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文旅中国)
11月17日,第22届中国(大朗)毛织产品交易会(简称“织交会”)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世界毛织之都”大朗镇开幕。本届展会以“时尚潮·东莞造”为主题,搭建了“1主会场+6分会场+7飞地展馆”的跨区域联动矩阵,充分展示了大朗毛织产业成果,为行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助力大朗毛织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踏入毛织贸易中心主会场,约2000家参展商携300个展位齐聚,机械、服装、纱线、综合配套四大展示区各展风采。先进设备、时尚服装、多样纱线吸引着如潮客流,客商穿梭其中,尽显纺织产业蓬勃生机。
![]()
在开幕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东莞大朗)毛纺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授牌,不仅彰显了大朗毛织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更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力支撑。“大朗优选”新品发布会上,一件件设计新颖、品质卓越的毛织新品,让与会者领略到了大朗毛织产业的创新魅力与时尚风采。
大朗镇党委书记董铁介绍,织交会历经20多年,从最初的地方性展会,成长为国际性贸易平台,是推动中国毛织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本届展会亮点纷呈,在对外开放上,全国唯一的国家毛纺技贸基地在大朗成熟运作,为企业出海护航;在科技赋能方面,建立“大朗优选2.0”中央直播间体系,助企业融入双循环;在文化传承中,推动第十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落地大朗,推出新品发布秀,还创新设立非遗、宠物时装秀,开拓“它经济”。
![]()
东莞市副市长李辉表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朗以独特的产业优势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重大改变,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行业标杆,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过700亿元,不断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东莞市制定了纺织行业全面升级的工作方案,多维度支持毛织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希望大朗以织交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毛织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为东莞打造制造美学之城、城市产业名片,为中国纺织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表示,大朗毛织产业经过四十余载深耕,构建了从纱线到品牌的完整闭环,年研发新品纱线3000多组,全球毛衣产量的1/5产自大朗,数智转型后2小时可极速出衣,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720亿元,还赢得2026年国际毛纺大会承办权。本届织交会集趋势发布、商贸对接、创新展示于一体,是大朗毛织实力的集中呈现,期望大朗发扬拼搏精神,强创新,攻关关键技术、探索新模式;塑品牌,活化非遗资源,讲好毛衣文化故事;促循环,深化区域协作,融入全球价值链,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全球引领力。
![]()
开幕式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大朗镇政府共同签订了《第十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落址协议》,正式确定双方将于2026年6月联合举办第十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会址落地大朗。根据协议,双方将以第十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落地大朗为重要契机,系统探索“纺织非遗+毛织产业”的双向赋能创新路径。通过这一国家级平台的落地效应,推动纺织非遗的文化基因与大朗积淀四十余年的毛织传统技艺深度叠加、有机融合,让非遗技艺为毛织生产注入手工温度与文化底蕴。
本届织交会深度融入非遗元素。11月16日,大朗中心公园举行的“织造·潮非遗”少儿“毛织+非遗”实景秀既展现了羊毛衫的质感,又诠释了流行与经典,为非遗传承开辟新路径。还结合“东莞人才之夜”举办了高层次人才圆桌派对,国家级、省级纺织非遗传承人,与毛织企业主理人等围绕“非遗与毛织产业融合”主题各抒己见,为非遗与毛织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
开幕式当天还举行了“织造·潮非遗”少儿非遗大秀,大朗毛织与毛南族非遗服饰携手,将毛南花竹帽非遗编织、岭南民间工艺等精妙技艺一一展现,让千年非遗瑰宝重焕生机,尽显大朗传统与潮流交融的独特魅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莫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