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边义婷
“你可以想象当时战斗的残酷性,3个士兵手里抱着小孩一起突围,最后全部牺牲。”
“科技考古的使命是让无名的烈士有名,让鲜活的历史重现。”
11月5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在上海市中共一大纪念馆内,讲述了一段跨越80年的寻亲故事。
2024年4月,文少卿开始带领团队对沧州市肃宁县雪村战斗烈士墓中的无名烈士遗骸进行发掘整理和鉴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分子考古实验室完成了多项成果:鉴定烈士墓中出土遗骸的最小个体数为101例,其中罕见地发现大量非战斗人员,这是军民鱼水情深最好的写照;为10位无名烈士复原容貌,并借助AI技术让复原照片栩栩如生;共为26例无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为28例无名烈士进行了骨胶原碳氮稳定同位素测试,让他们变得更立体更鲜活……
![]()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分子考古实验室为肃宁雪村烈士完成了多项鉴定。边义婷摄
10位雪村战斗无名烈士的样貌被生动复原
上海市兴业路上,金桂飘香。11月5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有的驻足在展板前端详,有的听完讲解后默默擦拭眼泪。
“据我所知,仅开展第一周,参观人次就达到了20万。”文少卿介绍,展览围绕发生在山西方山、河北肃宁、安徽全椒的抗战烈士发掘和寻亲故事,组织了362件珍贵展品,结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分子考古实验室10年来的研究鉴定结果,重现了抗战英烈的生命轨迹和曲折的寻亲经历。
![]()
经科技手段复原的10位雪村战斗无名烈士肖像。刘子恒摄
在肃宁雪村战斗的展区,记者看到,10位无名烈士被复原出生前的容貌。照片中的烈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文少卿介绍,样貌复原是基于烈士的头骨进行的,大致包括定位、参考、重建和校准4个步骤,“第一步是对烈士遗骸的头骨进行扫描,构建出面部的基础框架。”2024年4月,他带领团队在肃宁雪村进行烈士遗骸发掘整理时,发现共有26例烈士遗骸的头骨是比较完整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复原效果,他们在肃宁就地完成了扫描工作。
后续,文少卿带领团队通过遗传学分析,找到遗传背景接近的人群,计算出该人群不同位置肌肉和皮肤的平均厚度,再依据这些厚度数据,在三维数字模型上“重建”出肌肉、皮肤和五官。最后,结合DNA提供的年龄、性别等线索,对肤色、发色等细节进行精细调整,让英雄得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本来面貌。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文少卿团队完成26例肃宁雪村烈士遗骸的DNA和同位素鉴定,其中8位烈士完成容貌复原。一周后,首批8位肃宁雪村战斗烈士容貌复原图向社会公布,一方面向烈士致敬,同时希望据此为烈士寻亲。
如今,展区内10位肃宁雪村战斗烈士的容貌复原图相比于首次发布的样本更加鲜活。“按照4个步骤完成复原后的容貌图一开始比较呆板,为此我们又利用了AI技术进行加工,让烈士显得更鲜活更生动。”文少卿说。
雪村烈士墓是军民情深最好的例证
展区内,从肃宁烈士墓中出土的门钉已经锈迹斑斑,这些门钉背后,是一段军民情深的故事。
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对八路军冀中地区发起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率部队在冀中转战,伺机歼灭敌人。6月8日,侵华日军向肃宁县雪村展开猛攻。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千余名八路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常德善司令员、王远音政委以身殉国。这就是著名的“雪村突围战”。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从家里拆下门板,将烈士们的遗体放在门板上下葬。门板不够了,就用苇席裹。
80多年过去了,门板和苇席已化成了泥土,只留下这30多斤门钉。这份军民鱼水情,在文少卿和团队的鉴定结果中得到了印证。
![]()
“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部分展区。刘子恒摄
“肃宁雪村出土遗骸的最小个体数为101例,其中罕见地发现大量非战斗人员,至少有10名女性和10名未成年人。”文少卿介绍,根据锶同位素检测结果,女性和未成年均来自河北当地,壮年男性则大部分来自山西。
在装殓烈士遗骸的24号箱中,文少卿团队鉴定出3位年轻人和3位婴幼儿的遗骸。“我们推测这可能是战士们带着乡亲们一起突围,最后全部牺牲,可以想象当时战斗的残酷程度。”文少卿动容地说。
2024年7月1日,肃宁县烈士陵园内迁建的雪村战斗烈士墓竣工,将战斗中牺牲的乡亲和烈士遗骸安葬在了一起。这也是全国少有的烈士墓中有百姓和战士合葬的情况,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写照。
当时战士的生活是怎样的?为了更生动地展现当时战士们的作战情况,文少卿团队对101例烈士遗骸中的28例做了进一步鉴定。
通过骨胶原碳氮稳定同位素测试中碳含量的分析可以推断,雪村战斗烈士应以小麦、小米、玉米类作物为主食,符合抗战时期山西和河北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28例烈士遗骸样本中,氮含量的范围为6.4~11.71‰。”文少卿解释,如果氮含量在9‰,就说明人的生活状态很差,基本上没有太多肉食和奶制品的摄入,所以可以推断当时烈士的饮食情况比较差。“但由于目前出土的遗骸中存在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并存的情况,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将遗骸分类后进行深入分析。”文少卿说。
出土的小圆镜和印章,让烈士寻亲有了希望
2024年4月10日,在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现场,工作人员发现31号烈士的两只胳膊交叠搭在胸前,手骨部分消失,胸前放着一枚小圆镜,镜内夹有一张年轻女子的照片。虽深埋82年,但上面年轻女性清秀的面容仍清晰可辨。她是谁?一时间,这名年轻女子和烈士的身份备受社会关注。
文少卿介绍,他们已完成31号烈士的DNA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烈士的父亲大概率是北方人,母亲来自沿海地区。很遗憾的是,由于颅骨破坏严重,暂时无法完成该烈士的面容复原。
另外,2024年纵览新闻联合新京报、极目新闻、潮新闻等全国12家主流媒体为31号烈士寻亲,征集小圆镜中女子图片的线索,在全国引发关注。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联系寻亲的网友都不符合31号烈士亲人的身份。
![]()
文少卿在展览现场介绍目前肃宁雪村烈士的鉴定结果。朱泊宇摄
在肃宁雪村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中,还有一位烈士身上携带一枚印有“吕贵仁”字样的印章,并且遗骸比较完整。目前文少卿带领团队已将其样貌复原,并进行了DNA鉴定,有望进一步确定这名烈士身份。
“为雪村烈士寻亲还是很有希望的。之前我们都是等待烈士的亲人看到消息后前来认亲,现在我们决定更加主动地寻找烈士亲人。”文少卿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源于他们参与的安徽全椒烈士寻亲的经历。
说到这里,文少卿的声音哽咽。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安徽省全椒县村民李庭章用一生为烈士“刘排副”守墓的故事。
抗战期间,腹腔被子弹击中的“刘排副”和其他20余名伤员来到全椒县石沛镇徐洼村民组,与年幼的李廷章相识。“刘排副”临终前嘱托李廷章,等战争胜利后,一定要送他回家。然而,李廷章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但为了这个嘱托,李廷章将“刘排副”安葬后,一直为他守墓,即便后来全村都搬迁了,他都没有离开。
得知文少卿团队在为烈士寻亲,李廷章找到他,希望能帮“刘排副”找到亲人。
文少卿复原了“刘排副”生前的容貌,进行DNA鉴定后,与公安部联合排查比对,最终为“刘排副”成功寻亲。但当文少卿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廷章时,老人已经去世了。这件事对文少卿触动很大,也坚定了他为烈士寻亲要再主动一些、再快一些的想法。
“为雪村烈士寻亲是有希望的。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公安部数据库的帮助,能够更快地锁定烈士身份。”文少卿说。
![]()
“愿以此身长报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现场,参观者在海报前驻足观看。边义婷摄
从2015年至今,文少卿带领团队从烈士DNA的鉴定者变为烈士故事的讲述者,从寻找一个个名字、复原一个个容颜,到重现一段段生命的史诗。“科技考古的使命是让无名的烈士有名,让鲜活的历史重现。”文少卿说,历史不应该只是书中记载的一段话,一个词,而是真真切切的故事,关涉着一个个血肉之躯。而他们的使命,就是探索和再现这一切,以教育后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