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8日报道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11月13日刊登《台湾惊人的经济成就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压力》的文章。文章编译如下:
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成功,但却被令人瞠目结舌的失衡所困扰。根据《经济学人》的“巨无霸指数”,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调整生活成本后,它的人均产出高于澳大利亚、德国或日本,但它拥有世界上被低估最多的货币。
乍一看,只有好消息。世界正尽可能快地购买台积电和其他台湾本土制造企业生产的芯片。芯片和服务器的出口在过去的五年中飙升了300%。这种激增产生了惊人的贸易顺差。
通常当一个地区的出口激增时,其货币将会走强,因为外国人将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付他们购买的商品。这个过程在经济上可能是有害的。
几十年来,随着台湾通过出口走向繁荣,台湾““中央银行””一直试图通过压低本币价格来避免这样的命运。实际上,它印制并出售了大量新台币来购买美国的美元。这有助于保持台湾出口的竞争力,但也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台湾的经常项目盈余已经膨胀;它的外汇储备堆积如山,房价飙升。
近几十年来,所有这些失衡都在稳步增长;它们现在都比其他类似经济体严重得多。我们称之为“台湾病”,或“台湾流感”:当台湾“中央银行”努力抑制本币币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时,导致了令人担忧的经济压力。
这种疾病最明显的症状是新台币的价值。它有多便宜?“巨无霸指数”计算出新台币被低估了55%,是我们以这种方式追踪的53种货币中被低估最多的,尽管今年早些时候其相对大幅升值。
台湾“中央银行”表示,它并没有压制新台币的币值,而只是“逆风而行”,以减少波动。然而,如果台湾“中央银行”对风向漠不关心,其外汇储备就会上下波动,或者只是由于投资回报而适度增长。相反,它们稳步而大规模地增长,从1998年的900亿美元增长到6000亿美元。
此外,台湾“中央银行”的政策推高了房地产价格,进一步削弱了普通台湾人的购买力。
政策制定者甚至选民可能认为,为了保持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这些代价是值得的。但不断膨胀的经常账户盈余所造成的失衡也会助长金融风险。直到最近,台湾“中央银行”还只是把抛售新台币积累起来的硬通货全部用于海外投资。
强大的力量集结起来捍卫现状,出口企业自然会大力游说,反对新台币升值。据高盛公司估计,如果新台币升值10%,台湾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中一半的出口将无利可图。低技术含量的公司约占制造业就业岗位的70%。它们主要在价格上竞争,使得廉价本币成为一种近乎生死存亡的需求。
与此同时,世界对台湾电脑芯片永不满足的需求不断推高台湾的贸易顺差,给新台币施加持续的上行压力,增加了寿险公司货币错配带来的风险,并可能引发美国谈判团队的不满。台湾对其货币的压制在过去可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看起来越来越维持不下去。(编译/王群)
![]()
8月7日拍摄的台湾基隆港(法新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