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战争不是靠枪炮响得多,而是看谁能在心里顶得住。
那年春天,山东兵团盯上了潍县。
不是因为这地方风景好,而是因为它卡在济南和青岛之间,谁拿下了它,谁就能掐住敌人交通命脉。
打下潍县,能断掉敌人的后路,把胶东和内陆隔开。
简单说,一把钥匙,两扇大门。
可问题也就来了,这钥匙不好拿。
![]()
九纵队被派来主攻,说实话,压力山大。
潍县城里守军人不少,工事也扎实。
刚开始打,就像拳头砸在棉花上,没啥反应。
战士们连着在壕沟里趴一天,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枪响一整天,敌人却一动不动地躲城里。
最难受的还不是枪子儿,是敌人用的那种阴招——把妓女赶上城墙,赤身裸体站着,目的就一个:恶心人,打击战士们的意志。
这种事儿,说出来都让人心里堵得慌。
![]()
压力一个劲儿往上压,情绪在部队里蔓延。
不光是战士烦躁,指挥员也焦头烂额。
政治部主任仲曦东开始着急了,拖久了,青岛济南那边的敌人要是合兵一处,潍县就不止难打了,可能整个九纵就得陷进去。
再往下拖,没人受得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九纵司令聂凤智给仲曦东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声音听着就疲惫:“老仲,我真撑不住了,接下来的仗,你来指挥。”
![]()
这不是玩笑话。
聂凤智连着十几天没合眼,饭也吃不下几口,整个人早就透支了。
他把指挥棒递出来,不是摆手撂挑子,是信得过仲曦东。
虽然仲一直干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可谁说搞政工的就不能懂军事?打仗靠的不是一个人,是敢不敢拍板。
仲曦东接过这个担子,没废话:“你歇着,这仗我打。”
第二天,他就把所有部队调到前线。
要干,就别墨迹。
战斗打响前,他亲自找了七十七团团长王昆谈话。
王昆是个有干劲儿的,但独立打仗经验不多,一直是作战科里出来的。
仲曦东跟他说得很直接:“你那营要是冲进去,你这个团长就得在现场跟着。
你人不在,士兵怎么打?要是打不进去,就别回来了。”
王昆听完就一个反应,拳头握得死紧:“要是完不成,我留在那儿。”
当晚七点,总攻命令下达。
排头的是八十团,打开了第一道缺口,紧接着七十三团跟进,打进了城里。
王昆的七十七团也不含糊,晚上十一点前后也杀了进去。
城里巷战一阵乱战,敌人不甘心,拼死反扑。
王昆带头往前冲,结果冲得太猛牺牲了,人没回来,但任务完成了。
从总攻开始到全部结束,也就十五个小时。
潍县守军全线崩溃,城里被清得干干净净。
打了十几天没拿下的地方,就这么一晚上搞定了。
仲曦东这一仗,不光把潍县拿下了,也彻底让部队服了他。
之后的事儿都顺着来了。
他继续参加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后来还成了三十二军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调去做外交工作,先是驻捷克大使,接着去了坦桑尼亚,最后干到外交部副部长,一干就是二十年。1984年,他因病去世,走时没人说他是政工干部,大家都记得他是那个在潍县打出一条血路的指挥员。
那一晚,聂凤智不是在放弃,而是在托付;仲曦东接手的不是一场仗,是九纵的命。
王昆的遗体后来是从城西那片巷子里抬出来的,身上还有没炸开的手榴弹,他死前最后一个动作,是把弹夹塞进了机枪手的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