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好车,扫个码,充电机器人就自己‘跑’过来,充电枪自动下放,插上就能充电。”在成都市青羊区锦里苑小区,居民董先生站在自家电动汽车旁,一边操作手机一边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他所使用的,正是近期在该小区“上岗”的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
老旧小区车主常常面临停车难、充电更难的困境。而这一幕,正是破解成都老旧小区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如何在停车资源紧张、基础设施薄弱的老旧小区实现便捷、安全、经济的充电,成为不少车主和社区头疼的难题。如今,一种全新的充电方式——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正在成都部分老旧小区试点推广,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
困境
固定车位缺失,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遇阻
位于青羊区的锦里苑小区是一个典型的成都老旧院落小区。与许多建成年代较早的小区一样,也面临着“停车难、充电更难”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小区内没有固定车位。草堂路社区居委委员王靖文在采访中提到过去的情况:“网格员在日常的巡查中,发现有飞线充电的情况。”这种从家中私拉电线为车辆充电的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是社区治理中常见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社区曾希望通过安装充电桩来解决,但前期调研发现,这条路走不通。王靖文提到:“供电所表示由于小区不是固定车位,不符合私人充电桩的安装条件。”这一现实,如同一把“锁”,将安全、便捷的充电方式挡在了门外。草堂路社区党委委员黄鹂也强调了这一普遍问题:“老小区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停车难。普通充电桩只能安装在固定车位。对此,居民意见比较大,“如果油车占了充电车位怎么办?”管理上有一定难度。
破局
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上岗”,实现“车到桩来”
面对困局,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青羊供电中心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青羊供电中心草堂供电营业所副所长郑茜元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套系统的工作流程:“小区的电车业主将车停靠在对应车位上之后,扫描上方二维码,输入对应的机器人停靠点,充电桩会自动移动到居民所在的车位上,充电枪自动下放后就可以进行充电。”
这套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移动性与共享性。一个充电机器人可以通过轨道系统服务多个车位,彻底摆脱了“一位一桩”的束缚,完美适配了老旧小区露天公共车位的现状。郑茜元介绍:“目前,我们在锦里苑小区搭建了2个充电点位,覆盖了24个车位,提供了3个充电桩。”这不仅从根源上化解了“油车占位”或“电车充完不走”的管理矛盾,也让充电设施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效率最大化。黄鹂对此评价道:“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这个方案,就比较适合我们院子,第一我们有需求,第二解决了我们的矛盾,第三解决了安全隐患。”
成效
居民充电实惠又方便,未来将持续复制推广
新方案落地近20天,居民的反馈是最直接的检验。社区居民董先生的感受颇具代表性:“第一个主要就是方便,随时可以停回来。移动的充电桩,我停在哪个车位都可以充。就算有其他人占用了充电桩,我也可以先回家该做饭做饭,该带娃带娃,随时可以下来充。以前如果外头找不到充电桩,还要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找,非常麻烦。”
除了便捷,经济性也是居民们津津乐道的一点。董先生算了一笔账:“第二个是实惠,以前在对面古玩城的充电桩充电,贵的时候一块多一度,便宜的时候六毛多,但是小区内这个最便宜的时候才四毛多,非常划算,并且充电速度也很快。”“家门口充电”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创新举措有效消除了社区的安全隐患。黄鹂表示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解决了私拉电线充电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这种便捷、安全的充电体验甚至激发了居民对绿色出行的向往,黄鹂向红星新闻新闻记者说:“不少居民都反馈以后想换电车了。”充电问题的解决,成为了促进社区和谐、推动绿色生活的催化剂。
目前,这一成功模式即将被复制。郑茜元透露:“接下来我们将在青华路27号院同样实施这套方案。”从锦里苑出发,移动共享充电机器人这一创新性的民生解决方案,正带着成都老旧小区居民的“充电自由”向往,驶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李星龙红星新闻记者 胡沛
编辑 严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