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要是有个耿直娃,那生活中可真是状况百出,尴尬时刻一个接一个,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这些尴尬背后,也藏着孩子天真无邪的可爱。
不分场合的“实话实说”
1. 公众场合的“吐槽”:带耿直娃出门,指不定啥时候就来个“神吐槽”。比如在商场里,看到一位身材较胖的阿姨,孩子可能会大声说:“妈妈,那个阿姨好胖呀,像个大圆球!”瞬间,周围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阿姨脸色尴尬,家长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孩子一脸懵懂,完全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还拽着妈妈的衣角,等着妈妈回应。这时候,家长只能满脸歉意地向阿姨解释,孩子不懂事,希望阿姨别介意。
2. 对熟人的“评价”:就算是面对熟人,耿直娃也毫不留情。家里来客人,亲戚穿着新衣服满心欢喜地问孩子好不好看,孩子可能歪着头,认真地说:“不好看,颜色好土,像我奶奶穿的。”亲戚的笑容瞬间凝固,家长在一旁尴尬得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了。赶忙打圆场,说孩子眼光独特,这衣服其实很有韵味。心里却在发愁,该怎么让孩子学会委婉表达呢。
拒绝委婉,直击要害
1. 礼物面前的“直白”:逢年过节,亲戚朋友给孩子送礼物。有的礼物可能不是孩子喜欢的类型,耿直娃可不会藏着掖着。接过礼物,可能直接就说:“我不喜欢这个,我想要玩具汽车,这个一点都不好玩。”送礼的人一脸尴尬,场面一度十分冷清。家长赶紧教育孩子,要懂礼貌,别人送礼物是心意,不能这么说。可孩子却一脸委屈,觉得自己只是说了实话。
2. 大人对话中的“拆台”:大人聊天时,有时会说些场面话。比如朋友之间互相谦虚,一方说:“我最近胖了好多,都不敢吃东西了。”耿直娃在一旁听到,马上接话:“阿姨,你是胖了,我妈妈说你该减肥了。”瞬间,空气仿佛凝固,朋友尴尬地笑了笑,家长赶紧解释,孩子童言无忌,让朋友别往心里去。心里却无奈地想,这孩子咋就这么不会“拐弯抹角”呢。
面对尴尬,家长的引导
1. 教会孩子委婉表达:遇到这种尴尬情况后,家长要找个合适的时机,耐心地告诉孩子,有些话虽然是实话,但直接说出来可能会让别人不开心。比如看到胖阿姨,可以说:“阿姨,您看起来很富态呀。”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又不会伤害到别人。平时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用更委婉、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自己被别人这样直白地评价,心里会是什么感受。比如孩子说阿姨胖让阿姨不开心了,家长可以问孩子:“要是小朋友说你长得不好看,你会不会难过呀?”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在说话做事前多考虑一下别人的心情。
家有耿直娃,虽然尴尬不断,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份纯真,给生活带来了许多别样的乐趣。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会在成长中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保留这份纯真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懂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