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网)
转自:安徽网
数九寒天,温情不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长丰县岗集镇张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岗集镇社工站走进长丰县育才路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九九消寒,温情相伴”传统节气公益课堂。
![]()
溯源“消寒”:生动讲述民俗文化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娓娓道来“九九消寒节”的渊源。老师介绍,从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古人为了排遣冬日的寂寥,智慧地创造了“九九消寒图”来计时、记事、期盼暖春,体现了中国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大家都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谚语,那有谁知道‘五九六九’之后是什么呢?”在知识抢答环节,老师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知道!是‘沿河看柳’!”一位小朋友抢答成功,赢得了一份精美的小礼品。通过紧张刺激的互动,深奥的节气知识化为了生动的记忆,牢牢刻在了大家心中。
笔绘“春信”:共创“九九消寒图”
志愿者为每位孩子分发了一张画有素雅梅枝的画纸。老师讲解道,传统的消寒图有九字双钩描红法,也有画梅花之法,即一枝梅花共九朵,每朵梅花有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从冬至起,每天染红一瓣,待全部染红,便是“九尽春深”,春暖花开之时。
在温馨的氛围中,孩子们用画笔蘸取红色的颜料,小心翼翼地为自己“梅花图”上的第一片花瓣点上颜色。一笔一画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亲身体验,更是一份对春天的美好期许与承诺。
公益“先行”:文化传承浸润童心
张庙社区负责人表示,本次“九九消寒节”公益课堂是社区“传统节气进课堂”系列活动的又一成功实践。截至目前,张庙社区“传统节气进课堂”系列活动已开展十余次,覆盖青少年超400人次,活动不仅拉近了邻里关系,营造了和谐温暖的社区氛围,更重要的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未来,该镇将继续挖掘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将其与公益服务相结合,打造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品牌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居民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程慧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