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问问大家:
你觉得在幼儿园里,有没有“欺凌现象”呢?
提起这个,也许有人觉得学龄前儿童,大多都是小打小闹,但凡有些出格行为,也是无心之失,没必要上纲上线。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成年人很容易陷入当下的“认知bug”。
就像在我们小时候,也可能遭遇过不公和欺凌,也在某个无助瞬间,心生怯懦、历经煎熬。
但遗憾的是,我们很难同时拥有童年,以及对童年的感受。
正因如此,站在成年人的视角上,很容易把学龄前孩子“纯粹化”,从而美化一些可能天天上演的欺凌事件。
而在这其中,尤以“隐形欺凌”最容易被我们忽略。
![]()
01.2种隐形欺凌,要让孩子分清
之前看过一则纪录片。
有研究人员,对乡镇的一所幼儿园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一天时间内,欺凌事件就超100起。
在这当中,除了出现明显伤痕的欺凌之外,还有就是咱们今天重点要聊起的2种常见的“隐形欺凌”。
①第一种:言语欺凌
诗人安琪洛说过:
语言就像是小小的能量子弹,会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而对很多内心单纯的孩子来说,不舒适的语言环境,更会给他们造成终生难以愈合的伤疤。
就像在幼儿园里,总有一些“小大人”似的孩子,喜欢用“开玩笑”的名义,对别人的外貌、身高、穿着打扮、家庭贫富品头论足、进行攻击。
而这些语言攻击,虽造不成实际外伤,但其中所蕴含的轻慢、嘲笑和不屑,如同一把钝刀,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第二种:行为欺凌
比起言语欺凌,行为上的“隐形欺凌”更隐秘,也更容易被家长当作小孩子间的打闹。
比如说插队、挠痒痒、故意推搡、踢凳子、抢玩具,还有不经允许,随意触碰他人东西,都属于行为欺凌。
而这些行为的本质,其实都是通过“控制”和“伤害”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就像有的孩子故意找别人麻烦,来确认自己“比他厉害”。
还有的孩子会通过抢玩具,享受“我说了算”的感受。
可无论是哪种心理动机,那些被欺负的孩子,最终就都会陷入不安与恐惧的漩涡之中。
更为糟心的是,这些隐形欺凌方式,因为过于隐蔽,常常会伴随孩子很久而不被发现。
![]()
02.孩子被欺负,为啥不告诉父母?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疑惑,孩子被欺负了,为啥不给老师和家长讲呢?
一般来说,这背后有三个原因。
其一,家长模棱两可的态度。
隐形欺凌,不同于造成实质伤害的欺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往往都很难给出实质的态度。
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每天照顾那么多孩子,很难面面俱到,若遇到一些情况,很容易将其归咎于“淘气、调皮”的因素,不会闹到明确处罚的地步。
而对于家长来说,小孩子打闹、玩耍,本就是天性使然,如果过于追究,既显得跋扈,又缺乏胸怀。
正因如此,大家也都不会往心里去,不会大动干戈。
其二,孩子存在认知模糊。
像幼儿园小朋友,对“欺凌”往往没有明晰准确的概念。
他们分不清“玩闹”和“欺负”的界限。
就像别的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他可能会不舒服,但只会觉得“他只是在拿我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有些欺负人的孩子,还会刻意美化自己的行为,误导别人。
比如,“我们只是在玩啊,你怎么这么小气,这有啥大不了的”。
久而久之,被欺负的孩子也会自我怀疑,甚至把问题归咎在自己身上。
其三,存在心理顾虑。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自然而然形成一定的生存法则。
既然有生存法则,在面对欺凌问题时,孩子当然也会有“心理顾虑”。
就比如,有的孩子被欺负后,之所以不跟老师和家长讲,就是怕影响自己在小朋友间的内部评价。
说白了,就是好面子、自尊心强,不愿被贴上“爱告老师、告家长”的标签。
此外,有的孩子可能担心会被报复、被排挤。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弃求助。
![]()
03.家长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远离隐形欺凌呢?
面对幼儿园里的“隐形欺凌”,家长的引导和态度,往往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大家可以从三方面来帮助孩子,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第一,先要教会孩子认清“欺凌”。
首先,家长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比如读绘本、角色演绎等,帮孩子建立对“欺凌”的认知。
然后明确告诉孩子:
只要别人的行为让你觉得不舒服、不开心,哪怕对方说他只是在玩,也是不对的,这就是欺负人。
还要让孩子记住几个信号:
如果有人故意说伤人的话,抢你的东西,或者推你、拉你、孤立排挤你,这些都是欺凌,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
只有让孩子对欺凌有了准确的判断,才能最大程度上去避免伤害。
第二,别怕麻烦,敢于给孩子“托底”。
很多孩子之所以长期被欺负,一般有个深层次的原因。
那就是有的孩子被欺负后,哪怕告诉父母了,也无济于事,甚至反而会被教育和批评。
从而在无人可依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贴上“软柿子”的标签。
而那些欺负者,发现自己几乎没有什么犯错成本,也不会惹来什么麻烦,慢慢地就越来越有恃无恐了。
所以基于这一点,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不怕麻烦,敢于给自家孩子去托底。
说得简单点,一旦自家孩子明确表达自己被欺负了,那就要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最大程度上把事态扩大化。
只有这样,别人想要再实施欺凌行为前,也会害怕给自己惹麻烦,有所顾忌和权衡。
第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强大。
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故事。
说有个俄国诗人,去拜访一位美国富豪。
刚进家门,就看见客厅处,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驼鹿头。
诗人就问富豪:“这么凶猛的猎物,你是如何猎杀的”?
富豪淡然一笑说道:“它当时没有盯着我的眼睛,若是盯着我,我就不敢射杀它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获得很多感悟。
对应到孩子在校园生存这件事上,其实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说简单点,就是无论对方在体型、力量、人数上占据多大优势,自己都别心生退意,而是敢于与对方直视、叫板。
只有让对方察觉到自己不好欺负,才能一劳永逸的在校园环境里彻底立足。
![]()
其实,最能让孩子远离欺凌的,是他们内心的自信和强大。
所以作为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给他们建立信心,多创造社交机会,让孩子更多的去表达自我。
毕竟,我们父母很难时刻陪在孩子身边,替他们挡住所有伤害。
但只要我们能够教会孩子识别伤害、保护自己,就能无形之中,给他们披上一层锋利的铠甲。
而这,也是帮助孩子抵御风雨和人性诡谲,最好的礼物。
大家说,对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