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即将开营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如果你熟悉澳洲文学,那么理查德·弗兰纳根的名字,你不会觉得陌生。
他在1994年写出《河流引路人之死》,2013年写出《深入北方的小路》。
![]()
而这本《古尔德鱼之书》虽然也获得了无数荣誉:不仅是英联邦作家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年度杰出虚构作品、《洛杉矶书评》年度佳作、《娱乐周刊》年度最佳虚构作品,还是《华盛顿邮报》年度狂热之选、《芝加哥论坛报》年度最爱图书、《出版商周刊》年度佳作。
但是这本书引进国内后,上市已经快2个月,依旧只有80人在豆瓣标记读过。
而在海外豆瓣(Goodreads)上,这本书有超 5,800 人点评,并有着接近4星的好评率。
古尔德鱼之书讲了什么?
故事看似并不复杂,靠做假古董混生活的哈梅特偶然发现了一本著名博物学画家古尔德的《鱼之书》原本,五彩斑斓的鱼类插画之间是作者的笔记。
然而,其中的内容却和历史大相径庭,古尔德只是个伪装成画家的死囚,而他所在的塔斯马尼亚则是充满罪孽、奴役、酷刑、鲜血、欲望和谎言的地狱。哈梅特越是阅读,笔记就越是会生长出新的章节,而在全部读完的时候,这本书却突然不翼而飞。
于是,故事和现实的边界变得模糊,谎言开始吞噬另一个谎言,《鱼之书》如衔尾之蛇,形成了一个层层嵌套的闭环。
最后读者或许会问,谁是古尔德?谁又是哈梅特?我们又该如何逃离这虚伪残酷得令人绝望的世界?
光看简介,你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本评价两极分化的书,也是一本极度烧脑,充满语言建构和解构的作品,绝对不适合文学小白。
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但还不确定是否要读这本书,不妨先看看《卫报》关于此书的书评:
处于狂人之手
理查德· 弗兰纳根 的第三部小说在他的家乡塔斯马尼亚引发了意见分歧。
一方为其大胆妄为和想象力的极度丰沛而倾倒,另一方则抱怨其令人困惑迷失的能力,以及——坦白说——它的矫揉造作。
一位评论家指责它是“一本怪书”,并认为其广泛的指涉范围和风格多样性,充其量不过是拙劣的模仿。
对于一本如此痴迷于关注语言无力确立真相的书,其真相,一如既往,介于两者之间。
毫无疑问,这是近年来出版的最令人疲惫却又极富创造力的小说之一。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极其混乱、刻意错综复杂、最终却难以令人满意的情节。
它引入了一系列当代写作大多浅尝辄止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锚定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而这个时空本身,似乎也在规避我们的历史认知。
它极具原创性,却也引发了与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家的比较:仅是开端,就有斯特恩、斯威夫特、斯摩莱特、塞万提斯、梅尔维尔、狄更斯、康拉德、乔伊斯、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
弗兰纳根在他之前的小说中已表明,他对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在流放犯制度瓦解后所陷入的沉默感到愤怒。
由此,在他的叙事中那个时期变得异常丰富且充斥着表达欲:通过一系列相互竞争、不断瓦解又重生的叙事,文本被迫无休止地诉说着一段被激烈争夺的经历。
但小说中的许多愤怒最终沦为了训斥、说教和夸张的言辞。
我们的第一位叙述者与19世纪相隔遥远,却因一个赚钱骗局的点子而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他将“做旧古董”的概念照字面理解,对着破旧的老家具又敲又打,朝上面撒尿,并对其尖声咒骂。
这样它就足够“饱经风霜”,可以卖给美国游客了。
但当这个骗局逐渐没了下文,他的同伙转而投身“生态旅游咨询”时,他只得去寻找新的门路。
由此,他接触到了一个食品储藏柜和其中(字面意义上)闪闪发光的内容物——一本书,“它从未真正开始,也从未完全结束——并非一本好书应有的那种有头有尾的东西”。
这本“可怕的大杂烩”,混合了细致的鱼类肖像画和冗长散漫的故事,有正着写、倒着写、横着写的叙述,充斥着注解和附录,内容潦草地记录在散页和干鱼皮上,并用无数不同颜色的墨水书写(正如这本小说一样),令他深深着迷。
然而,正如它意外出现一样,这本书也意外地消失了,在酒吧的桌子上溶解成一滩水。
我们的叙述者悲痛欲绝,感觉自己也将要溶解,于是决定,凭着他零散的笔记和抄录,以及他狂热的记忆,必须重建“《古尔德鱼之书》”。
就框架叙事而言,这个尤其复杂,特别是叙述者在最后一刻竟变成了一条观赏鱼。但到了第38页,当我们被释放到“真正”的故事中时,我们已经知道,从此往后我们读到的一切都不可信;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位狂人之手。
我们的第二位叙述者威廉·布洛·古尔德也是如此。由此,更准确地说,我们是处在好几位狂人的手上。
因为古尔德是一名被判有罪的伪造犯,是19世纪20年代末囚禁在臭名昭著的萨拉岛上的囚犯,被困在麦夸里港的一小片陆地上。这座岛屿是那些已在范迪门之地——最后的流放地——服刑却又再次犯罪的囚犯们的最后归宿;从萨拉岛出发,已无处可去。
对古尔德来说更是如此,他后来因一项莫须有的谋杀罪名而被判有罪,如今正在一个随着潮水每日两次被淹没的“鱼牢”里等待处决。
在弗兰纳根所描绘的流放犯社会中,等级制度既不稳定也难以预测。昔日的囚犯常常变成警官和军官;逃犯们摇身一变成为丛林强盗,然后成群结队回来为他们曾遭受的虐待而实施报复;同盟关系在晋升的第一个迹象出现时便骤然瓦解:看守与囚犯都忍受着极度匮乏和堕落的境况。
在古尔德散漫的叙述中,充斥着极端的暴力以及大量且高频出现的“粪便”。还有疯狂与骚乱,这些都通过指挥官这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他是一个患梅毒的自大狂,其旨在萨拉岛上重现启蒙运动辉煌的疯狂计划,将整个社区推向了内爆的边缘。
指挥官终日戴着黄金面具,他下令修建国家铁路,监督建造伟大的麻将堂,与来访的商人进行不切实际的交换——用整个澳大利亚大陆换一船暹罗女孩——并且,在一个自认为是爱尔兰国王的文书帮助下,为他远在他乡的上司们编造关于社区卓越进展的夸张报道。
对威廉·古尔德来说,这种精神错乱为他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位自学成才的画家曾因偶然结识奥杜邦而获益,他找到了为那条200码长的铁路线绘制坎布里亚郡湖区和非洲草原背景幕布的工作。他还为外科医生伦普里埃画鱼,这位医生试图在分类学这一新兴行业里扬名立万,但他自己的头骨最终——在他被自己的宠物猪活活吃掉之后——被错误分类,并作为土著退化的证据呈堂。
在这个关于怪诞人物及其行状的跌宕起伏的流浪汉小说中,有太多值得品味的东西:如此多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如此多狡黠的反讽和喜剧性的无政府状态。
《古尔德鱼之书》中的许多段落燃烧着故事创作的强烈乐趣,以及由沸腾的创意及其快乐地嬗变为文字所带来的放纵。
但弗兰纳根对写作的喜悦,常常让位于对后现代手法、自作聪明的自我指涉以及缺乏说服力的超验主义的致命迷恋。
当古尔德目睹他自己的书——以及这本书——在大火中燃烧时,人们只能呻吟;这一切我们以前都听过。如果我们读过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我们自然懂这个笑话;如果我们没读过,那笑点何在?
弗兰纳根才华横溢且充满激情,但如果他想将自己的天赋转化为真正卓越的小说,就需要自律。他也需要记住,在每一本书的结尾——即使是像这本如此自觉地进行反传统的书——都会有一位读者。
如今这本书已经引进国内,可以在各大平台买到。
如果,你希望能获赠这本书,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看过的那些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及阅读感受,我们将抽出3位读者,送出这本《古尔德鱼之书》(中文版)。
*注:本活动由新经典文化赞助
编译:蛮蛮
部分来源:卫报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