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月来,金哥在自己的社媒上常常刷到一个帖子。
![]()
帖子是旧帖,点赞上万、回复千百,评论里大多是求问手稿作者的人。
可真正吸引我注意的,是他们晒出来的手稿照片。
【向右滑动查看】
![]()
![]()
![]()
![]()
这份手稿乍一看有些潦草,内容零散难以成幅。
既非某位艺术家创作中的线稿,也不是被精心装裱过的大师独幅,更不是有价无市的画集底本。
可待我仔细一看,这些“涂鸦”质量颇为惊人。不论人物造型、色彩线条,还是整体布局、构图技巧,都很是精巧讲究。
![]()
![]()
![]()
![]()
![]()
![]()
精巧到仿佛画画的人,不是在这种街边随便一家文具店、小卖部都能买到的横格笔记本上作画,而是在某张一尺价高的金纸丝绢上挥毫。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这本“涂鸦笔记本”的主人。
他是一位“业余画家”,也是曾被无数连环画爱好者地毯式搜寻,却怎么也找不到真人的隐藏大师——
徐晓平。
![]()
01
几页涂鸦纸,竟然炸出
曾被整个业界寻找的神秘大师?
徐晓平,一位出道了多少年,就神秘了多少年的丹青好手。
![]()
![]()
绝版画册《石头记花絮》中徐晓平作品
cr.小红书@江户小歪
由于这么多年为人过于低调——一无采访,二无资料,三连面世的作品都很少。所以一般人可能都对“徐晓平”这个人及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我若是说出他的代表作,了解连环画的人就一定不会毫无印象。
![]()
![]()
![]()
![]()
![]()
绝版画册《石头记花絮》中徐晓平作品
若要问什么作品,是绝大多数当代知名连环画大师都画过的?那肯定要数四大名著;
而四大名著中,唯有《红楼》,写尽了千红万艳的绝代女子们。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时,便写下这首后世流传极广的自嘲诗。
![]()
![]()
![]()
![]()
![]()
![]()
可偏偏就是这部“满纸荒唐言”,却让无数连坛名家心驰神荡,但凡画过一次便与《红楼》结下毕生不解之缘。
徐晓平也没逃开。
1981年,徐晓平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邀请,特别参与绘制那部堪称连环画经典的“80版《红楼梦》”。
其中最为读者爱不释手的第四册《黛玉葬花》,就是出自他手。
![]()
![]()
![]()
这版《红楼梦》连环画一出,便被时人誉为“连环画中的精品”“经典中的经典”。
一是因为它质量极高。要知道,当时与徐晓平一同受邀绘制此版连环画册的其它十数位画家,几乎都是连环画界名家,如戴敦邦、杨秋宝、赵延平、项惟仁等。
![]()
![]()
二是这版《红楼梦》连环画的商业成绩足够好。当时初版一印,16册中有9册均超百万发行。
而《黛玉葬花》就是其中发行量最高的几册之一,初印便达到了250万册之多,创下记录不说,还被法国FEI出版社翻译至海外发行。
![]()
![]()
当年,不论是同行的连环画家、学者,还是以此为乐的连环画爱好者,对徐晓平版《黛玉葬花》都不约而同地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
![]()
武汉大学才女教授蔡小容,甚至在自己的连环画书《小麦的小人书》中(此书曾被文学届顶级刊物《人民文学》《天涯》主编、北大中文系教授等权威人士极力推荐),专门开篇单独介绍徐晓平和他画的《红楼梦》。
![]()
![]()
cr.小红书@江户小歪
并且在文章一开头,就毫无保留地对他们进行了夸赞:
“上美社的那套《红楼梦》,第四册《黛玉葬花》是他(徐晓平)画的,......我一直最喜欢这第四册,在网络时代才知原来别人也一样,徐晓平画得太特出了。”
(*特出:现代汉语中表示事物或人物超越常规的形容词,其核心语义为“格外突出;特别出众”。)
![]()
02
作品寥寥,名气草草
他凭什么成为《红楼》特邀?
徐晓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便迅速地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能这样快速地大隐隐于市,大约与他始终保持低调与神秘的作风脱不开关系。
![]()
《黛玉葬花》
1945年出生江苏南通海门的徐晓平,自幼喜欢绘画。
——这从他少时考进南京艺术学院附中求学,便能看出一二。
【向右滑动查看】
![]()
![]()
![]()
![]()
尽管徐晓平出身科班,但前文向大家介绍说徐晓平是一位“业余画家”,也没有问题。
因为徐晓平毕业后,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去做一名职业画家,而是进入了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南通供电局工会工作,这一干貌似还直接干到了退休。
![]()
绘画这件事,徐晓平从未将之当作谋生手段,而是仅当作发自内心热衷的爱好。
这种纯粹使他连环画、仕女画乃至草稿涂鸦的笔触,几乎没有什么被规束的匠气,反倒无拘无束、灵气十足。
![]()
徐晓平笔记本涂鸦
要知道徐晓平真正活跃在连坛,也就差不多二十余年。
他在连坛出道时的开刃作,是他26岁那年(1971年)创作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九号公路大捷》,反响还不错。
在此之后的七八十年代,他陆续创作了《春草闯堂》《武松》《江潮烈火》《铁虎》《二探鼓浪洲》《仙桃树》《绣襦记》等佳作。
![]()
![]()
这些作品中,有些实则是他与杨秋宝、施大畏这样画坛地位崇高的大师级画家合作完成的。
然而能同这些技艺早已出了名的大师合作,笔上功夫又怎可能只是“业余”这么简单?
《紫鹃情辞试莽玉》连环画
![]()
![]()
![]()
![]()
《绣襦记》连环画
![]()
![]()
![]()
![]()
![]()
![]()
《春草闯堂》连环画
![]()
![]()
![]()
![]()
不过真正奠定他连环画艺术地位的,还是1981年耗时5个月绘制的《黛玉葬花》。
他受邀绘制这版《红楼梦》连环画这件事,也十分有意思。
![]()
实际在“80版《红楼梦》”里,别的画家至少是从两册起画,画得多的甚至承包了其中四五册。
唯独徐晓平只画了这一册。
要知道当时的徐晓平,创作寥寥,名气远远不如一同创作的戴敦邦、杨秋宝等大师。
![]()
![]()
![]()
![]()
可是他的作品难掩灵气,时任此书编辑的任伯宏对他可谓是赏识至极。
于是,上人美便请他作为特邀来绘制这第四册连环画。
结果,一鸣惊人。
![]()
![]()
![]()
![]()
![]()
绝版画册《石头记花絮》中徐晓平作品
论造诣,连坛公认的“《红楼》二人”当然就是戴敦邦与刘旦宅——这二位也是徐晓平绘画学习的对象。
然而难以超越的珠玉在前,徐晓平却并未一味地模仿或是回避,而是取他们之精华后,参悟出了自己的心法。
![]()
![]()
绝版画册《石头记花絮》中徐晓平作品
在《红楼梦》故事中,“黛玉葬花”是构建林黛玉人物肖像最重要的经典片段之一。
它通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林黛玉“花为肌骨玉为魂”的诗人气质,及其多愁善感的悲剧性格。
![]()
画《红楼》的画家众多,有冰肌媚骨的,有艳而不妖的,有神采飞扬的,有清丽忧郁的。他们似乎都将刻画人物的重心,放在了《红楼梦》能够体现悲剧结局的一面。
却几乎见不到这里面人物青春妙龄、天真可人的一版形象。
![]()
![]()
可就拿林黛玉这个人物来说,入贾府时她年仅十岁;葬花事件时,她也还未成年。青春少艾,豆蔻年华,那时的林黛玉本就是个十四岁的姑娘。
更不必说其它人物。
而徐晓平笔下的《红楼梦》人物,却将这个年纪的男孩女孩该有的感觉,漂亮地表现了出来。
![]()
他描绘的《红楼》人物们,脸颊圆润,表情生动,宜喜宜嗔。
最富特色也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物面部依然保留将将长开又没有完全长开的部分幼态感。
![]()
![]()
![]()
![]()
![]()
![]()
于是这版人物形象一面世,就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
认为这些停留在文字里的人们,终是脱去一些过于成熟的姿态,多了些许当有的可爱。
![]()
![]()
![]()
![]()
其实现在的徐晓平,依然是隐身状态。
前文提到的那本突然走红于网络的笔记本涂鸦,也是他近年在南通的一场关于小人书的活动中,拿出来与观众分享的内容。
![]()
![]()
![]()
![]()
![]()
![]()
![]()
这本笔记本曾被人玩笑开出好几万现金的价格,想从徐晓平手中买走。
自然,被他断然拒绝。
他说这是自己多年以来,对心中想象的美人、蝴蝶、花鸟类、侍女人物等归纳总结之作,都是心血,亦像是“错题本”一样的存在。
![]()
![]()
![]()
![]()
![]()
可他又不仅仅是手稿不卖,连精心创作的大尺幅作品,他同样不卖,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为出售而创作的“商品”。
他真心实意地认为,画画是“平时画着玩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中国书画报》中,一句对他艺术生涯进行的总结:
“徐晓平为自己的意趣找到了一个存放的最佳之处。”
这或许便是所谓的,画三百而思无邪。
参考资料:
1. 《中国书画报》:画家 | 徐晓平:婉丽清幽写仕女
2.连趣网连环画论坛:徐晓平先生的练习本涂鸦
3. 《如东晚报》:巧遇画家徐晓平
4.《小麦的小人书》黎小容 著
-THE END-
“长生殿”系列·艺术明信片(左)版画(右)
盛唐华梦,东方美人
在工笔线条中一起探索中式美学吧!
点进下方超链接购买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