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石臼湖畔的溧水区石湫街道向阳村,3800多亩水稻迎来了丰收季,金黄稻穗与浩渺湖光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湖畔丰收图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探寻这片土地上的产业脉动与发展活力。
![]()
效益增值,田间直达车间
在向阳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稻田中来回穿梭。“我种了800多亩水稻,两台收割机一周左右就能全部收完。”种粮大户陶月坤站在田埂上,看着饱满的稻谷倾泻入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得益于全程高效的机械化作业,他的稻田亩产达到1500斤。
稻谷收割后,陶月坤直接运往村里的优质粮油加工基地。“非常方便,收完就加工,不愁销路。”陶月坤说。
![]()
走进向阳村优质粮油加工基地,机器轰鸣,稻香四溢,金黄的稻谷堆成小山,一袋袋印有“飞阳粳稻”标识的大米,从自动化流水线上输出,现场繁忙而有序。
![]()
该基地于去年6月投入使用,可一站式完成粮食烘干和加工,解决了当地及周边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强化了粮食种植、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全链条协同发展。“我们引进先进精米机,采用低温加工工艺,能更好地保留大米的胚芽,锁住营养成分,日处理能力达到5吨。”向阳村宣传干事邓杰介绍,以往要把稻谷运到外地加工,成本高、损耗大。如今实现“田间直达车间”,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提高了农户收益。
模式创新,“稻虾轮作”增效
在向阳村的另一片区域,农户秦本贵在收完水稻后,忙着为接下来的虾苗培养做准备。他承包的230多亩土地中,有85亩采用“一季水稻、一季龙虾”的稻虾轮作模式。
![]()
图为2024年秦本贵使用无人机给龙虾投喂饵料
“稻虾轮作,一亩地年收入至少3000元,比单纯种小麦和水稻要高出近1000元。”有着十多年养虾经验的秦本贵告诉记者,“这种模式生态环保,不使用农药化肥,产出的生态米和清水虾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为何会选择推广这种模式呢?邓杰解释道:“高标准农田整治中,我们发现部分低洼地块易积水,不适合种小麦。‘稻虾轮作’既解决了秋冬季土地闲置问题,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这种因地制宜的绿色高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田多业、一地多用”,提升了土地的综合效益。
合作社引领,“向阳味道”香飘四方
再过不久,向阳村这个“小菜特色村”又将迎来忙碌时节。“像我们的招牌风鱼和各种爽口小菜,都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供不应求。”南京飞阳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芳介绍,仅小菜种植和制作季节,就能带动周边3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
目前,合作社的“飞阳小菜”品牌已形成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近百万元,实现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赢双增”。“未来我们计划开发更多产品和礼盒套装,加大宣传力度,让‘向阳味道’走得更远。”黄芳信心满满地说。
文旅融合,石臼湖畔展新颜
数百名跑者穿越金灿灿的稻田,奔跑在石臼湖“天空之镜”的美景中……已成功举办四届的“向阳微马”,从一场普通的体育赛事升级为展示乡村特色的重要窗口,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典范。
![]()
从金色稻田到现代化加工车间,从创新种养模式到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向阳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基层治理、文明乡风、人居环境、特色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健康社区”等荣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
展望未来,村党总支书记黄平平表示,将继续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等高效生态模式,依托飞阳合作社和向阳优质粮油加工基地,延伸飞阳小菜、飞阳大米等产业链,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同时,以文旅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研学,让村庄更美、产业更强、村民的笑容更灿烂。
记者 | 陶红 沈科达
素材来源 | 石湫街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