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大家都在说钱越来越不值钱,可身边的人却在买更贵的手机、更好的电动车、喝更讲究的咖啡?我前几天看到一条视频,一个人感叹十年前100万能买房,现在连厕所都买不起,评论区一片叹息。但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十年前那100万确实能买一套房,可那时候的房子没有智能门锁,没有地暖,也没有如今的装修标配。现在的家电、车、旅行体验全在降价。中国家电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65寸以上电视平均售价比2014年下降近70%,清晰度却从全高清升级到8K(数据
![]()
那为什么大家还觉得钱不够花?问题出在贵的东西没变多。房子、学区、医疗资源,这些东西没法批量生产。北京市教委数据显示,2024年优质小学学位数量比2014年只涨8%,但适龄儿童增加近20%。供不应求,价格当然一路飙。房价更明显,土地有限,好地段被反复炒作。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房价指数,全国一线城市新房均价十年涨幅超过80%。与此人们的消费标准也升级了。十年前去青岛吃个海鲜就算度假,现在朋友圈标配是极光和潜水。不是旅游贵了,而是我们想要的变了。
再往深处看,新印出来的钱也没平均流进每个人口袋。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社会融资中,企业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占了近七成。也就是说,钱先到了能贷款、有资产的人手里。他们不会去买菜、买油,而是去买房、买股票。于是房价涨、茅台涨,但猪肉和蔬菜价格波动不大。货币的新鲜度决定了谁能先感到温度。那些没资产的人,还在原地被动接盘。
我问了几个朋友,他们都说十年前100万是大钱,现在感觉只是数字。可再看看他们的生活:电动车、扫地机器人、净化器样样齐。生活品质确实上去了,只是他们不觉得那也是钱的价值。问题不在钱,而在我们把钱花在哪。买日常用品,是享受技术红利;买投资类商品,要认清稀缺性;花在面子上的消费,得问问自己值不值。
![]()
钱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买东西。它是一种选择权。你有存款,能在裁员时淡定;没存款,就得忍气吞声。2023年中国人均存款超过4万元,但四成家庭存款不足1万元(数据
我有个朋友花三万上厨艺课,他说:房子涨不动了,股市看不懂,起码能做顿好饭。听着随意,却挺有道理。你投在自己身上的钱,是最抗通胀的。等想明白这一点,很多焦虑自然就消了。那句钱越来越不值钱,其实只是半真半假。钱的名义价值在下降,但购买力的结构在重排。贵的越来越贵,便宜的越来越便宜。而多数人的痛点,是还在挤那些越来越贵的赛道。
也许问题不在钱,而在方向。现在的100万,到底多不多?看你怎么花。有人拿去买学区房,有人拿去做十年的生活预算。十年前的100万能买未来的安心,如今这100万,也许能买下自由的节奏。我们口口声声说钱不值钱,其实更怕的,是钱没被花在对的地方。
![]()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