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级论述替换词实则为一些人文社科常用的专业化词汇,如异化、建构等词汇。这些词常见于学术论文等专业性文章中,既是为了提高文章的专业度,也是一种相对而言更精简的表达。如若能适当地、不夸张也不堆砌地在论述中使用部分词汇,则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书面化程度”,让你的论述看起来没那么“口语”化。
☆ 只需要在论述中使用“少量的”论述高级词,就可以让你的论述发生如下转变:
☆【使用高级词汇前】“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随着算法技术的出现,智能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技术与社会的互动逐渐频繁。智媒时代会对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产生影响,同时改变我们的行动和生活。因此,智媒时代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进行思考:”
☆【使用高级词汇后】“以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智媒时代是从Web1.0时期沿袭而来的产物。在媒介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当下,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催生出旧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性内容的变革调整,更进一步促使社会生活为媒介属性所影响,出现涉及伦理道德的人机互动关系。由此,智媒时代的特征在其发展现状与表现形式中将愈发清晰可见。”
☆ 从量变到质变,就此开始。
![]()
/⇠新传做题家
/⇠真的超会写题的
以下所有内容均来自《新传考研名词解释》(我们的大宝),更多【答题语料】【学术高级替换词】【行业高级替换词】【学术大佬名人名言】【高级论述开头结尾句】等内容,全部都在【名词解释小册子·上册】中,还能让你的论述再加10分
☆ 图片壁纸版(随看随记)
![]()
![]()
☆ 文字版|更多语料在大宝中!!
【建构】建立某种观点、认知或者建立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翻译为“建立、影响”。
【举例】今日大众传媒对用户的建构是平台、资本、内容、意识形态等多方共谋;人际传播的社会化过程具有自我建构的功能。
【扁平】是指社会原有的层级、金字塔式的传播秩序消融,变成了更为平等且显而易见的新格局。
【举例】网络的扁平化特点使传播具有更强的话语开放性。
【张力】一种关系表现,可以形容舆论空间、话语表达等,张力越大意味着弹性越高,可解读的内容越广泛。
【举例】二者间的话语张力正不断凸显。
【浸润】是指“深层次全面影响”,深入某一对象之中。
【举例】数字技术对社会结构的浸润创造出用户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与深度媒介化社会。
【颠覆】是指“全方位的、深入的改变或改革”。
【举例】网络中的节点传播模式是对大众传播模式的颠覆,新的社会传播结构正式确立。
【合法性】是指“存在价值”或者“存在意义”,“新闻业的合法性”是指新闻业的存在价值。
【举例】职业合法性的缺失使新闻人面临新的危机。
【赛博】是指“互联网/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几乎所有对数字空间的形容,都可以直接用赛博一词替代。
【举例】赛博空间中对虚拟身份的认知和体验。
【液态】流动的、不确定的、充满可能性的、变化的,当下互联网的传播、社会的结构都是液态的。因此,可以用“液态”形容当前社会传播、社会整体特征。
【举例】流动的传播主体使信息碎片化、液态化。
【悖论】悖论即不符合逻辑的问题。可以用“悖论”来代替“问题”,如“问题在于”可以替换成“悖论在于”。
【举例】悖论在于,保护隐私与个性化服务难以并存。
【壁垒】即“隔阂、障碍、门槛”。在传播学中泛指所有无法理解与无法沟通的情况或者是群体之间存在交流障碍与隔阂。不过,壁垒也可以是职业壁垒,赋予从业者相应的职业合法性。
【举例】圈层壁垒的出现,一部分来自于成员对群体身份的认同。
【悬搁】来自胡塞尔的现象学,即尽量将先前的或先入为主的态度、观念放到一边,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开放的态度来对待问题。
【举例】作为悬搁于这个时代中的伦理问题。
【后现代】后现代是指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后现代是多变的、流动的、复杂的,这个词可以作为对当前社会情况的概括形容。
【举例】风险迸发、流动液态的后现代社会。
【意识形态】“政治、国家意识”的具体内容,只要想说政治意识,就可以说意识形态。
【举例】新闻报道永远无法避免政治的意识形态倾向。
【祛魅】将原先奉为圭臬的内容“拉下神坛”,使其平常化、通俗化。
【举例】对技术祛魅是智能技术发展下人文主义的复兴。
【吊诡】奇怪的现象或者无法理解、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情节。
【举例】社交媒体的吊诡之处在于,既强调开放社区的个体自由和平等对话,又存在着实际的圈层区隔与层级划分。
【语境】传播语言和传播行为发生的场景,比如互联网语境、社会化媒体语境等。
【举例】在中文语境中,正面报道的内涵包含了政策的宣传与意识形态的引导;在过去三十年的历史语境下,新闻业……
【解构】对原有意思和原本概念的解构,甚至是让原本的权力在社会发展中消失。例如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被解构,主流文化被亚文化解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被解构等。
【举例】社交媒体对传统新闻价值的解构在于重塑了新闻的时间性,又融入了多元的传播主体。
【重塑】解构的东西被再一次塑造起来,这个过程就是重塑。例如传统媒体重塑话语权,舆论引导力的重塑,社会价值观的重塑等。
【举例】元宇宙将重塑个人的数字身体。
【凝视】凝视常用于控制研究中,探讨媒体、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比如“福柯的全景监狱:话语与凝视”。在当前的技术时代,也会讨论到“技术对人的凝视与控制”。
【举例】算法凝视的本质是技术背后的隐蔽控制。
【延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自创符号,他将差异(difference)中的一个字母E变为A,是差异和延缓的组合体。该词表达的是在语词意义的阐释过程中,语言无法准确指明所要表达的意义,只能指涉与之相关的概念,不断由它与其他意义的差异而得到标志,从而使意义得到延缓。延异是指文本背后的意义阐释不是唯一性的,而是能够被反复阐释的。
【举例】话语意义的延异导致对文本信息的不同解码成为可能,延展出各种零散的、随意的概念解释,由此形成了迷因的更迭和再阐释的传播过程。
【话语】即“内容”与“表达”,在传播学语境里就是“传播内容”。主流媒体的话语即“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个人的话语即“自我表达的组成部分”。
【举例】主流话语重构,创造与亚文化融合的新语态;网络的开放程度决定了话语资源的丰富度。
【弥散】无所不在。比如新闻弥散,是指新闻泛化成了如同空气一样的信息内容,随处可见。
【举例】新闻弥散代表着传统价值标准被解构。
【赋权】赋予权力,典型用法包括“技术赋权下个人拥有话语权”“渠道赋权下传播内容多样表达”,还有“文化赋权”“价值观赋权”“媒体赋权”“内容赋权”等。
【举例】通过技术赋权,用户获得了更多公共话语传播权力。
【异化】马克思形容工人的劳动情况时,使用了“异化”的概念,表示工人不仅不能拥有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同时被这些产品所控制——工人从原有的生产关系中脱离出来,变成了不正常的劳动关系。异化的本质是“背离”,即背离了“应该”的方向,例如技术的异化,是让原本服务于人的技术反过来控制了人,背离了原本应该发展的道路。
【举例】价值异化是视觉时代催生的虚假景观;数字劳工的本质是对个体的异化,是平台对个体产生的行动数据与内容生产结果的剥削。
【范式】范式是指一套标准或者体系,是受到承认与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的集合体。
【举例】媒体融合的范式革新意味着技术正成为驱动传媒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闻业的范式变迁牵扯的不仅是专业主义精神的意义消解,还有新闻职业在社会中的合法性认同问题。
【结构】代表某种形态、体系,例如系统中相互联系的部件构成结构。
【举例】调整产业结构是媒体融合的重要路径;政治系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式微】逐渐“日薄西山”。最常用的就是“大众媒体的式微”。
【举例】真相的式微是后真相时代的主要特点。
【霸权/抵抗】霸权来自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除了统治者在文化意义上的霸权,其他例如话语霸权、国际霸权同样可以使用;抵抗是对霸权的拒绝与抗争。
【举例】亚文化正以其独特的戏谑和解构方式抵抗着主流文化的收编;通过掌握符号资本实现的文化霸权现象。
【场域】来源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是指某个事件、内容、机构背后复杂的社会影响关系。例如媒体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场域,或者饭圈事件背后复杂的政治与资本控制等,多用于宏观分析。
【举例】新闻场域博弈的背后是政治、资本与技术共塑媒体价值标准;新闻生产的场域中存在着许多控制因素。
【圈层】是指阶级圈层或是社会圈层,例如粉丝圈、上流社会等。圈层最常和圈层传播、圈层互动等结合使用。圈层传播是圈子内部的信息交流,可以是社群,也可以是群体;圈层互动则是突破圈层的互动交流形式。
【举例】圈层传播实际上是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的延续,圈子与层级的交融催生出社会传播中“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并存的现象;社交圈层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同质化信息的反复传播有可能导致同温层效应。
【他者】不是主体的其他人。例如传播者的他者就是接受者,和个人观点相反的也是他者。
【举例】沉默的螺旋摒除了与群体不同的他者意见,由此,寡头化的舆论最终形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通常会以他者行为作为参照物。
【能动】具有能动性,能够自主地进行选择,既是使用与满足理论提示的传播观,也是互联网时代个体信息传播行为的主要特点。
【举例】技术赋权之下个体能动性提升。
【脱域】即从原本的空间、时间中脱离出来,进入到新的环境生长、 传播、发展。
【举例】脱域时代下的新闻实践将失去传统的生产经验参考。
【景观】来自德波的《景观社会》,是“少数人表演而大多数人默默观看”的现象。当下常常表达为“社会景观”“舆论景观”“文化景观”“消费景观”“后真相景观”等。
【举例】资本家利用广告画面构建起一座完美的景观城市,使消费者完全沉浸于其中,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完成了一场现实和虚拟的沉默交换;社交媒体的图像化景观正促使新闻媒体纷纷转向短视频、Vlog的内容生产模式;舆论环境呈现出的后真相传播景观。
【宏大叙事】宏大叙事本意是一种“完整的叙事”,即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其中,反映整个国家的变迁历史即宏大叙事的典型表现。
【举例】宏大叙事建构集体记忆;作为宏大叙事的塑造主体,主流媒体……
【历史语境】即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事件发展,用过去的眼光看待现在。往往用在社会变迁、媒介与社会发展变化这类涉及范畴较广的题目中。
【举例】历史语境下,社交媒体功能的变革反映出实用主义精神的延续;在过去三十年的历史语境下,新闻业……
【神话】由罗兰·巴尔特提出,是指隐藏在符号与意义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
【举例】神话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文化霸权的结果。
【策略性仪式】由塔奇曼提出,是指以某个规则或要求为“借口”,拒绝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
【举例】客观性成为新闻人肤浅表达的策略性仪式。
☆ 最后再安利一下大宝!!!
![]()
![]()
![]()
想快速提升论述内容
想在答题中融入小亮点
想让答案更专业更学术
想让开头更万能更高级
想让结尾更辩证更有灵韵
一定要记得多翻翻
大宝上册后面的答题内容
免去繁琐整理
即学即用|即用即加分
「TTS-热点押题模拟考」
“把题写进30分钟”
两套卷子+140道热点押题=上岸!!!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其他小破所常驻广子」
![]()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
值日生酒醒时间:9:00-19:0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