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调节、超分子技术,将成驱动美妆研发的新引擎?
作者|沐 沐
责编|Lucky
来源|聚美丽
在百余年诺贝尔奖历程中,作为与美妆行业息息相关的两大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中的多项突破性发现,曾深刻推动化妆品行业的技术演进。
那今年呢?最近揭晓的两项诺奖成果,又能为化妆品行业带来怎样的新可能?
据诺贝尔奖官网披露,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免疫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对“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突破性发现;化学奖则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以下简称:MOF)”开发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
△截自诺贝尔奖官网:左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右为诺贝尔化学奖
具体而言,这两项突破性发现于皮肤健康而言,究竟有何深层意义?落到化妆品研发上,其应用价值与未来前景如何?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落地,其又将面临哪些技术挑战?
聚美丽梳理了此次诺奖成果的科学原理与应用案例,并与多位成分向KOL、专家教授们进行深度交流,希望能尝试剖析今年诺奖科技在美妆领域的潜在价值与应用瓶颈。
![]()
外周免疫耐受,美妆研发的下一潜力赛道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聚焦于外周免疫耐受机制与免疫性T细胞(以下简称:Treg),系统揭示了免疫系统避免攻击自身组织的关键机制。
![]()
众所周知,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而这项关于免疫调控的突破性发现,为我们理解皮肤健康稳态提供了全新的科研视角,且业内人士认为,这有望从免疫平衡层面,为美妆研发开辟出下一个高潜力赛道。
1、免疫刹车系统与皮肤健康的关联
深入来看,外周免疫耐受机制与Treg细胞,对皮肤健康究竟有何意义?
![]()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的是皮肤的免疫调控机制,当皮肤免疫细胞因外界刺激反应过度时,它能启动抑制程序,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让过激的免疫反应快速平息下来,而这对于皮肤维持稳定至关重要。”美妆专业KOL配方师Rex如是解释道。
禾美生物CTO、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副主任李钧翔博士则认为,“在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核心作用的Treg细胞类似于刹车,在一定范围内,机体的免疫反应需要合理的启动和调节,过量了就会启动刹车程序。”
这种免疫平衡机制,与皮肤的多种问题息息相关。李钧翔表示,皮肤本身既是屏障,也是人体一个很大的免疫系统。“现在绝大部分的皮肤问题,比如敏感、屏障,甚至是美白、老化等问题,和皮肤中的免疫系统是密切相关的。”
第十四章创始人梅鹤祥也指出,“这套机制跟皮肤敏感、泛红、过度刺激反应等密切相关,尤其在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过敏性皮肤反应层面,这为化妆品配方的安全性评估与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向。”
此外,李钧翔认为,这种免疫调控机制还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护肤思路,尤其在应对敏感问题时,以往常常倾向于“简单粗暴的抑制敏感”,而今年的诺奖成果则指向了一种更温和的护肤理念,即“更温和的去调节免疫系统,或者平衡免疫系统”,进而引导皮肤回归稳态。
2、Treg细胞在美妆研发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对免疫平衡机制与Treg细胞的深入理解,其在化妆品研发与应用领域的潜在突破口正逐渐清晰。
![]()
首要的应用场景便是敏感肌与屏障修护。配方师Rex指出,敏感肌人群的皮肤免疫状态通常不稳定或过激,若能有效调节Treg细胞,皮肤的稳定性就会变得更好,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也不易出现泛红、瘙痒等问题。
其次,这一发现为“炎症性衰老”提供了全新的干预思路。配方师Rex进一步解释道:“炎性衰老过程中有害免疫因子和细胞因子会过度泛滥,若能基于诺奖机制抑制这些不良因素,长期来看有可能逆转衰老进程,助力皮肤年轻化。”
再者,还可将这套机制与皮肤微生态联系起来。李钧翔就指出,皮肤微生态与免疫系统间存在着持续的“通讯”,未来或可将之前未能讲透的微生态研究,与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关联起来,为微生态护肤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此外,在精准护肤领域,Treg细胞研究同样展现出重要价值。梅鹤祥认为,在应对免疫反应和敏感问题时,这一机制能提升精准护肤的维度,使其变得更加具体化。
不仅如此,梅鹤祥还指出,该机制中涉及的检查点、生物标志物等,可以被用来筛选和验证产品的安全性,乃至开发能够启动免疫检查点、提前预警的活性成分,从而实现“加强布岗布哨”的预防性护肤目标。所以在流行病学调查、成分设计、功效验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神经美容也是这一发现较有潜力的落点。如李钧翔表示,神经美容领域中也有大量免疫细胞参与,可从诺奖揭示的靶点入手开发新原料。
此外,当免疫调节成为热点,今年大火的成分PDRN也被认为可能与今年诺奖机制挂钩。
譬如,复旦大学生理学博士、成分控创始人鲍峰博士就在其公众号上发文指出,PDRN是与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接近的功效成分。“PDRN调控的,主要是先天免疫系统。具体到表皮,主要是角质形成细胞。但在表皮里,以角质形成细胞为核心,调动的是皮肤里所有细胞的活动——其中就包括T细胞,当然包括今年获奖的主角Treg细胞。”
李钧翔也认为PDRN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思路:“从本质上讲,PDRN是一个外源性DNA片段,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在识别过程中,激活的是一种温和的调节作用。围绕今年诺奖的免疫平衡机制,去看PDRN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同时把它和皮肤修复、再生联系起来,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然而,也有部分专家却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配方师Rex向聚美丽明确表示:“PDRN和今年诺奖内容实际上关系没那么大。诺奖的主要内容是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PDRN的研究主要是激活腺苷受体。如果宣传PDRN抗炎、平衡免疫反应这种问题是不大的,直接挂钩诺奖有点奇怪,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行。”
另有不具名业内人士也对此表示质疑:“PDRN是个大分子,且没有特异性,我觉得无法和今年诺奖揭示的免疫调控机制建立关联。”
3、将免疫机制转化为护肤品的关键技术挑战
当下来看,在产业实践中,已有美妆品牌触及免疫调节理念。例如,资生堂从皮肤免疫层面创新抗衰思路,直接激活皮肤自身的免疫监视机制——CD4+细胞毒性T细胞(CD4+CTL)。
这种特殊的记忆T细胞亚群能够精准识别表达HLA-II类分子的衰老细胞,并通过资生堂专研的微生物发酵山茶花精粹激活的CXCL9趋化因子通路,实现对这些衰老细胞的定向清除。目前,资生堂已将这一抗衰理念应用在其红腰子抗老精华中。
![]()
△截自资生堂官网:资生堂红腰子抗老精华
优时颜的拉帕乔提取物也是能够调节皮肤免疫的一个优秀成分。据优时颜创始人杜乐发布的小红书视频显示,2024年优时颜发表在Phytomedicine上关于拉帕乔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的论文,通过单细胞测序的技术,发现拉帕乔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缓解皮肤光老化,提升皮肤免疫力,让皮肤在光损伤的情况下更快得到修复。
![]()
△截自Phytomedicine期刊:优时颜关于拉帕乔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的论文
尽管前景可期,但将外周免疫耐受概念落地到护肤品,仍面临重重关卡。
首先,活性物探索是一大困境。配方师Rex指出,目前市场上鲜有成分被证实能“有效启动整个免疫抑制过程”,即便找到,其“对于免疫的抑制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亦是关键,免疫平衡的“度”至关重要。
其次,评价体系的复杂性是一大难关。李钧翔谈到,这是一个涉及多细胞级联反应的复杂免疫调控网络,在皮肤上建立能够精准刻画这一过程的评价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再者,科学传播的有效落地同样不容忽视。“消费者普遍对免疫、敏感抱有负面认知,如何将免疫平衡的积极意义有效传达给消费者,需要研发与市场人员共同努力去挖掘既科学又易于沟通的切入点。”李钧翔如是说道。
最后,周期漫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投入。梅鹤祥就补充道:“虽然从研发思路上看‘找一个物质去调控某个过程’是清晰的,但开发一个能特异性作用于该通路的新成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产业界长周期且大量的投入。”
尽管将外周免疫耐受机制转化为实际产品面临活性物探索、评价体系、科学传播和研发周期等诸多挑战,但不可否认,这项诺奖发现为美妆研发照亮了一条充满可能性的新路径。
MOF材料,超分子化学下的美妆配方新思路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则聚焦在MOF材料上。MOF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可理解为“分子乐高”,即分子与分子之间可以像拼积木一样进行自由拼装,其本质属于超分子化学范畴。
![]()
△截自诺贝尔奖官网:MOF的结构灵感
“超分子化学是利用分子间非共价作用来组装形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分子聚集体,MOF是超分子概念在材料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杉海创新创始人张嘉恒教授如是解释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超分子领域第三次获得诺贝尔相关奖项,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冠醚等具有分子识别功能超分子体系的研究;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则颁给了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凸显了该领域的巨大潜力。
1、不止活性成分递送,MOF的多元护肤想象
基于独特的“分子乐高”结构,MOF在化妆品领域展现出多元的应用潜力。其中,最被寄予厚望的方向是活性物的精准递送与释放。
![]()
张嘉恒表示,MOF的超高孔隙率和结构可设计性,为化妆品原料和配方带来了全新机遇。其核心价值在于可作为功效成分的智能载体,将活性分子暂时“囚禁”于孔道中,实现稳定保护与控制释放,相当于为娇贵的活性成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储药罐”或“避风港”。
另据张嘉恒介绍,相较于传统脂质体、微球,MOF材料作为载体物质具有如下四大优势:一是“装得下”,拥有极高的载药量和稳定性;二是“放得出”,释放行为可精准调控;三是结构和表面可设计,载体本身亦可具备功效;四是生物相容性,可选用安全元素和配体进行构建。
巢归研究院科学传播负责人、知乎科普博主芒奇金在与聚美丽交流时指出,MOF有可能实现活性成分在接触皮肤后的缓慢释放,从而降低刺激、提升功效。这对于极易氧化失活的化妆品活性成分而言,意义重大。
张嘉恒所在的杉海创新正基于此进行原型研究,例如尝试构建以维C自身为配体的“生物MOF”,或将视黄醇负载于MOF孔道中,以解决其稳定性和长效性问题等。
不止活性成分递送,MOF材料也有望应用于皮肤清洁与控油领域,芒奇金认为,其极高的多孔结构如同活性炭,可以吸附皮肤多余油脂,在泥膜、毛孔护理类产品中潜力可观。
此外,在防晒、皮肤修复等领域,MOF材料也展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有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Zn-Na-PCA-SeO₃金属有机骨架,可在生物学上展现出较强的抗菌、抗氧化和防紫外线活性。
![]()
△图源: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期刊
2、安全、稳定……MOF落地美妆的重重关卡
然而,“任何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都会面临挑战,MOF也不例外。”若将实验室研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护肤品,MOF材料仍需跨越以下几大关键技术难关。
![]()
安全性与合规性是首要红线。张嘉恒与芒奇金指出,许多传统MOF使用的有机配体并非化妆品许可成分,其纳米级颗粒也需接受严格的毒理学评估。对此,杉海创新的应对策略是在设计之初就选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并积极开展第三方安全测试。
稳定性与配方兼容性是另一大难题。如芒奇金就提出MOF材料产业化需要解决稳定性问题;张嘉恒则强调了MOF在化妆品复杂配方环境中保持结构稳定的挑战,需要通过优化形貌、表面处理及配方体系来应对。
生产工艺与成本控制则是产业化无法回避的瓶颈。张嘉恒解释称:MOF制备传统上涉及溶剂热法、长时间结晶等工艺,成本一般较高,且放大生产存在产品一致性挑战。化妆品行业对原料成本敏感,需要简化、可规模化的生产路线。
芒奇金直言:“化妆品行业对原料的产业成本控制是有要求的,如果作为载体的MOF材料比其包裹的活性成分还要贵,从成本考虑,我们化妆品产业是用不了的”,因此开发绿色、可规模化的低成本合成工艺至关重要。
消费认知与产品质感也需要精心引导。张嘉恒谈到,“金属有机框架”之名可能引发安全性质疑,因此在传播上更倾向于使用“超分子载体”等更易接受的表述,同时通过控制粒径和配方技术,确保MOF的添加不会影响产品最终的肤感与外观,实现“无感融入”。
此外,如何更好实现MOF材料与其他活性成分的功效协同,也是行业需深耕的方向。芒奇金表示,“MOF材料作为载体物质,能否与现有的活性物协同以实现更好的功效表达?这有待化妆品产业深耕相关应用研究。”
纵观MOF材料的产业化进程,虽然安全性、稳定性与成本控制等,是其在走向美妆市场的过程中必须跨越的关卡。但其作为“智能载体”在成分递送、清洁控油、防晒等多场景下展现的护肤可能,已为下一代配方技术的演进指明了新的方向。
诺奖光环背后,化妆品科技营销的利与弊
不止今年这两项诺贝尔奖,在过往的一百多年里,诺奖成果在美妆领域已经实现了数不清的应用。
譬如,从自由基与抗氧化,到细胞自噬机制,再到mRNA技术……诺奖科学持续为美妆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每年诺奖公布,总能在美妆行业掀起一阵“蹭热度”的风潮。对此,行业人士观点不一。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在研发层面,诺奖代表着前沿的确定的创新风向。梅鹤祥认为,“诺奖技术是一个风向标”,其背后的思维和方法可借用以开发新成分。李钧翔认为“对于秉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来说,参考诺奖的方向,沿着诺奖思路去拓展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
在市场传播层面,诺奖提供了极高的沟通效率。李钧翔坦言,“对于消费者来说,诺奖的沟通路径是最短的,因为大部分消费者总能听得懂诺奖这个词。”张嘉恒也指出,这能激发消费者兴趣并普及科学知识。
而从弊的方面来看,牵强附会的概念炒作最为人诟病。配方师Rex观察到,“大部分宣传只是和诺奖有点擦边,靠着一点点关系而已”。张嘉恒也警示需警惕“过度营销甚至概念误用”。
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最终会导致消费者信任的透支。另外,配方师Rex指出,诺奖所揭示的基础研究与终端产品“离得还是比较远的”,贸然宣传会“让消费者的信任度下降”。
李钧翔则阐述了短期蹭热点与长期品牌建设的行为,他认为,长期主义品牌会扎实地将先进机理融入产品开发,从而建立真正的品牌力。
以中国化妆品市场为例,近期,华熙生物与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罗尔·格雷德教授达成合作,邀请其出任润百颜荣誉科学顾问;完美日记整合多项诺奖同源科技,发布新一代妆养技术……一系列与诺奖技术相关的布局正密集涌现。
细究来看,这些合作若能真正深入研发层面,无疑将提升品牌科技形象;但若仅停留在背书层面,则难免落入营销窠臼。
当诺奖的光环逐渐褪去,真正留在化妆品史上的不会是一时的营销热点,而是那些以科学为基石,切实解决皮肤问题的新成分、新技术与新理念。
对于行业从业者,尊重科学规律,深耕技术研发,而非浅尝辄止的概念炒作,才能真正将诺奖智慧转化为切实的产品力创新,而这也正是对诺奖精神的最好致敬。
正如梅鹤祥所言:“大家反感的是那些没有任何相关研究、仅仅借助诺奖热度过度宣传的,实际上并不反对用诺贝尔奖的科学态度去提升相关研究的水平,和做任何事情需要的严谨科学态度并不矛盾。”张嘉恒也向产业呼吁:“我们应当善用诺奖技术的关注度来推动行业进步,而不是流于表面。”
最终,市场会检验一切。唯有那些将诺奖的启发,化为一步步扎实研发的美妆品牌,才能在这场科技长跑中,赢得市场的尊重。
视觉设计:筱情
微信排版:水金
![]()
重磅利好!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出手,战略投资国货纯净护肤品牌LAN兰!LAN兰凭5年深耕与分子油萃黑科技脱颖而出。巨头资源加持下,品牌将实现研发、供应链、渠道全面升级,既是外资对中国创新的认可,更是国货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
看完不妨给个爱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