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坊沟石灰石、页岩土——安字号也有宝(下)
贺 英
尽管时代变迁,但安字号至今还没有发现“惊天动地”的矿产,可是乡里人说:“安字号也有宝”。
![]()
![]()
![]()
安字号乡皮坊沟村距县城3.5公里。村南有一座山,海拔1千米,这座山东西长2千米,南北长5百米,厚度5百米。此山石灰石储量约5亿立方米,矿石含碳酸钙48—50%,是烧水泥、白灰、炼铁的商品质矿物。
皮坊沟交通十分方便,简易公路直达县水泥厂、白灰厂、永红炼铁厂,可是多少年来,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1995年,乡党委、政府为了扶持皮坊沟村农民尽快富起来,专门进行了研究,以“如何开采石灰石”为题进行了讨论。会后派周绍兴、高国际两名乡干部专门抓开采石灰石工作。乡政府还投资12000 元购置了一台空压凿眼机,并供应开山炸药。
皮坊沟村民以户办、联户办的形式投入开采石灰石。这年供县水泥厂石灰石1万吨,产值9万元,利润4万元,上缴利税3千元。
1996年以12人组成两个采矿队进行开采。1辆东风车、7辆四轮车组成运输队,运往县水泥厂、土左旗等地。今年预计产石灰石 5万吨,产值45万元,利润12万元,上缴利税1万5千元。
现在有6个场地,根据采石量看是几代人取之不尽的矿石资源。
一向被人们嫌弃的页岩土(俗名红胶泥),今天得到重视了。以它为主制作的砖,抗压、抗折、泛霜、强度高,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这是武川第二砖瓦厂一大创举。
从我县有砖窑以来,烧制砖坯一直是用好黄土制作。五十年我县砖窑设在安字号乡九号村,后因黄土用尽砖窑停产。六十年代砖窑厂址建在可镇新区南边,可是此处土粘性大,只脱下砖坯未烧,砖厂只好歇业。
后来经多方勘测发现大青山乡的前柜村有好黄土,砖厂又建在前柜村。前柜村距县城10多公里,给县城、临近县城的乡村建设带来诸多方便。
安字号乡的万兴元村南有一座页岩土山,面积180多亩,土层15米,大约有土200 万立方米。万兴元村紧挨县城新区,距呼一乌、呼一百公路仅几百米,交通十分方便。
万兴元村有位大能人叫郄凤鸣,政策一开放,老郄利用当地资源建起了白灰厂,紧接着又办起了纸精灰厂。就是这位老郄多次站在页岩土山前凝视,决心要把页岩土(红胶泥)变成有用之物。
老郄专门拉了一“黄河”大汽车页岩土去呼市郊区沟子板砖窑请求人家进行试验。第一次失败了,原因是土粘性大、成形不好。老郄不甘心失败。第二次又拉了一“黄河”大汽车土下了沟子板,第二次又失败了,但比第一次成形好。第三次又拉了一“黄河”大汽车土下了沟子板。第三次试验终于成功了。为试验老郄花掉自己1千多元资金。
根据试验得出结论:页岩土粘性大,有易破裂的特点,按比例掺配一定数量的河沙土、工业废炉渣灰,找到了页岩土制砖坯的方法。
1992 年,沟子板村委会派有30多年烧砖经验的高福生等人前来万兴元村勘测了场地,非常满意,立即筹集100万元资金,建起了 28门轮窑,同时购置、安装了一切机器设备,还修建了厂办公室与工人住所,占地面积30多亩,当年进行试产。
1993年,效区沟子板派来三人管理砖厂,高福生担任厂长、其他二人担任财会与后勤工作,同时招收临时工70多人,武川县第二砖瓦厂从此成立。
从1993年—1995年,每年产砖800万块,每年平均产值80 万元,每年上缴利税、管理费5万多元。产品除本县使用外,还销往四子王、达茂旗等地。
这座页岩土山初步勘测有页岩土200万立方米,每年采用2万多立方米,还够100年采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