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三年秋,73 岁的司马懿在洛阳病逝。这位熬死曹魏三代帝王的权臣,留下了四位夫人与九个儿子。
司马家的权力棋局,自此交由诸子续写。世人都说龙生九子各不同,可司马懿的儿子们,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长子司马师:刀尖上的奠基人
司马师是张春华所生长子,从小便被司马懿当作继承人培养。《晋书》载其 “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装病蛰伏,司马师已暗中豢养三千死士。政变当日,司马懿见儿子调度有方,不禁感叹 “此子竟可也”。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身份独揽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他制定选官法规,整顿纲纪,朝堂为之一肃。
![]()
魏帝曹芳不甘心做傀儡,与李丰等人密谋除他。事情败露后,司马师果断杀参与者,逼郭太后废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毌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反叛,司马师亲率大军平乱。激战中,他早年眼生的黑瘤破裂,血流不止仍强忍指挥。
回师途中,司马师在许昌病逝,年仅 48 岁。西晋建立后,他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这位铁血权臣,用生命为司马家铺就了夺权之路。
次子司马昭:路人皆知的野心
司马昭是司马师的同母弟,比兄长更外向果断。高平陵之变中,他奉命控制洛阳城,立下首功。
司马师去世时无子,司马昭顺理成章接过权力。他任大将军期间,继续巩固司马家的统治,威势比兄长更盛。
魏帝曹髦忍无可忍,率宫人讨伐司马昭,却被其部下成济所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的俗语,就此流传千年。
杀帝之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傀儡,转而全力伐蜀。他派钟会、邓艾分兵出击,最终灭亡蜀汉,进位晋王。
就在离帝位一步之遥时,司马昭于 265 年病逝,享年 54 岁。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文帝,庙号太祖。他的野心,最终由儿子实现。
三子司马干:佯狂的长寿者
司马干与司马师、司马昭同母,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曹魏时他封安阳亭侯,西晋建立后受封平原王。
他历任抚军中郎将、光禄大夫等职,却从不好争权夺势。更奇特的是,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常做荒谬之举。
《晋书》记载,司马干的姬妾去世,他竟不让下葬,逢时祭奠后再将棺木放回原处。旁人觉得怪异,他却泰然处之。
![]()
八王之乱时,诸王争战不休,司马干却置身事外。或许正是这份 “佯狂”,让他得以善终。311 年,他以 80 岁高龄去世,是兄弟中最长寿的。
有人说他是真疯,也有人说他是以疯避祸。在司马家的权力漩涡中,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四子司马亮:八王之乱的祭品
司马亮是伏夫人所生长子,西晋建立后先封扶风王,后改封汝南王。他历任镇南大将军、太尉等要职,手握重兵。
290 年,晋武帝病重,本想托孤于司马亮,却被杨骏阻挠。杨骏被杀后,司马亮入朝任太宰,与卫瓘共掌朝政。
掌权后,他大肆封官收买人心,反而失去朝野信任。楚王司马玮早就觊觎权力,趁机矫诏率军讨伐他。
司马亮被乱兵围困时,还大喊 “我是大司马”,却仍被斩杀。尸体被扔在北门墙下,面容损毁得无法辨认。
作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司马亮没有兄长的谋略,却妄图掌控大权,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祭品。
五子司马伷:乱世中的守城者
司马伷是伏夫人次子,少有才气,曹魏时就历任宁朔将军、征虏将军等职。西晋建立后,他改封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
晋灭吴之战中,司马伷率军出涂中,兵锋直指建业。孙皓投降时,特意将玉玺交给司马伷,可见其威望。
战后,他因功拜大将军,增邑三千户。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反而严于律己,深得晋武帝信任。
司马伷还著有《周官宁朔新书》八卷,可惜今已亡佚。283 年,他病逝,享年 57 岁,谥号 “武”,世称 “琅邪武王”。
他的孙子司马睿后来开创东晋,延续了司马家的统治。司马伷虽未争权,却为家族留下了重要血脉。
六子司马京:早逝的清惠侯
司马京是伏夫人第三子,在兄弟中最为低调。他早年被封为清惠亭侯,却英年早逝,年仅 24 岁,没能等到西晋建立。
史书对他的记载极少,只留下姓名与爵位。有人猜测,他或许也有才华,只是早夭掩盖了光芒。
在司马家轰轰烈烈的权力斗争中,司马京的早逝成了一抹淡淡的影子。但即便如此,他的爵位也彰显了家族的地位。
相较于其他兄弟的波澜壮阔,司马京的一生平静却短暂。这或许是不幸,也可能是躲过了日后的血雨腥风。
七子司马骏:关中的仁政王
司马骏是伏夫人第四子,早年以聪慧闻名。西晋建立后,他受封扶风王,任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
当时关中民族众多,矛盾尖锐。司马骏施政仁义,安抚百姓,更维护民族团结,深受各族爱戴。
秃发树机能发动叛乱时,司马骏派文鸯率军平叛,收降二十万部族,稳定了西部边境。他也因功加拜骠骑将军。
![]()
《晋书》评价他 “忠笃有智略”,是司马家少有的仁政者。286 年,司马骏去世,享年 54 岁,谥号 “武”,世称 “扶风武王”。
在一众争权夺利的兄弟中,司马骏以政绩赢得了后人尊重。
八子司马肜:见风使舵的权臣
司马肜是张夫人所生之子,西晋建立后受封梁王。他历任平东将军、征西大将军等职,却没什么真才实学。
赵王司马伦专政时,司马肜立刻依附,得以加官进爵。司马伦篡位称帝后,他更是被拜为太宰、丞相。
可当齐王司马冏等起兵讨伐司马伦时,司马肜见风使舵,率先上表弹劾司马伦。司马伦兵败被杀后,他反而安然无恙。
这种投机行为让他饱受非议,却也保全了性命。302 年,司马肜病逝,得以善终。
在权力的游戏中,司马肜虽无大才,却靠着圆滑的处世之道活到了最后。
九子司马伦:篡位的傀儡皇帝
司马伦是柏夫人之子,在兄弟中一直不受重视。西晋建立后,他被封为赵王,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
可他赏罚不明,引发羌族、氐族反叛,被召回京师。回朝后,他靠谄媚贾后获得信任,暗中积蓄力量。
300 年,司马伦联合司马肜等人发动政变,废杀贾后,自封相国。他滥封官员数千人,留下 “狗尾续貂” 的典故。
301 年,司马伦逼晋惠帝退位,自立为帝。可他登基仅三个月,就被齐王司马冏等击败。
惠帝复位后,下诏赐他饮金屑酒自尽,三个儿子也一同被杀。这位野心家,最终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
结语:权力棋局中的众生相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结局。
司马师、司马昭奠定基业,司马伦妄图篡位,司马亮沦为祭品,司马骏施行仁政,司马肜见风使舵,司马干佯狂避祸,司马伷传承血脉,司马京早逝无名。
他们或铁血,或贪婪,或圆滑,或仁厚,却没一个甘于平庸。在魏晋交替的乱世中,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家族的权力棋局。
司马家最终篡魏建晋,可八王之乱的祸根也由这些儿子埋下。这一家 “没有省油的灯”,终究在权力的漩涡中书写了时代的悲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