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由上海市社联指导、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的“深度学习与中外融通:大型原创双语工具书在当代语境下的功能与价值”座谈会在沪举行。各界专家以今年4月面世的《英汉大词典》(第3版)为样本,共同探讨大型原创双语工具书在当下的核心价值与数字化转型之路。
![]()
由中国英语学⼈独⽴研编的《英汉⼤词典》被视为中国原创英汉类⼯具书的扛鼎之作,是中国重要⼯具书出版的标志性成果之⼀。⾃第1版出版以来,《英汉⼤词典》先后获得⾸届国家图书奖、精神⽂明建设五个⼀⼯程⼊选作品、⾸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项⽬优秀成果奖、中国版权⾦奖等⾄⾼荣誉。 2025年4⽉,《英汉⼤词典》(第3版)正式出版发⾏,在辞书界、学术界、读书界均引起强烈关注,也引发了有关AI时代原创双语词典编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型⼯具书编纂与出 版如何创新以满⾜读者不断迭代的学习需求等话题的热烈讨论。
据悉,相较于前两版,《英汉大词典》(第3版)的修订词条占比高达近30%。为应对当今词典使用的“个性化”需求,编纂处创新性地发起了“读者融入计划”,借助数字化编纂平台,广泛吸纳各界用户参与词条修订,共同梳理英汉对应关系,并增补了大量新词、热词与涵盖90多个百科门类的专业术语。
![]()
“编辑因专业所限,在百科信息的广度上可能存在不足,而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恰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英汉大词典》(第3版)责任编辑朱文慧表示,此次修订得益于广大志愿者的深度参与。比如在高尔夫专项术语中,随着该运动日益普及,他们将过去书面的“洞周草地的边缘”修订为更通用的“果岭”,体现了词典与时代语境的紧密结合。
![]()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词典有意识地增强了中国叙事,大量收录如“敦煌学”、“小不忍则乱大谋”等承载中华文化的词条,致力于成为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桥梁。
![]()
主编朱绩崧指出:“我们从英语世界的研究成果中摘取地道的表达,用以描述中国。这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英语及其背后文化的理解,是本次修订的一大意义所在。”
![]()
面对数字化浪潮,这部大型原创双语工具书也正积极从“一本书”向“一套知识服务”转型。其官方应用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查询功能,正尝试融入高校教育体系,打造为互动学习平台。上海触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该词典数字应用产品经理支星晨介绍,产品已从最初的数据查询,逐步丰富检索功能,并进入高校教育场景。一位学生使用者反馈,词典在帮助理解地道词组和俚语方面尤为实用。
出版业界人士指出,为传统辞书进行数字化赋能,打造符合新一代用户需求的“纸数融合”产品,已成为行业共识。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主任马浩岚强调,在数字化时代,用户产生了立体化的新需求,出版方必须用数字化为传统产品赋能,提供符合国际标准、满足新发展需要的融合产品,为读者的学习“保驾护航”。
![]()
此次《英汉大词典》(第3版)的出版及其在“纸数融合”上的探索,为大型原创双语工具书在当代的“破局”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样本。
看看新闻记者: 张艺宁
编辑: 张艺宁
责编: 师玉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