价结果真兑现、真管用。
闪电新闻记者 陶晓东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