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
通讯员 李梦婷 谢道楷
电话里传来的“孙子”哭声,让三位老人相继陷入慌乱,被骗6万元。11月17日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审结一起利用AI拟声技术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案件。
![]()
庭审现场
2025年4月,被害人丁婆婆接到家中座机来电,电话那端是“孙子”熟悉的声音,正哭诉他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并失手伤人,需赔偿4万元“私了”,对方家长将上门取现。深信不疑的丁婆婆当即筹集2万元现金,交予前来取款的吴某。为加固信任,吴某在取款过程中再次接通“孙子”电话,让老人亲耳确认。直到事后与孙子交流,骗局才被揭穿。
同一天,类似的剧情在另外两位老人身上重演。刘爹爹因“孙子打伤同学”、钟婆婆被“到公安机关赎人”的话术分别被骗走2万元。当天,被告人吴某在“上线”遥控下,辗转五地收取三笔赃款,共计6万元。
法院审理发现,本案骗术使用的AI拟声能高度还原人声音色,并实现实时对话交互,老年人对现代AI技术较为陌生,难以识破电话另一端的声音系伪造,成为诈骗得逞的关键。
更深层的操纵,源于对老年人心理的精准拿捏。一方面,骗子利用老人疼爱孙子的心理,制造“紧急救场”的焦虑感,让老人没有充分时间核实事件真实性。同时,骗子以“缝了12针”等细节增强真实感,虚构“派出所领导父亲”“刑事案底”等增强恐惧感,并以“不能告诉别人”阻断核实渠道,致使老人在慌乱中受骗。
![]()
宣判
到案后,吴某退赔了三位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法院依法判处吴某有期徒刑二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
法官提醒,随着仿声、换脸等AI技术的迭代与滥用,诈骗手段仍在不断升级。公众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保持警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防护。在接到涉及索要钱款的陌生电话时,必须通过多重渠道联系本人或与家人沟通核实,切勿陷入对方营造的紧急氛围。子女也应当积极帮助老人了解新生事物,提升信息辨识能力,建立基本的防范认知。唯有让防范意识跑赢诈骗升级,才能守护好每一份不被辜负的亲情。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