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大德:善根深厚福报浅、业障轻薄磨难深,三分钟看出你是哪种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佛说盂兰盆经》《西游记》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修行路上,常见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人,天天拜佛诵经,精进修行,善根深厚,可生活却过得很苦,贫病交加,诸事不顺。有的人,业障看起来很轻,没做过什么大恶事,可偏偏磨难重重,一生坎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佛法不灵验?难道因果有偏差?

更让人不解的是,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能上天入地,能知过去未来,可他的母亲却在饿鬼道受苦。迦叶尊者,佛陀亲传衣钵的大弟子,一生却以苦行著称,穿粪扫衣,住山洞,吃得极差。这些圣者,善根深厚到了极点,为什么福报却这么浅?

反过来看,有些人业障很轻,今生没造什么恶业,过去世也没有大的罪过,可偏偏这辈子磨难不断。生病、破财、家庭不和、事业不顺,一个接一个。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藏着极深的因果玄机。历代高僧大德,对此都有精辟的开示。懂得了这个道理,才能明白自己修行路上遇到的种种境遇,才能知道该如何应对。不懂这个道理,修行就会走偏,甚至对佛法生起怀疑。



说起善根深厚却福报浅薄的典型,不得不提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目犍连尊者出身婆罗门家族,从小就聪明过人。他和舍利弗是好友,两人一起追求真理,遍访名师。听说佛陀在王舍城说法,两人便一同前往拜见。

佛陀为他们讲说四谛法门,两人当下就证得了阿罗汉果。目犍连天赋异禀,很快就修得六神通,能飞天遁地,能透视过去未来,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能变化自在。在佛陀的弟子中,他的神通是第一的。

可就是这样一位圣者,却有一个痛苦的经历。

有一天,目犍连用天眼观察,看到母亲死后堕入了饿鬼道,在受极大的痛苦。饿鬼道的众生,咽喉细如针孔,肚子大如水缸,永远吃不饱,永远在挨饿。看到东西想吃,入口就变成火炭。

目犍连心如刀绞。他是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母亲却在饿鬼道受苦,这让他怎么受得了?

他立刻用神通,到饿鬼道去找母亲。找到母亲后,他用钵盛了饭,送到母亲面前。母亲接过钵,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往嘴里送。可饭刚到嘴边,就变成了火炭,根本吃不进去。

目犍连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自己也哭了。他回到佛陀面前,跪下说:"世尊,弟子不孝,母亲在饿鬼道受苦,弟子用尽神通,也救不了她。恳请世尊慈悲,教弟子救母的方法。"

佛陀说:"你母亲罪根深重,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能救的。你要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仗着众僧的威神之力,才能救你母亲。"

目犍连依照佛陀的教导去做。七月十五日那天,他准备了丰盛的饮食,供养了众多的比丘。当天,他母亲就脱离了饿鬼道,往生到了天界。

这个故事记载在《佛说盂兰盆经》中,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

目犍连尊者,善根深厚到什么程度?他前世就是修行人,今生一闻佛法,立刻证果。可他的母亲却在饿鬼道,这说明什么?说明善根和福报,是两回事。

一个人可以有很深的善根,可以很快开悟证果,可他过去世欠下的债,今生该还的还是要还。目犍连的母亲,就是他过去世的业债。他自己修行再好,母亲的业,还是要母亲自己承受。

更让人深思的是,目犍连虊者自己,虽然证得了阿罗汉果,神通第一,可他最后却是被外道打死的。

那是在佛陀晚年的时候。当时,外道对佛教非常仇恨,想要除掉佛陀的弟子。他们找到目犍连,用石头、木棒围攻他。目犍连本来可以用神通逃走,可他知道这是自己的宿业,便没有躲避,让那些人把他打得骨头都碎了。

打完后,那些外道以为他死了,就离开了。等他们走后,目犍连用最后的力气,运用神通,把碎掉的身体重新拼接起来,飞回精舍,向佛陀告别。

佛陀问他:"你为什么不躲?"

目犍连说:"弟子观察因果,这是弟子过去世的业报,今天该还,躲也躲不掉。"

佛陀点头:"是的,你过去世杀过父母,今天这个果报,终于来了。"

这话说出来,所有弟子都震惊了。目犍连杀过父母?这怎么可能?

佛陀说:"很久以前,目犍连投生为一个人家的儿子。他的父母年老后,眼睛都瞎了。他娶了妻子后,妻子嫌弃公婆,天天说他们的坏话,说他们是累赘。"

"目犍连被妻子蛊惑,起了恶念。有一天,他对父母说,我们去山上礼拜神仙吧,说不定能让你们的眼睛好起来。两个老人很高兴,让儿子带他们去。"

"到了山上,目犍连带父母走到悬崖边,然后用石头和木棒把他们打下了悬崖,活活摔死。"

"这个恶业,一直跟着他,生生世世,到今天才报。"

佛陀讲完,目犍连对大众说:"佛陀说的是真的,那一世的恶业,弟子一直记得。今天被打,正是当年的果报。弟子不后悔,弟子甘愿承受。"

说完这话,目犍连就圆寂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多部经典中。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目犍连这样的圣者,怎么会杀父母?可这就是因果的可怕之处。一个人,无量劫来,不知道造过多少业。有的业,今生就报;有的业,来世才报;有的业,要很多世以后才报。

目犍连尊者,今生善根深厚,证得阿罗汉果,可过去世的业,还是要还。他福报浅,是重罪轻报。按道理说,杀父母的罪,要堕无间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可他今生修行,证了果位,地狱的罪免了,只是被人打死,这已经是极轻的果报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佛陀座下,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一生苦行。他穿的衣服,是从坟地里捡来的破布,洗干净后缝在一起,叫做粪扫衣。他住的地方,是山洞或者树下,从不住房子。他吃的饭,是托钵乞食,吃什么算什么,从不挑拣。

佛陀多次劝他,说你年纪大了,可以住好一点,吃好一点。迦叶不肯,坚持苦行。

有一次,佛陀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迦叶,你这样苦行,是为了什么?"

迦叶说:"弟子是为后世的修行人做榜样。佛陀在世的时候,弟子们修行精进。可佛陀涅槃后,到了末法时代,人心浮躁,修行人不再愿意吃苦。弟子今天苦行,就是要告诉后世的人,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佛陀听了,非常感动,把自己的袈裟脱下来,给迦叶穿。又让迦叶把粪扫衣给自己穿。这叫做衣钵相传。

迦叶尊者,善根深厚,佛陀亲传衣钵的弟子,可他一生福报很浅,吃苦受罪。这是为什么?

有一次,阿难问佛陀:"世尊,迦叶师兄修行这么好,为什么福报这么差?"

佛陀说:"迦叶过去世也是修行人,可他有一次,看到另一个修行人穿得破烂,住得简陋,就起了轻慢心,说:'你这样修行,能有什么成就?看看你穿的、住的,像个乞丐。'"

"那个修行人,其实已经证得了辟支佛果,是大圣者。迦叶因为这句话,得了轻慢圣者的罪。虽然他后来忏悔了,可果报还是跟着他。这一世,他就要过穷苦的日子,以此来偿还过去的业债。"

阿难听了,恍然大悟。

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的善根和福报,不是一回事。善根深厚,是因为过去世修行过,种下了善的种子。福报浅薄,是因为过去世造过恶业,或者福报享尽了。

善根决定你能不能修行,能不能开悟。福报决定你今生的生活条件,物质享受。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再说业障轻薄却磨难深的情况。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唐朝时候的一位法师,叫做玄奘。

玄奘法师,就是我们熟知的唐僧。他前往印度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个说法,虽然是《西游记》小说的演绎,可历史上的玄奘,确实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他独自一人,穿越沙漠,经过雪山,路上没有向导,没有同伴,好几次差点死掉。在沙漠中,他迷了路,水囊也打翻了,整整五天五夜没喝到水,差点渴死。在雪山上,他遇到雪崩,同行的人都死了,只有他活下来。

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了印度,在那烂陀寺学习。他的学问很快就超过了所有人,成为那烂陀寺最杰出的学者。回国后,他翻译了大量佛经,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无人能比。

玄奘法师的业障重不重?不重。他从小就出家,一生持戒清净,从不犯戒。他没有杀生,没有偷盗,没有邪淫,没有妄语,没有饮酒。他的身口意,都非常清净。

可他为什么磨难这么多?

有一位高僧解释说:"玄奘法师的磨难,不是业障,是考验。他要完成取经这个大事,就要经历种种考验,看他的道心坚不坚固,看他有没有资格成就这个功德。"

"磨难重的人,往往是要成就大事的人。上天要给他重任,先要考验他,磨练他。经过磨难的洗礼,他的心志才能坚强,他的智慧才能增长。"

这个说法,和《孟子》中的话很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业障轻薄,磨难深,往往说明这个人有大因缘,要成就大事。磨难是增上缘,是助力,不是阻碍。

历史上,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虚云老和尚,一生经历了无数磨难。被土匪抓过,被军阀打过,被红卫兵批斗过,差点被打死。可他活到一百二十岁,成为近代禅宗的泰斗。

弘一法师,出家前是富家子弟,才华横溢。出家后,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候连饭都没得吃。他的弟子看不下去,送他好吃的,他都不要。

有人问他:"法师,您过去那么有钱,现在为什么要这么苦?"

弘一法师说:"我是在还债。过去享福太多,今生就要吃苦,把福报还回去。"

这些高僧大德,善根深厚,业障也不重,可他们选择过清苦的日子,选择接受种种磨难。为什么?

一位祖师说得好:"修行人,要把今生的福报,留到往生净土时用。今生享福越多,往生时的福报就越少。今生吃苦越多,往生时的资粮就越多。"

"磨难,是消业的最好方法。一次磨难,消掉无量的业障。磨难越大,消的业越多。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不怕磨难,反而感恩磨难。"

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他们以为修行就应该顺利,就应该享福。一遇到磨难,就怀疑佛法,就怀疑自己的修行。

其实,修行越精进,磨难可能越多。魔王波旬看到你修行好,就会来考验你,看你道心是否坚固。护法神看到你有善根,也会考验你,看你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善根、福报、业障、磨难,这些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有的人善根深厚福报却浅?怎么有的人业障轻薄磨难却深?

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历代高僧大德,对此都有深入的开示。他们指出,这里面涉及到因果的一个重要法则,这个法则,决定了修行人一生的际遇。懂得这个法则,就能明白自己遇到的一切境遇,就知道该如何应对。

更重要的是,高僧大德们还传授了一套简单的方法,可以在三分钟内,看出你到底是哪一种情况。你是善根深厚福报浅?还是业障轻薄磨难深?还是别的情况?一看就明白。

知道了自己是哪一种情况,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就不会在修行路上走偏。那么,这个法则是什么?这套识别方法又是什么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