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就送三文鱼,进群返现三十起。这年头,连诈骗都开始卷服务了。
家门把手上突然多了一张精美卡片——“盒马年度贵宾试吃卡”,宣称扫码就能领取价值298元的生鲜礼盒。印刷精良,烫金工艺闪闪发光,甚至连盒马LOGO的比例都分毫不差。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周是“永辉超市感恩回馈”,上个月是“朴朴超市会员福利”。骗子们对各大商超的忠诚度,简直比真顾客还虔诚。
盒马客服最近接到雪片般的咨询电话,只能一遍遍重复:“我们没搞过这种活动,别扫码,是诈骗!” 可惜,总有人觉得,天上掉的馅饼,偏偏能砸中自己。
据说昆明警方最近抓到一伙发放假卡片的嫌疑人,他们半年内获利超百万元。审讯时,骗子坦言,专挑高档小区,住那里的人反而更好骗。
看来,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精明”,在骗子眼里不过是“待宰的肥羊”。下次再看到门把手上的试吃卡,不妨把它直接扔进垃圾桶——这可能是你今天最明智的“投资决策”。
一、诈骗卡片进化史:从粗糙到以假乱真
![]()
如今的诈骗卡片,早已不是当年“重金求子”的粗糙模样。我收集到的几张“盒马试吃卡”,立体浮雕一应俱全,二维码清晰无比,甚至连客服头像都透着专业范儿。
这些骗子深谙消费者心理——人们愿意相信看起来正规的东西。于是他们在细节上下足功夫:盒马的LOGO比例分毫不差,字体颜色与官方如出一辙,活动规则写得有模有样。
昆明西山区某小区的张女士就是受害者之一。卡片太真了,就插在门把手上,以至于她还以为是物业放的。扫码后,对方自称“盒马客服”,要求下载某APP登记信息,承诺审核通过即发货。
刚开始返了30元红包,后来要做连单任务,她投了5000元后,对方就说系统故障,需要再转15000元解冻。这么明显的骗局,张女士居然信了。
此类骗局在全国多地上演。诈骗团队俨然形成了产业链。有专门设计卡片的,有搭建假客服系统的,有话术培训的,还有洗钱渠道。一张成本不到2元的卡片,可能骗来数万元。
最讽刺的是,这些骗子比真商家更“关心”客户。真盒马不会天天给你送卡片,但骗子会——他们定期“巡楼”,确保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贵宾待遇”。
二、骗术解剖:从试吃到刷单的完美陷阱
![]()
骗子的套路,其实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剧。第一步总是用“免费”降低你的戒备心。试吃卡、洗衣液、抽纸,这些小恩小惠让很多人觉得:“扫个码而已,又没什么损失”。
但损失从扫码那一刻就开始了。你的手机号、微信信息瞬间被获取,骗子据此判断你的“价值”——年轻人可能更适合刷单,老年人可能更适合保健品诈骗。
第二步是建立“正规”流程。假客服会发来工作证、营业执照(都是PS的),让你填写详细收货地址。这个过程旨在强化信任感:“看,我们多正规”。
昆明警方公布的一个案例中,骗子甚至模仿盒马官方发送了验证码短信,界面与正规银行短信无异。事主王先生说:“连短信都这么真,我怎么可能不信?”
第三步是放长线钓大鱼。初期小额返现是标准操作,很多人就是被这几十块钱带进了坑。“既然前面都返现了,后面应该也没问题”——这种心理让不少人越陷越深。
最后一步就是收网。此时骗子会以“系统故障”“需要连单”“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要求大额转账。等受害者醒悟,对方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意思的是,这些骗子的话术都在与时俱进。去年流行“刷单返现”,今年主打“助力乡村振兴”;去年说“商家推广”,今年说“政府补贴”。骗术在迭代,但贪婪的人性始终没变。
三、为什么明知是骗局,还有人上当?
![]()
“万一是真的呢?”骗子精准拿捏了人性的软肋,盒马平时活动繁多,普通人怎么知道会不会真有这种好事。试一试吧……
这种“万一心理”是骗子最好的盟友。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懒得核实每一个信息真伪,更愿意相信“试试无妨”。
另一个原因是骗子的“精准投放”。他们专挑中高档小区,这些地方的居民消费能力强,对盒马等新零售品牌接受度高。住在昆明西山区的赵女士坦言:“我们小区确实有不少盒马用户,所以看到卡片时第一反应是可信。”
现代人的“孤独感”也在帮骗子的忙。一位退休老人明知可能是骗局,但还是加了群。理由是:群里很热闹,客服天天嘘寒问暖,比真客服热情多了。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人在被骗过程中已经发现疑点,却选择自我欺骗。对方说转账才能提现时,当事人怀疑过,但想着之前投的钱不能打水漂,就继续转了。这种“沉没成本效应”,让很多人一步错步步错。
四、官方活动VS诈骗: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
真盒马的活动是什么样的?官方试吃活动通常需要报名、写申请理由、提交测评报告,中奖后以优惠券形式发放——整个过程繁琐得让人想放弃。
而诈骗活动简单粗暴:扫码就送,下载就返。骗子比正规商家更懂得“用户体验”。
盒马客服介绍,正规活动有三个特点:一不索要银行卡密码,二不要求下载第三方APP,三不会主动上门投放卡片。盒马官方的活动都在APP内进行,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开展线下发卡活动。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正规商家做不到骗子那样的“贴心服务”?
答案很简单:成本。骗子可以承诺任何不切实际的好处,因为他们根本没打算兑现。而正规企业需要考量投入产出比,不可能给每个用户送298元礼盒。
这种不对称让防骗宣传格外困难。你苦口婆心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骗子却在大喊“扫码就送免费午餐”。在诱惑面前,理性往往不堪一击。
五、防骗指南:如何不被当成“VIP韭菜”
![]()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卡片,警方反诈总结了一套“防韭菜指南”:
第一,建立“二维码过敏症”。对一切非官方渠道的二维码保持警惕,尤其是那些突然出现在门把手、车窗上的精美卡片。
第二,活用搜索引擎。遇到“好事”,先搜“品牌名+诈骗”。盒马试吃卡骗局早在各大平台被曝光,一搜便知。
第三,验证官方渠道。下载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电话(盒马是9510217)核实。真活动一定能在官方平台找到。
第四,牢记“要钱免谈”。任何需要先付钱的活动都是骗局,无论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
昆明警方给出的建议更直接:“门把手上的‘福利’,百分之百是陷阱。”他们近期在多个小区张贴了警示通知,提醒居民警惕此类骗局。
当然,最根本的防骗技巧是:戒掉贪小便宜的心理。当你不再期待天上掉馅饼时,骗子自然就找不到你的软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