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方正县,在2011年被曝出,当地竟然为日本人立碑,国人闻言瞬间爆炸,还有5位勇士跨千里,直接把所谓的“中日友好园林”给砸了。
从政府立碑到民间砸碑再到最终拆碑,仅持续了七天,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
日本立碑
方正县这块所谓的中日友好园林立碑计划,早在2007年就已启动,但直到2011年7月30日才因微博曝光引发全国关注。
这座刻有“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的石碑高3.8米、长6.9米,采用汉白玉和青石建造,位于当地“中日友好园林”内。
与它并列的还有“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碑,县政府称双碑共耗资50-70万元。
官方解释立碑是为展示“以德报怨”的胸怀,但网友发现园林入口处同时立着“不标日文不给工商执照”的规定牌,这种矛盾做法激化了舆论反弹。
五名砸碑者,他们来自河南、河北、湖南三省,通过保钓联盟网站联络,自备红漆和锤子于8月3日抵达方正县。
![]()
金国周密计划,他们避开警戒从后山潜入园林,在碑上泼漆并敲砸五分钟后,被保安制止。
现场冲突中,有人高喊“方正无耻赶快谢罪”,这段后来成为网络热点。
警方带走五人后未刑事立案,仅口头警告即释放,这种处理方式暗示了官方的微妙态度。
压力在8月5日晚达到顶点,日本驻沈阳领事馆突然声明“未提供建碑资金或名单”,与方正县切割关系。
与此同时,北大教授孔庆东在电视上斥责“给侵略者立碑是民族耻辱”,民间要求追责的声浪席卷网络。
8月6日凌晨,县政府动用铲车拆除石碑,现场显示碑体被砸碎后掩埋。从立碑到拆碑仅七天,这场闹剧以地方政府妥协告终。
日本开拓团
方正县的这块墓碑,其实即便的不是所谓的中日友好,而是纪念日本开拓团。
日本“开拓团”远非简单的农业移民,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精心策划的殖民利剑,旨在永久改变中国东北的社会结构与民族构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向中国东北移民被日本政府确立为重要国策 。其目标是通过大规模移民,在日本军国主义看来,是改变东北人口结构,实现所谓“民族协和”,最终将东北变为日本永久殖民地的关键步骤 。
![]()
他们以“每顷地1日元”强占土地,导致500万中国农民流离失所。
1936年,日本广田内阁更是将“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即20年内向东北迁移100万户、约500万日本人)提升为七大“国策”之一 。
这一计划规模浩大,1931年至1945年,日本向东北派遣860个开拓团,总计33万人。,这充分暴露了其系统性、国家性的殖民侵略特征。
“开拓团”的到来,对世代耕作于此的中国农民而言,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
日本侵略者通过“没收”、强制“收买”等手段,以极低价格甚至无偿霸占中国农民的土地 。
例如在黑龙江桦川县,首批“开拓团”建立的“弥荣村”,就导致99户、400多名中国农民被驱逐出家园 。
这种掠夺是普遍性的,到1945年,日本开拓团在东北强占的土地总量惊人,导致约500万中国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 。
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被迫迁入条件极其恶劣的“集团部落”,冻饿而死之人不计其数 ;更多农民则不得不沦为日本开拓团的佃户,接受残酷的盘剥 。
![]()
“开拓团”并非和平的农业移民团体,成员很多是退役军人或在乡军人 ,装备有武器,平时训练,并配合日军进行“治安肃正” 。
他们对当地中国民众肆意实施暴力,包括强奸、殴打、偷抢等,行径与侵略军别无二致 。
这些武装开拓团还充当了关东军的辅助力量,负责守护铁路、军事设施,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并成为日本军队的后备兵源 。
所谓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更是日本为战争储备的年轻力量 。
方正县将殖民伤疤包装成“友好象征”,恰是触及了历史认知的红线。
![]()
更讽刺的是,当地抗日烈士陵园同期因缺乏维护而荒草丛生,这种对比进一步刺激了公众情绪。
方正县,这个人口仅23万的县城,2009年存款余额37.2亿元中80%来自侨汇。县政府2011年规划明确要打造“中国第一侨乡”,甚至规定商铺招牌必须标注日文。
这种过度依赖导致决策变形,一方面斥资修碑吸引日商,另一方面却忽视本土产业培育。
有日语教师透露,当地姑娘以嫁往日本为荣,“中介费高达四五万”,甚至出现假结婚产业链。
但网友发现,碑文上的“开拓团”一词源自日本殖民文献,其称谓本身就有美化侵略之嫌。
而县政府强调的“养父母名录”实则仅有137个名字,与开拓团250个名字的规模形成反差。
这种细节让“以德报怨”的解释显得苍白,反而坐实了讨好日方的质疑。
![]()
从历史到现实
方正县试图用“人道主义”叙事淡化殖民伤痕,但民众用砸碑行动宣告“侵略者不应被纪念”。这种分歧在2012年钓鱼岛争端、2021年教材争议中反复出现,核心是如何对待历史伤痕。
日本政府至今未彻底反省侵略罪行的背景下,任何单方面的“友好象征”都会引发信任危机。
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也需符合民族情感底线方正县曾推算,每名日商投资可创造50个岗位,但忽视了对本土认同的侵蚀。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忘记血海深仇,讨好日本人,这种行为不管是在抗日时期还是如今,都是被唾弃的,就算我们目前和平相处,可不能拿过去的血泪当作讨好的工具。
![]()
但这场行动改变了社会规则,此后各地再未出现类似争议性纪念碑,文旅部明确要求“抗战遗址不得用于商业性开发”。
事件最直接的警示在于,任何形式的地方发展或对外友好诉求,都不能以模糊历史是非、伤害民族感情为代价。
公众和舆论的强烈反应,清晰地表明了社会对坚持正确历史观的高度共识。历史纪念场所的首要功能是教育和传承,必须确保其传达的信息符合历史正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