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
□本报记者 赵曦 通讯员 王祚庥
11月19日,走进呼和浩特市妇联打造的“敕勒川巧娘”工作坊,一幅幅生动的巾帼创业画卷徐徐展开。昔日被视为废弃物的玉米皮,通过一个个巧娘的技艺,化身一枚枚精美别致的杯垫;废旧毛线编织成一件件色彩艳丽的饰品……
“过去,我们围着锅台、孩子转。现在送完孩子就能来工作坊上班,时间自由,还能靠手艺挣钱,心里特别踏实!”工作坊里,45岁的王大姐一边熟练地编织着毛毡胸针,一边分享着她的喜悦。曾是全职妈妈的她,如今每月通过手工制作能稳定增收2000多元,话语间洋溢着自信。
今年4月份,呼和浩特市妇联打造“敕勒川巧娘”品牌,通过技能培训,传帮带等形式,帮助妇女拓展就业道路,让更多妇女就近就业。目前, “敕勒川巧娘”品牌已经成功开发非遗布艺、毛毡、编织、箱包四大系列产品。
“敕勒川巧娘”项目负责人介绍,妇女们制作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已经亮相在国际博览会、中蒙博览会、杭州那达慕等重要平台,走进各大商超与文旅景点,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得更远。特别是妇女们制作的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的文创饰品更受人们欢迎。
截至目前,“敕勒川巧娘”项目已累计培训妇女480名,其中80%参加培训的妇女已经学会技能,实现灵活就业。她们借着“敕勒川巧娘”品牌,不仅通过“指尖经济”实现了自我价值,也探索出了一条兼顾家庭、传承文化、增收致富的多赢之路。
“2025年,呼和浩特市妇联开展妇女就业创业培训20余场,培训妇女1000余人。下一步为了让妇女们更高质量实现就业,我们将继续发挥联动作用,通过开展高质量技能培训,为妇女开阔视野,开拓就业路径。”呼和浩特市妇联主席阿荣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