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
在挚友兼同学李宽博士的邀请下,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向《西村往事——“80后”的村庄记忆》这本书进行致敬,同时也开启本书的序言。
村庄在社会学研究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本书的核心价值并非一种村庄社会学研究的延续或是更新,其更是一种将自我作为研究主体的尝试。这种尝试在进一步强调,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是充满社会学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具身感受来理解世界、理解他者,且这种视角的研究与书写更具有难得的时代价值。
在当前乡村生活发生重大变迁的背景下,村庄研究需要在接续学术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出发。尤其是在学术界少有关注的生活领域的变化,更是值得研究者书写,也值得社会大众记忆。无论是农民的生产方式、生计结构、食物来源,还是节庆活动、社会评价、老人农业、反向社会流动等,都在展示着前后异然、变迁悬殊的时代影像。离家者最生“乡愁”,“老抠”贷款买房,“只存钱不消费者”开始超前消费,“羞于言语者”开始直播带货,婚姻中青年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离婚女性在婚姻市场中依然“抢手”,诸如此类看似前后矛盾的现象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并行出现?这正是时代变化烙印在诸多个体身上的显著体现,这些变化也正是“生活革命”在这个时代的鲜活展现。这些是静悄悄地发生的,甚至就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附近”发生,而这些恰恰是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时代的重要起点,也是解码我们自己世界的入口。
村庄的书写,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交给了村庄外的人,这些研究者更多追求的是经验,是意外和新鲜,而对于跟自己的经验或是认识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则着墨不多。社会学的研究不仅要关注焦点事件和焦点人物的过程与故事,更需要关注作为普通者的社会大众,社会大众所展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行动才呈现了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真正底色。故此,李宽博士倡导更多“内部人”来做村庄研究的书写。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倡导呢?这源于“内部人”的村庄书写与研究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内部人”对生活变迁的细节更有把握,其对生活变迁的历时性感悟更为深刻。只有“内部人”才能觉察或是挖掘出大量“隐藏”的文本,进而才能够更好地回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第二,情感或乡愁是很多研究者开展村庄研究的基本动力,对家乡本身的关切或关注是深化村庄认识的重要基础;而非家乡的村庄研究在缺乏学术动力的情况下,很难在深度与情感上与家乡研究媲美。第三,离开家乡的人,对家乡既陌生又熟悉,这种陌生使得其作为研究者具备“他者”的眼光和敏锐性,这种熟悉则让其作为研究者不需要专门的准备和引荐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家乡”的田野,在内外对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村庄生活及其变迁。
此外,村庄所属的时空结构的差异也带来了村庄类型的多样化。因此,村庄研究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是什么村庄、什么分类标准上的村庄。比如,是南北中国意义上的村庄,还是东西中国意义上的村庄,这有很大的差异;以县城为中心,远郊村、中间村和近郊村的变迁趋势各不相同。在类型学的意义上,我们需要建构村庄的理想类型,每一种理想类型都在自己类属的意义上具有代表性,同时个案村庄的研究也需要考虑特定类型村庄认识的深刻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学理价值。
对于村庄生活的关注或是对于村庄变迁的书写,也要注重动态性和关联性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村庄就处于持续的变动过程当中,无论是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变动,还是人、财、物等流动带来的变动。对于乡村本身的认识也离不开对与村庄相对的城镇的认识。从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关系也在国家战略下呈现典型的阶段性差异。村庄或是村庄生活的变迁在较大程度上正是城乡关系的缩影,更是国家发展阶段变迁的深刻烙印。当然,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仅仅将村庄或是村民生活视为被动的客体。在村庄书写中,我们仍需要看到村庄社会结构、村庄文化、村庄社会主体等对外来影响做出的各种回应,如此,研究者才能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村庄所折射的时代光影,也才能够理解诸多个体所采取的社会行动及其内涵的价值。
本书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副标题——“‘80后’的村庄记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副标题?在我看来,至少有两重含义:其一,作者是“80后”,其作为“内部人”对家乡所开展的研究也主要代表了“80后”一代对村庄的回忆和认识,这是严谨精神所在;其二,作者对于村庄的四至、四时、节日、婚丧、教育以及村庄工商业和县城发展等的描述,与众多“80后”对自己村庄的印象和记忆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是因为,正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区域的村庄才发生了差异悬殊的变迁进程,而之前不同区域的村庄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中国的系统性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与社会改革也以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重要节点,“80后”一代亲身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历程,更切实感受到中国持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他们身上也出现了诸多的一代人的“第一”,比如作为农民家庭的第一代城市定居者、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扩招的第一批受益者等,正是因为“80后”与时代的诸多变革有诸多同步性和契合性,才让这一代人对于村庄和家乡有了更多主动探求和记录的内在动力。
以此为序,实现过往、当前与未来的阶段性统一。
邢成举
2025年(乙巳年)中秋
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李宽 著:《西村往事:80后的村庄记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年。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