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戚子芃
“老师,我的凳子不见了!”“老师,我摔跤了!”那是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日子,教室里本该静悄悄的,小宁的叫喊声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这份宁静。我微微一怔,赶忙走到他跟前,俯下身子想与他交谈。可小宁却毫不理会我,脸上露出看似胜利者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孩童的懵懂,更有一丝与这年龄不符的不羁。
此后的学校生活,小宁就像一颗不安分的“小顽石”,在班级的日常中不断制造着各种“小麻烦”。最让我忧心的是,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被他“欺负”过,这个七岁的孩子,用这种方式在集体中树立着“权威”。
母亲节前夕的少先队活动课,我才窥见了他内心深处的秘密。那天,我组织学生们为母亲画一幅画像,教室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氛。突然,“嘶”的一声传来,同桌精心绘制的画像就在小宁手中被撕成了两半,气氛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可小宁却倔强地昂着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那一刻,我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在此之后的观察中,我发现,但凡讲到有关妈妈的话题,小宁就会变得异常敏感,要么大发雷霆,要么躲在一旁沉默不语。
经过深入了解和心理老师的介入疏导,我终于揭开了谜底,在小宁一岁时,他的父母便离异了,爸爸和妈妈都有了自己的新家庭,妈妈远嫁安徽,已经很久没来看望他了,小宁脑海中对于妈妈的印象已经十分模糊,他常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这缺失的母爱,就像一道深深的沟壑,横亘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让他用叛逆来掩饰内心的孤独。
了解真相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酸楚。这个看似顽劣的孩子,其实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呼唤着本该属于他的爱与关注。属于小宁爱的拼图,早已七零八落。
我把小宁带到办公室,心中满是心疼与怜爱。该如何让这个孩子重新相信爱、感受爱?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秘密约定:“从今天起,在学校我就是你的‘戚妈妈’,妈妈希望你保守这个秘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来跟‘妈妈’说,好吗?”小宁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机绽放出我从未见过的灿烂笑容,用力地点了点头。
此后,办公室、走廊间,常常能听到那一声亲切的“戚妈妈”,小宁也逐渐变得开朗合群,开始主动帮助同学,课桌也整洁了许多,但我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对亲生母亲的思念从未停止。
学校的“十岁成长礼”前夕,同学们纷纷写好了给父母的感谢信准备寄出,小宁悄悄跑到我身边:“戚妈妈,这封信是写给我妈妈的。”我接过信件,上面工整的字迹写着:“亲爱的妈妈,虽然我在学校有一位新妈妈,但我还是十分想念您,您会不会已经认不出我了?因为我也长高、长胖了,戚妈妈对我很好,同学们也很友好,但我还是好想看看您啊……”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是啊,虽然他在学校有了我这位妈妈,可血缘是割不断的亲情!
我尝试着和小宁的爸爸以及爷爷奶奶沟通,另一边,我鼓起勇气联系到了远在安徽的小宁妈妈,并将这封信拍给她看。很快到了十岁成长礼这天,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小宁眼前——是妈妈!这些年,妈妈的模样只能在回忆里寻找,此刻真实地站在面前,小宁有些恍惚,下意识地眼神躲闪。短暂的沉默后,妈妈眼眶泛红,张开双臂轻声唤着小宁的名字,小宁再飞奔过去,扑进了久违的怀抱里。
片刻,小宁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跑到我身边,开心地向我“炫耀”着:“这就是我的妈妈,她还会做蛋糕给我吃呢!”母子俩约定好,以后每个月妈妈都来看望他一次,这不,今年暑假,妈妈还带小宁去厦门旅游了呢!照片中的他笑得那么灿烂。
小宁在爱的滋养下,逐渐打开心扉,随着爱的力量汇聚,那副曾经破碎的拼图已逐渐完整。如今,小宁正展现出童年的自信与温暖,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他会带着这份完整的爱,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