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1月15日至16日,重庆涪陵,一场以“绿聚山城·智创未来”为主题的人才盛会——“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暨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涪陵)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人才与产业、战略与落地的深度耦合,标志着涪陵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
群贤毕至,顶尖智力赋能区域绿色转型
大会汇聚了全球绿色低碳领域的顶尖智慧。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武强、夏佳文等院士齐聚涪陵。夏佳文院士作为涪陵籍科学家,在致辞中动情表示,愿成为涪陵绿色转型的“最强大脑”和“合作桥梁”。三位院士分别围绕森林碳汇、页岩气可持续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发表主旨演讲,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战略指引。
会上,来自高校和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共聚“圆桌对话”,围绕“如何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助力重庆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分享了最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
![]()
平台林立,构筑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大会最引人瞩目的成果,是“国家‘江河战略’绿色低碳产业人才发展中心”正式揭牌。作为聚焦“人才+产业”双轮驱动的实体化平台,该中心将开展战略咨询、技术攻关与高端人才培养,为推动江河战略实施提供“涪陵方案”。
与此同时,五大平台同步启动——中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人才战略研究中心涪陵分中心、重庆市工业绿效研究中心暨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实践基地、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涪陵区域服务中心、重庆市涪陵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区ESG研究中心涪陵分中心同步启动,共同构建起覆盖“战略研究—技术转化—人才培养—市场交易”的全链条绿色创新生态体系。
成果首发:涪陵实践升为国范专著补白
会上,首部系统研究国家“江河战略”与流域经济发展的学术专著——《国家“江河战略”视角下的中国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式首发。该书由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袁羽钧领衔撰写,历时近两年,填补了该领域系统化深度研究的空白,书中以“涪陵实践”为典型案例,探寻中国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体现了从“地方探索”到“国家方案”的理论升华。
同时,大会权威发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机会清单》,为全球人才与市场主体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与“机会地图”。
![]()
实效彰显,人才项目落地生根见真章
本次大会不仅是理念的交流,更是务实的合作。在项目签约环节,涪陵迎来“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8个聚焦绿色低碳前沿的产业项目成功签约,8名博士代表现场牵手重庆,同时引进该领域紧缺优秀人才110余名。实现了“以会聚才、以才促产”的预期目标。
与会嘉宾还实地考察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对涪陵坚实的产业基础与优美的生态环境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积极推动后续产学研合作与项目落地。
未来已来,涪陵擘画绿色新篇章
涪陵区委书记黎勇在致辞中表示,涪陵正推动从“工业大区”向“制造强区”蝶变。前三季度全区GDP达1292亿元,规上工业产值位列全市第二。他强调,涪陵将聚力建设千亿级零碳园区、优化能源结构、培育绿色产业,打造“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
“今日之涪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黎勇说,涪陵将倾力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优化机制,让人才“竞相驰骋”。
当八方英才与涪陵坚实的产业基因相遇,当前沿理念与丰富场景结合,必将催生强大的“化学反应”。这不仅为涪陵的绿色转型注入澎湃动能,更为长江经济带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路径,提供了一个鲜活而有力的“涪陵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