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沧州发布)
转自:沧州发布
运河岸边的别样韵味——文化篇
大运河边的“文化新舞台”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在狮城大地蜿蜒流淌。
历史上,作为运输要道,京杭大运河是连接南北的经济动脉,数不尽的船只在这条河道里往来穿行,为沧州带来了商贸的繁荣。如今,沧州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纽带,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引擎,让这条古老的河道焕发了新生机。
今天起,本版推出“运河岸边的别样韵味”专题报道,带你探寻大运河畔新图景。
在南川老街邮局,寄出一张带有沧州元素的文创明信片;在博施博物馆,触摸狮城沧州的一段百年历史;在禾家陶社,感受陶瓷文化与沧州历史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
漫步在大运河畔,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运河两岸涌现出不少各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它们或嵌入在景区、公园之内,或由旧厂房、旧民居改建而成,这些文化空间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也加速了大运河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的跃升。
把“沧州印象”画在瓷器上
11月15日是个星期六。这天一大早,位于新华桥西南角的禾家陶社就聚满了人。他们有的在拉坯、制坯,感受传统制瓷技艺的魅力;有的在挑选展架上有关沧州的文创产品和书籍,探究沧州的历史和文化;还有的正拿着画笔,用釉料在陶坯上画画,把对沧州的喜爱画在瓷器上……
![]()
今年38岁的张府成是禾家陶社的负责人。“这几年,沧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运河两岸,不仅景色越来越美,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4年前,张府成看准了沧州文旅的发展潜力,把在市郊经营多年的工作室搬到了运河岸边。
走进禾家陶社,正对门口的是一个多层展柜,里面摆放着张府成及顾客们的瓷器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仅有花瓶、茶杯、餐盘等实用器具,还有不少根据铁狮子、老火车站、谢家坝等沧州地标建筑或历史遗存捏制的创意作品。
除了这些之外,众多与沧州有关的瓷画作品也同样引人注目。
11月15日这天,26岁的市民刘畅早早来到禾家陶社,在一个花瓶素坯上画出了自己的儿时记忆。她说:“我画的是记忆里的运河以及运河岸边的清风楼。我从小在清风楼附近长大,对这一带很有感情。”
在禾家陶社,像刘畅这样,把“沧州”画在瓷器上的顾客还有很多。他们画武术招式、画铁狮子、画火锅鸡……每一件瓷画作品背后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沧州记忆。
平日里,来禾家陶社的还有不少手工艺人和非遗传承人。“我们经常在这儿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大家结合沧州本地文化、运河文化聊创作,激发了不少灵感。眼下,我正在创作一组花器,这组花器的创作灵感就源自大运河沧州段上的谢家坝。”张府成说。
从单纯的陶艺体验,到在体验过程中融入沧州本土文化和运河文化,再到结合沧州本土文化和运河文化开展各种艺术交流活动,浓浓的文化味儿让禾家陶社更具吸引力。“这两年,来禾家陶社的顾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常常要营业到很晚。这些顾客中,外地游客就占三四成左右。”张府成说。
借传统服饰讲沧州故事
在运河区,沿彩虹桥西侧运河堤顶路向北走几百米,有一家名为浣花洲的汉服体验馆。
推开汉服体验馆的大门,仿佛步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唐朝的齐胸衫裙、宋朝的展脚幞头帽、明朝的飞鱼服、清朝的花盆底绣花鞋……历朝历代的传统服饰,都在这里一一展现。
韩冰、张亚芹夫妇今年都是32岁,是这家汉服体验馆的负责人。他们2012年接触汉服文化,2023年开了这家汉服体验馆。
这些年,韩冰、张亚芹夫妇结识了一群同样喜欢汉服文化的伙伴。每逢传统节日和特定日子,他们都会开展汉服巡游、汉服文化普及等公益活动。而这家汉服体验馆也就成了他们的“根据地”,很多活动细节都是在这里敲定的。
![]()
在沧州文庙举办的花朝节“十二花神”汉服展示活动。
今年春天,一场别开生面的花朝节活动在沧州文庙举行。活动中,12位身着不同朝代服饰的“花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
这12位“花神”中,除了古代四大美女之外,其他8位都是沧州籍的历史人物,如唐代边塞诗人高适、明代才女范景姒、晚清重臣张之洞等。“这8位沧州籍的历史人物所处朝代不同,并且有男有女、能文能武,把他们安排在同一场活动里,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不同朝代传统服饰的特点,还能彰显沧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张亚芹说。
为了充分还原12位“花神”所处朝代的服饰及妆造特点,韩冰、张亚芹和伙伴们下了很大功夫。在为高适设计人物形象时,仅腰带位置高低这一个细节,他们就讨论了很久。“高适不仅是著名诗人,更长期在军中任职,有着丰富的军旅经历。有的伙伴认为,高适的腰带应该系在腰部以上,以凸显他高大、威武、帅气的形象,但我们在翻阅资料和观察唐代陶俑后发现,当时的人们更喜欢把腰带系在腰部以下。这是因为低束腰的穿戴方式可以拉长上半身比例,更契合当时的审美。另外唐代服饰兼具游牧民族服饰风格,低束腰的穿法更加便捷、洒脱,所以我们最终为高适设计了低束腰的穿戴方式。”韩冰说。
像花朝节这样的活动,韩冰和张亚芹每年都会组织好几场。
这几年,韩冰和张亚芹经常开展汉服文化公益讲座活动。在活动上,他们不仅普及汉服文化,还会结合具体活动介绍沧州,如佟家花园的由来、沧州历朝历代名人故事等。“希望更多朋友爱上汉服文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沧州。”韩冰说。
老房子变成博物馆
如何把一座被人们淡忘的老房子变成文化“打卡地”,34岁的沧州小伙儿董培松颇有发言权。
在运河区,沿新华桥东侧运河堤顶路向北行约700米,有一条深邃的胡同。就在这条胡同里,藏着一座建于1966年的老房子,这便是曾经的四合粮仓,现在的莨沧电影艺术展览馆。
![]()
董培松是一名电影从业者,曾在《长津湖》《金刚川》等多部电影中担任选角导演。“我小时候就住在四合粮仓附近。以前,像这样的粮仓,沧州有很多,但后来大都关停了,能够完整保留到现在的少之又少。”2024年,得知这里对外招租的消息后,董培松便把老房子租了下来。
“刚租下四合粮仓时,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样子。”董培松决定重新修缮这座老房子。
为了尽可能地还原老房子的往日风采,董培松花了10个月时间走访附近居民。“随着走访的深入,很多儿时的谜题被一一解开——屋顶上的铁架子是用来悬挂毛主席像的,小伙伴们口口相传的粮仓防空洞的准确位置得到确认……我们甚至还找到了曾在四合粮仓工作过的人,但等到我们前去拜访时,却发现他已经过世了,不然肯定还能挖掘出更多有趣的故事。”董培松说。
今年上半年,经过董培松和朋友一年多的努力,四合粮仓终于迎来了“新生”——莨沧电影艺术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
推开展览馆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屋顶上的“金色麦田”造型以及镶嵌在“麦田”中央的“莨沧”二字。董培松说:“莨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生命力极强。我用‘莨沧’做展览馆的名字,除了与‘粮仓’同音之外,也是希望这座老房子能像莨这种植物一样,在经历‘严寒’后能够重生。”
步入展览馆,一台台不同型号、不同年代的电影放映机,整齐排列;一个个标记着片名的电影胶片盒,诉说着电影行业的发展;《沧州绝招》《武林志》等老电影的海报、胶片,展示着沧州与电影的渊源……
除了这些与电影相关的展品之外,老版《沧州粮食志》、印有沧州南排河倒虹吸工程图样的粮票,还有斗、升、秤等与粮食有关的老物件,也都在这里得到了展示。
在装修过程中,董培松按照“修旧如旧”的标准,对四合粮仓原有屋顶结构进行了修缮。如今,展览馆每个房间的屋顶上都有一个大大的观察口,透过这些观察口能清晰看到四合粮仓原有屋顶的构造。
![]()
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寻访过去发生在四合粮仓及运河周边的故事,并进一步丰富展览馆展品,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找到更多回忆。”董培松说。
从“形合”到“神融”
□ 知 言
当浑厚粗犷的沧县木板大鼓在运河游船的船头唱响,当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游人如织的南川老街生动展现……如今的京杭大运河正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加速跃升。
近年来,全国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然而热潮之下,同质化竞争、文化内涵不够等深层次问题凸显,文旅融合如何超越简单的业态叠加,实现从“形合”到“神融”的跃升?
从大唐不夜城的持续火爆,到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引爆取景地文旅产业,一个又一个生动案例充分表明:文化不仅是城市的精神底色,也是文旅产业的灵魂,更是真正实现文旅融合的关键。
从故宫博物院将文物元素转化为潮流产品,到淄博以“烟火气文化”激活全城消费,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研学旅游、非遗体验等诸多新业态,并延伸出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消费,既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也让旅游体验更具层次感和获得感。而这些鲜明的文化符号不仅让城市更具独特性,也让城市文旅具备了持续的话题性与记忆点。
留住游客不能仅靠营销炒作,更要靠文化底蕴。杭州西湖,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之美基础上,融入了白蛇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与阮郁的爱情故事,让西湖成为无数游客心目中的爱情圣地;景德镇以陶瓷文化为核心,增加了传统制瓷技艺展示与体验等文旅项目,吸引了广大游客。文化赋予了这些城市文旅更强的韧性,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竞争力。
文化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体验者,进而对一座城市产生认同与归属。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转化为二次消费与口碑传播,更能让城市文旅摆脱对短期热度的依赖。
眼下,在沧州,运河两岸涌现出的众多富有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
这让我们看到了沧州文旅从“形合”到“神融”的更多可能。
深挖本土文化基因,做好文化的活化转化与创新表达,让文化融入旅游的每一个环节,期待沧州文旅开启新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