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寻常烟火里,藏着岁月深情——读《曾是惊鸿照影来》
(文/子墨)
拿到应晓红老师的《曾是惊鸿照影来》,随手翻开几页,就被字里行间的温度打动了。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是平平淡淡地讲述,却把故乡的烟火、人间的温情、读书的感悟一一铺展开来,读来就像听一位老友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亲切又治愈。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是对故乡芝英的深情回望。作者笔下的半面街、南市街、古城小巷,不是冰冷的古迹,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园。那里有“日进千洋”的老字号商铺,有薄如蝉翼的手擀馄饨,有市基上热闹的集市,还有古戏台上咿呀作响的婺剧。作者记得儿时在巷子里狂奔上学的模样,记得奶奶摇着蒲扇的夏夜,记得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这些细碎的日常,被她细细珍藏,化作文字里最暖的乡愁。读着这些文字,仿佛也走进了那个青石板铺路、炊烟袅袅的古镇,感受到了那份独有的安宁与热闹。
![]()
除了故乡的记忆,书中的“温情人间”与“晓红夜读”两部分也格外动人。写母亲的小心翼翼、奶奶的红糖糯米糕、同学间的深厚情谊,每一篇都饱含真情,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在柴米油盐的细节里藏着最纯粹的爱。而读书感悟部分,从宋词到《浮生六记》,从苏轼到陈亮,作者不做深奥的学术解读,只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感悟,把书中的道理与生活的烟火气融合在一起,让人觉得读书从来不是遥远的事,而是能滋养日常的精神食粮。
作者的文字有着难得的通透与自然,就像她笔下的芝英古镇,不刻意张扬,却自有韵味。她擅用“留白”,不用过多笔墨堆砌,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画面、传递出情感。无论是描写古镇的雨、古城的夜,还是记录读书的感悟、生活的点滴,都让人觉得真实又亲切,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合上书页,心里满是暖意。《曾是惊鸿照影来》就像一杯温茶,初尝平淡,回味却有余香。它告诉我们,最动人的故事从来都藏在寻常岁月里,故乡的一砖一瓦、人间的一颦一笑、书中的一言一语,都是生命里最珍贵的馈赠。这样一本满是烟火气与深情的散文集,值得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细细品读。
(子墨,网络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