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被抓了个现行?杜特尔特这次真算翻回一局了!
这两天,国际刑事法院那边出了个事,在菲律宾国内炸锅了,在国际上也挺难看。
简单说,就是一直被指控“反人类罪”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前连输两回合,这次终于逮到机会,把国际刑事法院给整尴尬了,算是扳回一局。
先把背景说清楚。
![]()
国际刑事法院指控杜特尔特,在他搞“禁毒战争”的那几年里,至少涉及几十起杀人案,还把帽子扣到了“反人类罪”这个级别。
你可以不同意他,但这个罪名有多严重,大家都懂。
今年3月11日,菲律宾警察把已经80岁的杜特尔特逮了,直接押到了荷兰海牙,关在斯海弗宁根监狱,至今还在里头。
人已经在国际刑事法院眼皮底下了,这案子就一直往前推。
杜特尔特不认,坚决不认。
他请了律师团,头牌是考夫曼,跟国际刑事法院死磕,想把案子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拽一拽。
结果前面两次较量,他是一局比一局输得更彻底。
第一回合,他先打了张“身体牌”。
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行,认知能力在衰退,申请保外候审。
理由很常见:老了、生病了,需要治疗,不适合继续羁押
![]()
结果,10月10日,国际刑事法院直接给他驳回了。
理由一点都不含糊:
法官认为,他政治资源太多,人脉太广,有女儿在当菲律宾副总统,还有自己的支持者网络,完全有潜逃条件。
再加上,法官觉得,他和他的圈子存在威胁证人的风险。
至于他团队提交的“认知能力衰退”的医疗报告,法官也不信,说证据不够,撑不起保释申请。
一句话——继续关着。
第一回合,杜特尔特完败。
第二回合,他换了个方向,上升到“管辖权”层面。
他的律师团队跟国际刑事法院说:
菲律宾早在2019年3月就退出《罗马规约》了,你国际刑事法院后面才启动调查,现在又要审我,你没有权力。
国际刑事法院的回应同样很清楚。
10月24日,法院把他的申诉驳回,意思是:
你在菲律宾还作为条约缔约国的那段时间,被指控犯下的罪,我们有权审。
不是你现在退群了,就能把之前的账一笔勾销。
第二回合,又输。
照理说,连折两阵,人都在监狱里,年纪又大,很多人可能就认了。
但杜特尔特这次没松口,他打出了第三张牌,而且真打到了国际刑事法院的痛处。
第三回合,他干脆要求:无限期中止审前程序。
理由怎么来的?重点在这次丑闻身上。
国际刑事法院安排了一个三人医疗专家组,要评估一个关键问题:
杜特尔特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参与诉讼?
这不是小问题!
![]()
如果最终认定他精神上、认知上不行,那整个审判怎么推进?幅度有多大,大家懂。
这个专家组里,核心角色之一是神经心理学家。
结果,国际刑事法院注册处第一次选的那位专家,被专业监管机构盯上,面临吊销执照的处罚。
这事太难看了,预审分庭只能把他撤掉。
你以为这就完了?没呢。
注册处又换了一个神经心理学家顶上。
然后,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开始“翻旧账”,直接去查这个人的社交媒体。
结果真让他们给翻出了大问题。
他们发现,这位专家去年在X平台(原推特)上转过、评过一些内容,态度极端,对相关话题的观点非常偏激,用他们的话讲——“恶心”“冒犯”。
这种公开言论,放在普通网友身上,顶多是三观问题;
但放在一个要给重大案件做专业评估的专家身上,那就成了“中立性”大问题。
杜特尔特团队的逻辑也很简单:
你一个公开立场这么强烈的人,怎么可能在这种敏感案件里保持客观?
在涉及反人类罪的重案中,专家证人必须尽可能中立,你这背景,会让人怀疑整个评估是不是带了个人情绪!
这次,国际刑事法院预审分庭第一庭没有硬顶。
他们采纳了杜特尔特辩护团队的意见,直接把这位神经心理学家给“踢”出局了。
裁决内容很直接:
马上撤销他对案卷材料的访问权限,
确保他手里的相关信息全部收回或失效,
并强调,他之前接触到的东西,都属于机密,不能外泄。
这下,菲律宾媒体立马跟上。
11月15日,他们报道了预审分庭在14日晚公布的裁决结果,把这件事放大了说。
更致命的是,预审分庭在裁决书里,还严厉批评了自己的“同事”——国际刑事法院注册处。
说注册处在选专家的时候,没有严格审查对案件可能有影响的关键信息,要求他们改进流程,完善专家遴选机制。
说白了,这种话摆在明面上讲,就是在点名批评:
你们选人的方式太随意了,像草台班子!
两次选神经心理学家,两次出事。
一次是专业执照问题,一次是公开言论有偏见。
这种操作放在任何一个国家法院里,都说不过去,更别提你是挂着“国际正义”牌子的机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这是国际刑事法院的一次大丑闻。
因为它暴露的不是一个专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原来你们对专家证人资格的把关,就这么松?
一个重要案件,可以被这种低级失误拖住节奏?
对杜特尔特来说,这就是“天赐良机”。
前面两回合,他怎么争,法院都站在对立面;
这一次,国际刑事法院公开承认自己的程序有缺陷,还按照他的要求撤换专家,形象和权威都受损。
这就等于告诉全世界:
这案子还没审,就在程序上出了大纰漏。
杜特尔特团队可以顺势讲:
你们连专家都选不好,怎么保证对我公平?!
从结果上看,这一步很关键。
因为国际刑事法院现在必须重新调整专家阵容,重新评估他的精神状况。
程序往后拖,案子也跟着拖。
审判节奏被打乱,对一个已经80岁的被告来说,每拖一天,都是现实意义上的“时间红利”。
当然,这一局,他不是突然无罪,也不是案子被撤销了。
但在与国际刑事法院的拉锯战里,他确实扳回一城,这点很清楚。
说到这儿,不得不讲一个更扎心的问题。
国际刑事法院一直在全世界扮演“审判最重罪行”的角色,
反人类罪、战争罪、种族灭绝这些案子,都是他们管。
光环很大,话也好听,什么“伸张正义”“制止有罪不罚”。
但你要扛这种大旗,你自己就必须比别人更严谨。
你选专家,要比别人更慎重;
你程序正义,要比别人更标准;
否则,只要露出一个小窟窿,就会被质疑——
你真的是在“审判罪行”,还是在“做政治操作”?!
这次的事情,对国际刑事法院来说,就是个警钟。
你可以批评别人,但你自己也得禁得住别人翻。
专家言行查不到?背景不筛选?
这种工作方法,如果放在一个普通国家的司法系统,都会被媒体骂。
放在国际刑事法院身上,就更说不过去了!
对很多旁观者来说,这事也挺矛盾的。
一方面,大家知道,杜特尔特当年推进“铁血禁毒”,真实情况很复杂,外界质疑不少。
到底有没有“反人类罪”,需要证据来说话,需要程序来验证。
如果他真犯了大罪,当然要追责。
但另一方面,如果负责审他的是一个程序有漏洞、专家遴选像走过场的机构,那就很难让人放心。
就像球赛一样,你可以支持某支球队输,但你不能接受裁判瞎吹!
所以这一步,为什么很多人说“杜特尔特扳回一局”?
不是因为他突然变成什么“正义受害者”,而是国际刑事法院这次确实露怯了,让他抓住了机会。
对他本人来说,接下来最关键的,还是那件事——
三个医疗专家,对他的精神能力怎么评估。
如果最终认定他参与诉讼能力严重不足,那审判不可能按原计划推进。
甚至会出现长期搁置、无限期拖延的情况。
时间站在哪一边?
说句现实点的,大多时候是站在被羁押者这一边。
人老得越来越快,案子拖得越来越久。
当事人的命运,很可能就被“程序”和“节奏”一步步改写了。
这件事对我们普通人,其实也有个提醒:
别把任何一个机构神化。
不管他挂着什么招牌,只要是人搞的系统,就会有漏洞。
所以,监督很重要,程序更重要。
权力越大、帽子越亮的机构,就越应该被盯得更紧!
国际正义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只看站哪一边。
它靠的是扎扎实实的规则,靠的是每一个细节不能“糊弄过去”。
否则,哪怕你审的是再大的案子,迟早也会被人反过来质疑——
你配不配。
最后留一句话:
真相,确实比流量重要;
但要让真相跑得快,程序就不能跤摔得太多。
不管是杜特尔特,还是国际刑事法院,
谁都逃不过这条线——
要别人服,先把自己做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