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确家教理念·普及科学养育知识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体育运动已从单纯的强身健体方式,发展成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运动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心理素质方面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交技能和抗挫折能力,这些素质正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体育运动中的活力密码
学业的竞争、人际的复杂、成长的困惑,都可能成为孩子心中的重负。运动时,身体分泌的“内啡肽”能有效驱散阴霾,带来愉悦与平静。一场奔跑、一阵跳跃,往往能让孩子迅速从紧张或沮丧中抽离,重获情绪的主导权。
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业中即刻找到成就感,但运动场却提供了多元的展示舞台。跑步时的风驰电掣、跳绳时的灵巧节奏、球类中的默契配合,都能让孩子发现“我能行”的闪光点。这份源于运动的自信,会悄然渗透至学习与生活,激发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
赛场的胜负、技能的瓶颈,是每个运动者必经的历练。正是在一次次“跌倒”与“爬起”中,孩子学会了平和接纳失败,理解了坚持的意义。从接不住球到流畅对打,从跳远不及格到轻松达标,这种通过努力实现的跨越,比任何空洞说教都更能铸就坚韧的品格。
团队运动尤其能让孩子在协作中学会沟通、尊重与担当。篮球场上的传切配合、足球队里的战术执行,无不要求孩子们彼此倾听、相互信任。这些经历能有效提升其社交能力,构建支持性的朋辈关系,而良好的人际网络正是心理健康的缓冲垫。
培养运动习惯,贵在因材施教与持之以恒。选择运动项目,不必追求“最好”,而应找寻“最适合”——依据孩子的年龄、兴趣与性格,从低年级的趣味游戏到高年级的技能型、团队型运动,关键是让运动成为乐趣而非负担。当孩子兴趣减退时,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尊重其选择,提供多样体验;以身作则,将运动融入亲子时光;不吝肯定,用积极反馈点燃动力。将运动固化为生活节律,设定循序渐进的可行目标,方能内化为终身习惯。
专家介绍
明晚(11月18日)19:35,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宣讲团专家,潍坊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潍坊市坊子区崇文初级中学教师李金娥将在分享中结合具体案例,为家长们提供实用建议,帮助孩子在运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
课程收看指南
1.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养教有方App
2. 点击首页瓷片区【同一堂课】直接进入本期课程(19:35准时更新)
智慧家长课前测试
在生活中您会陪伴孩子一起运动吗?作为智慧家长您又有哪些巧妙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呢?
可以通过本文下方评论区或登录养教有方App在本节课程《同一堂课|体育运动——孩子心理健康的“活力密码” 》评论区下分享您的家教故事或留下您的相关困惑。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欢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sdetvnm@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