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引入
![]()
当你在某东下单洗衣机,弹窗给你推荐的居然是一套“银行直供房”?这不是段子,是真的在发生!
从国有大行到地方信用社,纷纷在电商平台开设“专场”,亲自下场吆喝卖房。一个最会放贷的行业,转身成了“房产中介”——老铁们,这背后不是促销,而是风向变了。
硬核解读
为什么银行要自己卖?两句话拆穿“剧本”。
![]()
市场冷不冷?看一个月就够。仅以今年6月为例,全国法拍平台挂出了约3.2万套住宅,但最终成交只有3215套。你仔细品品,这个成交比例有多“冻手”。
于是,银行把处置思路从“等价回收”切换到“折价清仓”,价格直接打到了心理线以下。
![]()
![]()
说白了,银行不愿再“赌未来”。在它们看来,与其扛着房价往前走,不如现在止损走人。这不只是资产处置,更像在给二手房市场立一个更低的“价格锚”。
戏剧冲突
当“权威玩家”带头降价,后果往往超出想象。
![]()
一线和强二线的承接力还在,偶尔能看到企稳信号;但三四线库存高、人口外流的城市,去化周期动辄20个月以上,压力更大。更何况,一些地方国资、城投也开始集中出货,供给侧的闸门又开了一道。
![]()
这时,很多打工人心里一热:机会来了?别急!银行直供房确实比传统法拍在流程感受上更“顺滑”,但它也不是“包赚不赔”。
以下3个坑,避开再谈“捡漏”:
![]()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外溢效应”——银行的标价会被中介拿来做谈判抓手。“你看,人家银行都卖这个价了”,普通卖家的议价空间被压缩,市场心理层面更趋保守。
格局升华
结论不绕弯:闭着眼买房也能赚的时代,已经翻篇。接下来是更细、更慢、更看基本面的阶段。
![]()
给不同角色3条操作建议,都是硬核干货:
这场“银行下场卖房”的大戏,表面是价格战,本质是全社会资产的再定价。好消息是,泡沫退去后,真正讲价值与现金流的标的,会被看得更清楚;坏消息是,谁还在讲故事,就要被现实“纠偏”。
老铁们,别怕风向变。学会和周期做朋友,才是这轮调整里最硬的“护城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