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的一天,重庆郊外一架军用飞机失事。
现场一片狼藉,搜救人员在残骸中发现一只被烧焦但仍能辨认的手提箱,旁边还有个金丝绒盒子。
![]()
打开一看,是件女士饰品,包装完好。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军统局副局长戴笠准备送给胡蝶的。
那时候,戴笠掌控着整个军统系统,是蒋介石最信任的情报头子。
可他最后一刻,手里握着的,不是文件,也不是电报,而是一份礼物。
![]()
这事儿传出去后,很多老军统的人都沉默了。
没人多说什么,但都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关系。
胡蝶那会儿已经不在银幕上活跃了。
她早些年以《姊妹花》《空谷兰》等片成名,是30年代最红的电影明星之一。
她的美,不是娇艳型的,而是温婉、端庄,有种说不出的气质,那种不张扬却很耐看的样子。
她的声音也特别,一开口就让人记住。
![]()
可战争来了,一切都变了。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成了战场。
胡蝶和丈夫潘有声被迫南迁去了香港。
潘是做茶叶洋行的,读书人出身,做事有分寸,待人也诚恳。
两人感情不错,婚礼是在1935年办的,圈内外都挺羡慕他们。
可谁知道,1941年底,日军攻占香港后,一切乱了套。
![]()
日军在文化领域搞“亲善宣传”,胡蝶被点名邀请去日本拍纪录片,说是“文化交流”。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拿她做宣传工具。
胡蝶没答应,反而想尽办法离开香港,带着家人回到内地,最后辗转到了桂林。
这时候的桂林,是文化人聚集之地,也是国民政府的西南后方。
但物资极度匮乏,物价飞涨,生活难过。
胡蝶带着几十箱行李,一路艰难,结果途中被抢。
她最后能带在身边的,只有几件衣服。
潘有声也没闲着,到处登报找行李。
可那时候的报纸,登了也不一定有人管。
胡蝶没办法,只好带着家人投奔老友林芷茗,住进了她在重庆的别墅。
林是早年间的闺中密友,也在政界有些人脉。
这时候,戴笠已经注意到胡蝶了。
不是第一次。
他早年在黄埔军校时就喜欢过电影,常常一个人跑去看场子。
胡蝶的电影他看过多遍,甚至据说在特工训练营里还放过她的片子,说是“训练审美”。
胡蝶找戴笠,是为了救潘。
当时潘有声因为一桩误会被军统扣押,胡蝶托了好几层关系才约到戴笠。
她没有多说,只是递了封信,低声说:“他是个规矩人,请您查查。”
戴笠当场打了电话,命人彻查。
几天后,潘被放了,人很虚,但没受什么伤。
这事之后,胡蝶知道了戴笠的权力。
再后来,潘突然说要去边境做生意。
说是云南那边缺货,做点战略物资交易能赚不少。
他走的时候没说多久回来,只说“快的话几个月,慢就看行情”。
可这一走,就是两年。
林芷茗那会儿又办了一场宴会,说是给胡蝶接风。
那晚胡蝶喝了不少,第二天醒来,身边是戴笠。
这事儿,胡蝶没说过细节。
她晚年提起时,只说:“当时也没别的路。”
从那以后,她搬进了军统安排的住所,生活起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戴笠送她的东西,件件讲究。
最夸张的一次,是他从昆明回来,带了整整一车的云南翡翠,全是挑给她的。
但说来也怪,戴笠从没公开承认这段关系,甚至在军统内部也极少提起。
有人问他:“那位胡小姐,是不是该安排个身份?”他只是摇头,说:“她自己有名字,不需要靠我。”
1946年初,戴笠向她求婚。
不是正式仪式,只是在一个清晨,他拿着一封信和一个盒子,坐在床边说:“如果我不在了,房子、票据、还有林小姐那边,我都交代好了。”
胡蝶那时候没答应,也没拒绝。
她只是看了他一眼,说:“你知道我不太信这些。”
三天后,他的飞机在南京附近坠毁。
天气不好,雾很大,具体原因至今也没查清。
有人说是机械故障,有人说是人为破坏。
没有定论。
那架飞机上,除了他,还有几位军统高级干部。
唯一留下来的,是那只女式首饰盒。
包装完好,外壳有点烧焦,里面是条细金项链,上面嵌着一颗蓝宝石。
胡蝶得知消息后,没有哭。
她只是沉默了几天,然后收拾东西离开了重庆。
好几年后,她在香港重遇潘有声。
两人都变了,头发白了不少。
没办婚礼,也没对外宣布,就这样一起过了几年。
1975年,胡蝶去了加拿大,晚年住在温哥华郊区的小房子里。
她不常社交,身边也没什么人。
偶尔有老影迷寄信,她也会回,但语气总是淡淡的。
她晚年只说过一句关于戴笠的话:“他对我是真的好。”
直到去世前,她仍把那条蓝宝石项链留在身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