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城一夜“速冻”。上海已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冷空气影响,本市自今日起气温明显下降,并伴随大风,体感将更为寒冷。
当前,全国已进入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来自国家疾控局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总体流感活动属于上升阶段,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2%,预计今年流感高峰可能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
冷暖交替之下,各类病原体传播风险加剧。记者今天从沪上多家儿科医院获悉,近期因高热、咳嗽前来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相比之下,沪上综合性医院成人门急诊量目前暂未出现大幅波动,但医生提醒,疾病的传播与发病存在一定滞后性,随着寒潮影响的持续及人群室内聚集增多,感染风险不容忽视。
医生建议,日常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因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市民应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日常防护,如出现持续高热、气促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呼吸科门诊量上升,有医院延长夜门诊
“孩子前天还好好在上学,昨天突然发烧了,赶紧带着她来看病,医生说感染了甲流。”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家长带着4岁的棋棋来看病。只见棋棋红着小脸,额头上贴着冰宝贴,乖巧地躺在妈妈怀中。
类似病例近期明显增多。近来,上海市儿童医院监测显示,甲型流感中的H3N2及H1N1亚型活动水平显著增强。不少患儿感染后体温迅速升至39℃至40℃,且反复不退。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班级里请假的同学近日也开始增多,一些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出现流涕、咳嗽甚至喘息症状。
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鲲介绍,当前正值多种呼吸道病原体交替传播的时期,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易引发高烧、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此外,气温骤降也易诱发哮喘、过敏性咳嗽等,部分孩子可能在夜间或凌晨出现干咳,一跑就咳、遇到冷空气或过敏原就咳喘加重。
秋冬“病毒全家桶”已上线,为应对就诊高峰,上海市儿童医院今年全面优化了呼吸道疾病诊疗流程。据呼吸科主任董晓艳介绍,预检分诊护士可为发热、咳嗽患儿进行甲流、乙流抗原快速检测,及早明确病原。
“确诊甲流后,医生会评估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董晓艳强调,快速检测对把握治疗窗口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为缓解夜间就诊压力,上海市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呼吸科夜门诊已延长至晚上8点半,尽力保障患儿及时有序就医。
判断病情是关键,切忌滥用抗生素
气温“跳水”,除了儿童,不少成年人也开始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感冒症状。面对来势汹汹的秋冬病原体,如何判断自己是该在家静养还是立刻就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刘洋给出了一份较实用的“家庭指南”。
“当发现自己出现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立即休息并自我隔离。休息能为人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提供能量,隔离则能避免传染给他人,尤其是在办公室、学校等集体环境。”刘洋同时建议,患者多喝温水,这有助于稀释分泌物,缓解咽部不适并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也可以饮用一些柠檬水或淡盐水来舒缓喉咙。
如果伴有发热但体温在38.5℃以下,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用温水擦拭身体。市面上的一些非处方中成药,如针对风寒或风热感冒的冲剂,可以在药师指导下酌情使用。但切忌盲目自行滥用抗生素。
“如果体温超过39℃或发热超过3天,且伴有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刘洋提醒,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病的群体,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迅速,因此一旦感染,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免延误治疗。“小病要会养,大病要会防,及时判断病情轻重是关键。”
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市民也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为自己再添一道防护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