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曝光太原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虚假热门”,课程体系严重滞后,遭12家企业联名举报。本网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太原学院管理混乱,问题层出不穷,甚至违法作废中标结果。
据报道,2025年9月,山西12家企业联名举报太原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指其课程滞后行业20%:教材用旧框架,实践脱离煤矿智能化等本土需求,12名教师仅2人有企业经验。据悉,其课程大纲三年仅更新3次,远不及AI领域38%的年发展速度。校企合作亦为空壳:联合课程用2019年旧数据,63%毕业生实习做低薪基础工作,92%就业率中41%是“灵活就业”。企业亟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而非仅会调参的学生;问题源于课程更新慢、教师评价重论文、经费分配失衡。2024年“企业导师驻校制”也因多重矛盾夭折;这导致山西AI人才缺口4.2万,高校供给仅17%,企业人均培训成本增38万,该校毕业生留晋率仅31%;破局需课程季度迭代、设本土特色模块,推行“双师双岗”引企业专家,毕业设计40%考核企业实际问题;高校课程若跟不上产业变革,“热门专业”终将成“学历陷阱”。
不仅在教学业务上热门虚假,而且后勤上也频频爆出涉嫌腐败新闻。另有媒体报道,2025 年 9 月 26 日,太原学院校园物业服务招标采购废标,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更正公告显示,废标原因是招标文件存在问题。这一理由随即引发业界质疑 ——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七十条规定,中标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不得违法改变中标结果。“招标文件存在问题” 并非废标事由,且该问题本应在招标前审核阶段发现。
“这分明是为特定企业‘腾位置’。在中标结果公示且质疑期已过,中标单位准备进场的情况下,突然以招标文件存在问题为由,随意推翻中标结果,严重破坏了采购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环境。这种行为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形成不良示范效应,影响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发展。” 一位参与过太原高校采购的供应商透露,此类 “先中标后废标” 的操作,实质是找理由排挤中标方。根据规定,如果因质疑答复导致结果改变,采购人或代理机构必须将情况书面报告本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主动发现和纠正恶意废标行为。然而,近年来鲜见太原财政部门积极处理相关问题。
对相关问题真伪,太原学院书记及副书记均拒绝回应。值得警惕的是,太原学院并非首次陷入廉政危机。公开资料显示,该校原党委副书记张子荣 2017 年因 “收受巨额财物” 被双开,但其案发后,学校采购监管仍未收紧。
在2025年11月14日,有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太原学院校园被不知名人暴力抢夺手机。截至目前,帖子已经删除。据悉,此事已经涉及刑事案件,截至目前,校方及有关部门尚未就此发布官方说法。
本是净土的“象牙塔”,何以成为污浊的“泥淖地”?太原学院是否能及时收手,亡羊补牢,本网将持续关注!(来源:新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