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先后整理了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和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的山东乡试举人名录,并对其中的胶东籍(登州、莱州二府)人物情况做了简要介绍。本文要整理的则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名录中的相应情况。
与举人考试(乡试)相比,进士考试的流程更显复杂,会试之后还要进行殿试,才最终确定一二三甲排名。
在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殿试当中,来自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赵秉忠一举夺魁,成为荣耀无比的状元。其当年的状元卷传于后世,被视为极为珍贵的文物。
![]()
包括赵秉忠在内,山东当科共考取了二十八位进士,其中济南府十一人,分别是:车从衡(淄川人),韩浚(淄川人),耿鸣雷(新城人),李思恭(长清人),宋鸿儒(德州人),吴闻诗(历城人),马性淳(阳信人),杜诗(滨州人),亓诗教(莱芜人),吴暐(莱芜人),张光裕(临邑人)。
兖州府六人,分别是:孟三迁(定陶人),全良范(沂州人),路周道(汶上人),王士祯(清代《山东通志》写作王士徵,泗水人),吴允中(曹州人),胥洪诰(阳谷人)。
东昌府两人,分别是:钱允燦(冠县人),胡士标(冠县人)。
青州府五人,分别是:赵秉忠(状元,益都人),张文炫(安丘人),刘之沂(博兴人),顾颐(博兴人),邱云肇(诸城人)。
莱州府二人,分别是:官箴(平度州人),许舜民(潍县人)。
登州府二人,分别是徐九鸿(黄县人),高出(莱阳人)。
由上可见,当科进士中,来自登州莱州二府共四人,占山东全省的比例较低。这多少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胶东在古代长期偏处海隅的实际地位。不过,从万历末期开始,延至天启、崇祯,随着莱阳、掖县等科举大县的崛起,胶东(登莱二府)的进士人数逐渐有所提升,至清代中后期,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等到 沿海开埠,山东经济重心自西向东转移,近现代以来,胶东已成全省教育高地。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处就不详细展开。
言归正传,金榜题名之后,上述登莱籍四位进士都踏入仕途。其中,平度的官箴曾任广西梧州府知府(正四品,明清时期平度官氏家族出过不少科举人物),潍县的许舜民官至兵部主事(正六品),黄县的徐九鸿曾任江西饶州府推官(正七品),莱阳的高出曾任按察使司按察使(正三品)。
就官职品级而言,莱阳的高出(字孩之)在四人当中最为突出。他历任曲周、卢氏两县知县及户部主事、郎中、江南布政使司参议、山西按察使、辽阳监军道,又左迁为按察副使、广宁监军道。后来,辽东战事失利,高出受到牵连,最终死在狱中。
按照明代时的行政区划,高出的籍贯为莱阳县徽村。等到清雍正年间海阳建县后,徽村成为海阳辖区。因此,莱阳、海阳两地史料对于高出的事迹均有记载。徽村如今属海阳市留格庄街道管辖,分为民生、建平、常胜三个行政村。该村是胶东有名的胶姓聚居地之一,村里保留有高氏家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