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多少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房产税这只“靴子”,终于要落下来了。
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在11月14日举行的第十六届财新峰会上说,房产税是最适合做地方税的税种,当地的公共服务越好,房地产税越上升。而且实际上全国人大立法已经完成,一些难点问题也基本解决了。但尚未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需提交国务院试点。这意味着立法层面的准备已就绪,但全面开征还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关于具体的时间表,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最终公告,但综合各方媒体报道,可能会遵循以下的推进路径:
2025年至2027年:预计为试点优化阶段。可能会在已有上海、重庆试点的基础上,新增例如杭州、南京等城市进行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
2028年至2029年:目标是完成相关的立法工作。
2030年后: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时间点主要是基于媒体报道的预测,具体的实施时间会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情况。
虽然具体的全国性征收方案尚未公布,但根据试点经验和专家分析,预计会包含以下要点:
免征政策:大概率会设置人均免征面积例如每人40-60平方米,以确保基本居住需求不受影响。这意味着对于仅有一套自住房的普通家庭,很可能无需缴税或税负很低。
![]()
税率水平:预计税率区间可能在0.5%至1.2% 之间,并可能采用阶梯税率,即房屋价值越高或持有套数越多,税率可能相应提高。
征收基础:很可能会按照房屋的评估价值而非原始购买价作为税基,评估价可能会是市场价的一定比例。
房产税的出台,标志着房地产持有成本的增加,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促进市场回归理性。通过增加多套房的持有成本,将有效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促使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
二是导致房价分化。市场可能出现分化,核心城市由于需求旺盛,房价可能保持相对稳健;而部分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出、供应过剩,加上持有成本增加,房价可能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三是推动租赁市场发展。空置房产的持有成本上升,可能会促使更多房源进入租赁市场,从而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
对普通人来说,房产税的影响会因家庭资产状况而异。仅有一套自住房的刚需家庭影响非常小,因为政策设计会重点保护基本居住需求,首套房或人均面积在一定标准下基本无需担心。多套房持有者将面临最大挑战,持有成本将显著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租金回报率不高的房产,可能需要考虑优化资产配置,例如出售非核心或增值潜力有限的房产。对租房者而言短期可能承压,因为房东可能会尝试将增加的税负通过提高租金转移给租客。但长期看,租赁房源增加可能缓解租金上涨压力。
![]()
对于年轻人与无房家庭来说可能迎来利好,因为房价的稳定甚至回调,以及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增加(房产税收入可能部分用于支持保障房建设),将为这些群体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
面对即将到来的房产税,普通人可以未雨绸缪,检查家庭名下房产的数量、面积、地段和贷款情况,评估持有多套房的潜在税负成本;对于多套房持有者,可以考虑整合资产,保留地段好、品质优、有保值增值潜力的核心资产,处置一些非核心或潜力不足的房产;及时了解官方发布的关于免征政策、税率、执行时间等具体信息,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总的来说,房产税立法已经完成,全面开征只是时间问题。它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引导房子回归“住”的属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